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桂林:山水之間的風水奧秘

廣域觀察 2024-03-08 19:31:35

桂林是一座兼具自然美景和人文魅力的城市。它不僅是世界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更是中國曆史文化名城和陶器起源地之一。無論是欣賞壯麗的山水景色,還是領略豐富的曆史文化,桂林都能給人們帶來獨特而難忘的體驗。

宋代以後,一直是廣西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號稱“西南會府”。自古兩廣就有南蠻之地的稱呼,也就是說這裏山水粗莽、無體無形,易出野蠻之人。然而,就在這被稱爲“南蠻”之地的廣西,偏偏出了桂林這座被喻爲“山水甲天下”的八桂明珠。

桂林的山多爲挺尖拔萃,猶如雨後春筍,也像寫字的毛筆。這樣形態的山在風水堪輿學上稱爲“文峰”,其對環境最大的影響就是會出文人。因桂林的山多呈文筆狀、筆架狀、官印狀,故家居在旺向或文昌位,則家中多出讀書人,或出文官。據觀察發現,桂林市重點中學周圍均有似文筆、筆架、官帽的山峰。桂林高考升學率在廣西排榜首,而那些每年都有非常多學生考上全國重點大學的中學周圍,均有秀麗挺拔的山峰護衛。如有百年曆史的桂林中學,就旁靠一座狀如文昌塔的獨秀峰;另一重點中學廣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周圍也有非常多像筆架的山峰。由此可見,山的巒頭形態對人居發展有重要影響。

說到桂林的文人,不能不稱奇的是清朝“三元及第”的陳繼昌。所謂“三元及第”,指省級“鄉試”、全國“會試”和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均名列第一,分別獲“解元”、“會元”、“狀元”稱號的縮略。陳繼昌在清朝嘉慶十八年(1813)癸酉科鄉試第一名解元,二十五年(1820)庚辰科會試第一名會元,同科殿試第一名狀元,爲自唐朝有科舉制度至其消亡前後1000多年中13名連中三元者之一,清代260余年中兩名三元及第者之一,也是科舉制度最後的一名“3連冠”。從桂林的山談及出人才,不能不說說其一個附屬縣,就是有“名人之鄉”美稱的臨桂縣。據史料記載,廣西自開阜以來,共中榜9名狀元,臨桂獨占5名,僅明清兩朝廣西共出進士711名,臨桂就占243名,近代又出奧運冠軍2名、世界冠軍5名,加上李宗仁、白崇禧等政治名人,在中國近3000個縣市中屬鳳毛麟角。

再說說桂林的水。“水”在風水堪輿學上也是非常重視的興衰因素。廣西有條聞名世界的漓江,屬珠江水系,水清澈見底,發源于興安縣貓兒山,流經桂林、陽朔,至平樂縣恭城河口。由桂林至陽朔的83公裏漓江,像一條青綢綠帶,盤繞在萬千峰巒之間。唐代大詩人韓愈曾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詩句來贊美漓江。現代大詩人郭沫若也以“玉帶蜿蜒畫卷雄,漓江秀麗複深宏”的詩句來歌頌漓江。那桂林的水又對桂林的經濟有何種風水上的影響呢?

桂林之水不聚氣,正所謂“山管人丁水管財”,在風水堪輿學上,“水”代表財源。那桂林的水爲桂林人帶來什麽樣的財富呢?看桂林市區的衛星顯示圖可知,漓江在桂林市區的流域並沒有形成風水學上的“回龍水”,也就是沒形成“玉帶環腰”的風水吉局來包裹桂林城,而是沿桂林城由上至下橫平流過的“橫水”。在《水龍經》上對“回龍水”的闡述是,“水神來處複回頭,回龍氣脈收,腹裏包藏無滲漏,發福永無休”;而對于直來直去沒有蜿蜒曲折的“橫水”,《水龍經》則稱爲“屋後橫水直流通,暫時未敗即貧窮”。因漓江的水法在風水學上講不聚氣,也就表明錢財易得易失,儲蓄不了過多的錢財。

在桂林只有做兩種生意比較興旺:一是旅遊業,第是飲食業,其它生意都比較蕭條。這是因漓江水直來直去,應驗在生意上只催旺流動性産業,固定性産業很不吃香。桂林人均收入不高,雖說是國際旅遊城市,但並沒有給本市人民帶來大的收益。

桂林之水不可向,這裏指在桂林經商的商鋪不可面向漓江。上面提到桂林市區內的漓江直來直去、沒有迂回盤旋,在風水堪輿學上稱爲漏財局。桂林市的濱江路就是沿漓江而建,在兩旁經商的商鋪生意非常冷清。很多開張不久的商鋪,也因生意冷淡而不得不停業轉讓。風水堪輿學認爲,風水的應驗吉凶是由理氣與巒頭兩部分組成,巒頭爲重、理氣爲輔。風水學上有句非常重要的口訣,就是楊公在《青囊奧語》上說的“山上龍神不下水,水上龍神不上山”;就是說,在元運中旺山旺向的格局應該是“要山得山,要水得水”,巒頭上也該如此。而在上山下水的風水敗局中,就出現“要山得水,要水得山”。假如在巒頭上也出現該有山的方向出現水、該有水的地方出現山,那這種風水敗局的破壞性就變得更爲凶險。

人造湖泊補缺陷,桂林在1998-2002年期間投資數億元,對市區進行大規模改造,讓美麗的山水風光與城市建設有機結合,進一步提高城市品位,爲遊客提供寬松、舒適的旅遊環境。而最爲讓來桂林旅遊的八方賓客流連忘返的,是市內一個非常有名的夜景——“兩江4湖”。所謂“兩江”,指桂林的主河流漓江和內河流桃花江;“4湖”則是將榕湖、杉湖、桂湖與木龍湖4湖相連,東接漓江,西通桃花江,恢複了始于宋代的環城水上遊覽線路。

榕、杉兩湖古稱南陽江、陽塘、蓮蕩,與古稱壕瑭的桂湖以及漓江相連,形成桂林古代的護城河。明代因城市擴展,3湖成爲內湖。今天我們看到的兩江4湖工程策劃于1998年、啓動于1999年,截汙清淤、引水輔綠、栽花移木、修橋築路,恢複了宋代四通八達的環城水系,不光是大型旅遊景區工程,而且是大型環境保護工程。

總的來說,這項造福桂林市人民的偉大工程不僅僅是一項水利工程,更是對自然環境的巧妙利用和改善。它通過將兩條江和四座湖泊有機聯系起來,改變了原本直來直去的水流方式,形成了環繞城區的有情河流。這樣的改變不僅僅帶來了美麗的景觀,更重要的是,它符合了風水學中的“玉帶環腰”之美,爲整個城市帶來了吉祥和繁榮。這項工程的實施,無疑爲桂林市的經濟帶來了非常大的有利影響,同時也爲城市的發展和環境保護提供了有力支持。桂林市因此被譽爲可與著名的威尼斯水城相媲美的東方水城,這是人類改造自然的偉大創舉,也是風水上的“和諧之道”。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