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上開車是開內循環還是外循環,爲何有人說不能開內循環?

石頭訴車 2024-05-22 12:58:54

說高速不能開內循環的,心理作用大于實際作用。

說高速不能開內循環,理由無非是長時間開內循環,車內空氣不好,容易導致昏昏入睡,引發不必要的危險。

其實昏昏入睡只是一種感覺,這是一種主觀的判斷。

你會感覺昏昏入睡,別人不一定會感覺到,很難判斷。

實際上在高速公路上開車,開內循環並不會導致車內缺氧,因爲車內空間並不是完全密封空間。

高速開車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汽車掉進水裏,水馬上就會灌入車內,水從哪裏進來的呢?

大多數是從汽車通風口進來的,不是只有空調系統才有通風口,汽車內部有很多地方是與外界連接。

比如車門,把車門關上後,空氣就無法從車門進來了嗎?

相對于水來說,空氣更加無孔不入。

有人說水裏會有壓力,導致水往車內灌,但你在高速公路上開車,一樣會有氣流的壓力,導致空氣往車內灌。

內循環與外循環

汽車的前擋玻璃、四個窗戶的玻璃、底盤、車門、中控、後備箱都不是百分之百的密封,都會與外界産生空氣交換。

這種空氣交換視汽車的密封質量而不同,高級的車密封性好一點,便宜一點的車密封性差一點,但都不是百分之百密封,如果是完全密封的空間,人隨時會有生命危險。

在高速公路上開內循環,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人的呼吸問題。

人是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的,在一個狹窄的空間內,不斷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時間一長會不會導致頭昏?

車內的空間一般是3立方米,也就是3000升,空氣中的氧氣含量是21%,車內的氧氣就有630升。

車內空間

一個正常人每小時大概吸入氧氣是60L,用車內氧氣含量630升除以60L,因此車內的氧氣即使沒有新鮮空氣補充,可供一個人呼吸10.5小時。

車內如果是兩個人,就是5.25小時,如果是4個人,就是2.6小時。

所以高速上開車,人越多,越會覺得頭昏,其實就是缺少氧氣的表現。

但是二氧化碳比氧氣重,即使車內二氧化碳較多,那也是集中在汽車地板上,多半不會影響車內人的呼吸。

車內空間並非絕對密封

但以上計算是以車內空氣完全密封的情況計算出來的,實際上車內空間不是完全密封的,因此這個時間會延長。

不僅時間會延長,而且由于車內空間不是密封,空氣其實會源源不斷補充進來,只是這種補充比較慢而已。

實際上,哪怕開內循環,車內坐了4個人,氧氣含量至少夠用4小時以上。

法律規定,在高速公路上行駛,連續駕駛時間不得超過4小時,需要強制休息。

絕大多數司機都是這樣,4小時左右休息一下,況且人吃飯的時間,也差不多是4小時一餐。

開車4小時就要休息

因此當你開車達到4小時,就會到服務停車吃飯、休息、上廁所,這裏需要打開車門或者打開車窗玻璃,因此很快就有新鮮空氣補充進來,因此你不會覺得頭昏,也不會覺得缺氧。

沒有人因爲在高速上開內循環而導致缺氧,進而産生生命危險,沒有這樣的先例。

但在車內睡覺,因爲開空調而導致一氧化碳中毒,而失去生命的例子卻很多,但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一氧化碳是發動機工作不充分産生的,在高速上開車,不存在這個問題。

雖然開內循環不會影響人的安危,但大多數時候我們建議開車時開外循環,不斷把車內的空氣補充進車內,這對車內的人來說,感覺會更好,至少沒有二氧化碳的影響。

內循環與外循環切換著來

現在有不少車會自動切換內循環與外循環,從開車的角度來講,這個效果最好,既能保證車內的溫度,又能不斷補充新鮮空氣。

如果不想頻繁切換內外循環,建議一直外循環,什麽危害也沒有,只是開空調的時候,油耗會高一點而已。

0 阅读:60

石頭訴車

簡介:汽車知識分享,駕駛技能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