1968年開國中將上吊自盡,毛主席大怒:不給出路,逼迫自殺

雅可談過去 2024-05-19 08:39:16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國共兩黨展開了第二次合作,根據我黨與國民黨當局的協議,南方八省的工農紅軍與遊擊部隊改編爲新四軍,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湧現出一大批著名將領,比如說粟裕、黃克誠、彭雪楓等等。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同樣是新四軍將領中的一員,他叫劉培善,劉培善在新中國成立後被授予中將,也在軍中擔任要職,可惜的是,這位前輩的結局不太好。

1912年,劉培善出生于湖南省茶陵縣七地鄉枧田村石屏組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與當時中國絕大多數老百姓一樣,劉培善一家受到地主的盤剝與淩辱,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因此,劉培善從小就對階級社會産生不滿情緒與反抗意識,這爲他後來走上革命道路打下了基礎。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農民運動在湖湘大地蓬勃開展起來,大革命失敗後,毛主席在湘贛邊發動秋收起義,以反抗國民黨的殘暴統治,劉培善雖然年紀不大,但也積極參與到其中,擔任少先隊隊長,爲工農革命軍放哨或傳送情報。

1929年,已年滿18歲(虛歲)的劉培善報名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並于當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在毛主席的領導下,我黨走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根據地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當時,劉培善主要活躍在湘贛邊區,擔任茶陵縣獨立團連政治指導員、江西安福縣警衛營政治委員等職務,參加了湘贛蘇區的反“圍剿”鬥爭。

1934年中央紅軍長征後,劉培善留在當地堅持遊擊鬥爭,增長閱曆的同時得到了鍛煉與成長,曾擔任湘贛邊遊擊司令部第四大隊大隊長兼政治委員。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劉培善被編入新四軍序列,擔任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二縱隊政治委員,“皖南事變”後又擔任新四軍第一師第二旅政治委員,爲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一定的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劉培善成爲第三野戰軍的一員,先後擔任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政治委員、第三野戰軍第二十八軍政治委員等職務,參加了解放福建的戰鬥,新中國成立後,留在福建工作,在福建軍區擔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福州軍區成立後,劉培善先後擔任福州軍區第二政委、軍區黨委第二書記等職務,並在1955年的授銜中,被授予中將,成爲開國中將。

1966年,一場前所未有的政治浪潮席卷中華大地,許多開國將軍在這場運動中受到沖擊,劉培善便是其中之一。

1968年,劉培善被派往江西軍區進行支援,卻遭到“造反派”的揪鬥,被抓到一個偏僻的地方軟禁,幸好南京軍區的介入,將劉培善解救出來,但這一事件對劉培善的身心造成巨大沖擊。

隨後,劉培善接到上級通知,到北京學習軍事理論知識,沒想到這一去就沒再回來。

當時,福州軍區在後勤學院大禮堂召開黨委擴大會議,劉培善被批爲“陰謀家”、“野心家”、“軍造會後台”等等,甚至還遭到毆打,周總理知道後作出指示,要給劉培善留出路,但福州軍區的負責人置若罔聞,仍然對劉培善進行批鬥。

1968年5月8日,不堪其辱的劉培善在鍋爐房上吊自盡。

毛主席知道此事後感到非常震怒,給出一個批示:“不給出路,逼迫自殺。”

毛主席的意思是有人沒有給劉培善留出路,才釀成了悲劇,表達了毛主席對劉培善自殺事件的反思和對相關情況的指責。

鑒于劉培善將軍已經不在,毛主席下令對其妻子與兒女進行照顧,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劉培善的兩個兒子劉勝與劉曉榕後來都考上了大學,並投身于部隊,與父親劉培善一樣,劉勝與劉曉榕後來都被授予中將軍銜,泉下有知,劉培善將軍也應該欣慰了。

10 阅读: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