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的?看著像49年的”,甯夏29歲女村支書回應“長相顯老”

一把殺豬刀 2024-05-12 05:54:45

“94年的?看著像49年的。”近日,甯夏固原市彭陽縣29歲的大學生村支書張玮火了。張玮是彭陽縣城陽鄉楊坪村黨支部書記,今年3月起,她把鄉村日常拍成短視頻發在網上,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全網吸引了近10萬粉絲。

發布的第一條短視頻中,她介紹自己是名“94年出生的村支書”,網友的關注焦點卻在她有些“顯老”的長相上。有人質疑她的真實年齡,稱“看著像49年的”。有人質疑她的真實動機,“就那麽想紅嗎?”起初,張玮很在意這些聲音,慢慢地,張玮覺得,“這也是體現我們基層常態化工作的一個表現,也就想通了。”如今,村裏的遊客量翻了一倍,民宿爆滿,“很多都是看了我的短視頻來的,我也很開心。”

張玮自拍照

張玮與村民合影

張玮是彭陽縣紅河鎮寬坪村人,大學畢業後去到彭陽縣一家企業工作,兩年後父親生病,張玮辭職回家照顧父親。“我父親之前是一名鄉鎮工作人員,我從小在農村長大,父親當時就建議我回到鄉村。”

2020年10月,張玮通過公開招考,成爲楊坪村黨支部書記。“一開始到村裏的時候,因爲不是本村人,大家都有點不接受我,說難道村裏沒人了嗎,怎麽讓一個外面的女娃來當村書記,還說肯定幹不長久。”

爲了得到村民的認可,張玮挨家挨戶串門,主動去聊天了解村民們的生活所需。她幫大爺餵牲口,幫大娘穿針線,幫老人收拾家務。村民們也逐漸接受了這個外來的村支書。

張玮了解攤販經營狀況

直到現在,還有這樣一件事讓張玮印象深刻。一個大雨夜,村上一位奶奶突然給張玮打電話,說自己感冒很嚴重,家裏卻沒藥。張玮冒雨驅車25公裏去縣城買藥。沒過幾天,奶奶給張玮送來一雙鞋墊,尺碼剛合腳。“我當時還在想奶奶怎麽知道我的尺碼?問了才知道,我走後的第二天,奶奶用手在泥地上量了我留下的腳印尺寸。當時真的特別感動。”

村民送給張玮的鞋墊

今年3月,張玮榮獲“自治區最美巾帼奮鬥者”稱號,和其他獲獎者聊天中得知,不少人在短視頻領域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他們用短視頻宣傳家鄉,我就想著我們是不是也可以。”

回到村裏後,張玮向村兩委提起這個想法,“我們班子很年輕,平均年齡32歲,還有00後,大家都很支持,于是我們就開始拍視頻。”

張玮到村民家走訪

沒想到,第一條視頻發出後,播放量就達到了200萬,“一開始還是很多人質疑我的年紀,後來我也就想通了,田間地頭,大西北的黃沙土霧肯定會有一點影響,我只管把村裏宣傳好,不要在意這些說法就好了。”

張玮發布的視頻主要分爲宣傳鄉村和記錄基層生活兩方面,“我們想宣傳自己的家鄉,讓更多人的人走進我們的村子,也想讓更多網友看到現在農村的生活是怎麽樣的。”不到2個月的時間,張玮在全網已擁有了近10萬粉絲,僅固原六盤山山花節期間,楊坪村遊客較去年多了一倍,農家樂、民宿等更是“爆滿”,“現在我們的遊客也多了,村民的收益也多了,還引進了企業來我們村裏發展,我們真的很開心。”

接下來,張玮打算繼續待在村裏,繼續做好短視頻工作,“爭取把我們的彭陽縣的農副産品帶出去,走向更遠的地方。”

【相關新聞】

回應"顯老":

孩子已經1歲 沒買過口紅

面對網友的言論,張玮保持微笑,真誠回應道:“每天在外幹工作,顯得滄桑了,不過外貌不影響我爲村民服務的決心。歡迎你來楊坪村做客!”

張玮其人 圖/@村支書張玮

九派新聞發現,張玮的視頻多與“農文旅”相關,例如演示紅梅杏防凍技術、制作特色美食榆錢飯、講述黃酒的幾種吃法……每次出鏡,她總是素面朝天,滿面笑容,用親切的方言介紹她日常工作的點滴。

這種“接地氣”的視頻風格也吸引了不少人的喜愛,今年3月起,她把鄉村日常拍成短視頻發在網上,短短一個半月吸引了6萬多粉絲。張玮稱,現在來楊坪村旅遊的遊客增多,當地民宿、農家樂、路邊攤生意火爆,帶動了當地村民創收。

與初來乍到時的荒涼相比,如今的楊坪村多了幾分青春與活力。未來,張玮希望能將電商做強做大,“這樣,村裏就有能力將年輕人留下來,不僅能促進就業,還能讓他們陪在自己的孩子父母身邊。”

【對話】

爲介紹農村旅遊資源拍短視頻

記者:能否介紹一下自己。

張玮:我1994年出生,是彭陽縣紅河鎮寬坪村人,從小在農村長大,喜歡農村生活,現在是甯夏固原市彭陽縣城陽鄉楊坪村的黨支部書記。

2017年,我從銀川能源學院石油化工生産技術專業畢業後,在國企待過兩年。父親生病後便辭職回家照顧,他病情好轉後,恰逢2020年彭陽縣創新基層幹部招聘機制,我決定回村從事基層工作。

記者:爲什麽通過短視頻宣傳村子?

張玮:楊坪村是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擁有茹河瀑布風景區等旅遊資源。我就思考著該如何讓更多人知道這裏,帶動村子旅遊業發展。短視頻受衆廣泛,在跟其他村的幹部交流時,我發現他們短視頻做得不錯,效益也挺好,就想嘗試下。

記者:什麽時候開始做賬號,順利嗎?

張玮:今年3月16日,我開始跟小夥伴們商量怎麽做短視頻。還是很順利的,第一條視頻播放量就有200多萬,就一路堅持了下來。現在我們抖音粉絲量1萬、快手6萬、視頻號3萬,累計全網有10萬粉絲了,這種熱度也是意料之外。

記者:視頻主要內容是什麽?

張玮:介紹三農、旅遊資源等,都是大家比較喜歡看的。除了宣傳村子之外,也想讓更多人看看如今鄉村的變化。

計劃直播帶貨打開土特産銷量

記者:網上的三農創作者很多,怎樣體現獨特性?

張玮:我們的視頻比較接地氣,貼近農民生活,是用普通的方言和真實的農民故事去打動網友。未來還是會朝著三農和旅遊方面去創作視頻。

記者:給村子帶來了什麽收益?

張玮:遊客變多了,民宿爆滿,農家樂、路邊攤生意火爆,帶動楊坪村的村民增收致富。咱們的彭陽紅梅杏是當地土特産,等7月份紅梅杏成熟了,我們打算直播帶貨,打開銷量。

記者:制作視頻的團隊氛圍如何?

張玮:團隊都很年輕,是90後,有六七位。每次大家有什麽新點子,就會說幹就幹,也不管結果如何。每天早上先到村部,把工作捋一遍,順帶拍攝視頻。把工作幹完了,再利用下班和周末時間策劃其他內容。如今賬號能有這樣的熱度,離不開大家的努力,我很感謝他們。

記者:有網友調侃你是“49年的”,你怎麽看待?

張玮:剛開始是挺生氣的,現在已經接受了,因爲這是我們基層工作者風吹日曬的真實寫照。團隊裏的女生基本也是素顔朝天,久而久之也習慣了。我孩子已經1歲,如今我連一支口紅都沒有買過。因爲我身邊的人都是很淳樸的形象,我自己也不太喜歡打扮,還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

起初不受村民待見,通過真誠逐漸感化

記者:最初來到楊坪村有什麽感受嗎?

張玮:感覺不受村民待見。可能認爲我年齡較小,缺乏基層經驗,無法讓群衆信服。還有一部分是因爲我是其他村子的。

張玮工作中 圖/@村支書張玮

記者:如何應對的?

張玮:最初也有過辭職不幹的念頭,父親告訴我說“讀書是爲了改變鄉村,而不是逃離鄉村”,這句話我想了很久,最終決心通過真誠的態度來感化村民。

我開始挨家挨戶主動幫人家幹活,例如給大爺餵牲口,幫大娘穿針線,幫老人洗衣服。漸漸地,他們開始接受我了。之後我計劃給村民幹點實事,申報修建2.2公裏的硬化路,解決村民雨天出行難題,包括爭取500畝高標准農田建設。

記者:家人支持你的工作嗎?

張玮:家裏人有時會說我是個工作狂,每天上班要往返60公裏,經常早出晚歸。他們都挺心疼的,但也沒有辦法,只能默默支持。

記者:聽聞你懷孕也在堅持工作。

張玮:第二天生孩子,頭一天還在上班,當時我還發了個朋友圈,調侃說抽空生個娃娃。孕期我也經常深入基層跟群衆打交道,有矛盾糾紛都會去調解,跟懷孕前做的工作基本沒什麽區別。

記者:會因沒時間照顧孩子而愧疚嗎?

張玮:會,每次回到家裏孩子已經睡了,醒來的時候,孩子還在睡夢中。孩子缺少母親的陪伴,我內心愧疚,但群衆的事情也很著急。如果未來有時間,也想多陪陪孩子。

記者:對于村子未來的發展,有什麽規劃?

張玮:發展村裏的産業,把電商做強做大,將年輕人留下來。無論是勞務,還是管理,還是想用本村的人。這樣可以帶著村裏人賺錢,還能讓他們陪在孩子父母身邊。

0 阅读:4

一把殺豬刀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