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宇航員會有多難?需要多少訓練?這或許是世界上最具挑戰的職業

宇宙天文館 2024-05-02 23:45:36

如何當上宇航員?

當一個宇航員會有多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

宇航員

因爲工作環境的特殊、職業技能的複雜、飛行任務的艱巨,宇航員可以說是世界上挑戰度最高的職業了。

在過去,被認爲是目前世界上最權威的NASA也曾經發生過慘烈的航天悲劇。

爲了節省資源,NASA研制了一種軌道器能夠往返天地,且可以多次重複使用的航天飛機,在1981年首次航行到2011年退役,航天飛機總共飛行了135次,參與了載人飛行、發射回收衛星、建設空間站等重大航天項目。

NASA航天飛機

但在1986年,因爲航天飛機的燃料泄漏,“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升空73秒後爆炸,裏面的7名宇航員也被帶走了性命。所以說,要成爲一個宇航員,還要做好隨時可能犧牲的准備。

目前幾個航天大國都有一定數量的宇航員,但人數都很稀少。

美國航天局NASA在2016年展開過一次宇航員選拔,引來了1800人報名,但只有120人通過了簡曆篩選,最後成功進入NASA的,不到10人。條件同樣嚴苛的還有歐空局,在2009年的一次選拔中,8413名候選人只有6人能穿上宇航服。

而我國載人航天飛船研發初期的一次宇航員選拔中,也是只有不到10人從數千名專業的飛行員中脫穎而出。

爲什麽航天員的選拔率如此之低?

各個國家對宇航員的的要求也有相同之處,美國首先就要求候選人得有一個對航天工程有所幫助的專業學位,比如說機械工程、生物科學、物理科學、計算機或是數學專業。然後是長達三年的專業工作經驗,或者至少作爲機長在噴氣式飛機上飛行超過1000小時,這些都是最基礎的。

我國航天員對學曆的要求也是理工學科,還會要求候選人具有1500個小時以上的噴氣式飛機的飛行經驗,並完成一個超嚴苛的體檢。而這些只是篩選簡曆的初級步驟,後續還有資格審查、臨床醫學檢查、生理機能選拔、心理機能選拔、特殊環境工作耐力適應性選拔等。

從這裏就可以看出,我國對宇航員的要求比其他國家更嚴格。

通過這些測試,也只是獲得成爲航天員的資格,成爲預備航天員後,是長達4年左右的職業航天員訓練。在這個過程中,一旦不及格,隨時會被淘汰出局。

嚴苛的生理訓練

太空環境和地面環境差別太大了,失重就是航天飛行中必須面臨的物理現象之一,我們人體的結構已經適應了地表的重力環境。當航天員進入空間軌道的微重力環境時,身體會立馬出現一系列的生理反應,比如神經與肌肉的協調和控制功能出現紊亂,人體失去平衡力,感受不到身體的重量等等。

所以航天員就需要先在地面進行超重耐力適應性訓練,就是讓人坐在離心機上,模擬航天器起飛、入軌、返回的過程,訓練航天員超重過載值的耐受能力。

說起來簡單,但在這個過程中,航天員承受的是比常人高8倍的重力,他們能快速感受身體的每一絲變化,比如說,渾身的血液會迅速湧向身體的下肢,頭部會因爲缺血而産生強烈的眩暈感,腹部和腰背就像承受了幾百斤的巨石一樣讓人呼吸困難,嚴重不適的可能會産生黑視,甚至失去意識。

除此之外,宇航員還要接受前庭功能訓練、失重適應性訓練等項目,了解和熟悉失重環境後,航天員就可以解鎖懸空漂浮這類與衆不同的奇妙經曆了。

在神舟十二號的飛行任務中,三名航天員要在太空中駐留長達三個月,因爲要挑戰難度巨大的出艙活動,他們出發前,在地面模擬失重水槽裏就進行了這一項目的訓練,通過訓練,航天員的上肢力量甚至能達到不亞于專業運動員的水平。

除了生理上的訓練,航天員還有嚴格的心理觀察

太空中沒有空氣,不能傳播聲音,宇航員必須面對寂靜與孤獨,可能他們還會生出“恐懼、孤獨、煩躁、抑郁”等各種情緒,嚴重的可能還會出現“幽閉恐懼症”,進而産生畏懼感和壓抑感,甚至出現一些身體不適的生理症狀。

所以在地面時,航天員會進行“寂靜與孤獨訓練”,這種心理訓練是讓人呆在一個絕對安靜的小房間裏,與世隔絕,甚至晝夜不分,同時航天員還得高水平地完成手上的操作任務。

當然,到了太空中,空間站的設計也會從心理角度讓航天員的生活環境更舒服,這次神舟十二號的航天員乘組就能夠定期收到地面的電視節目,他們還有wifi可以上網,與親友通話,空間站裏還有爲航天員專門配備的休閑娛樂設施。

他們可以利用空閑時間看電影、聽歌、閱讀,空間站內還有一個基于虛擬顯示技術的心理舒緩系統,航天員可以看到他們的家人,熟悉的地面生活場景和自然風景等等。

宇航員確實是世界上最有挑戰性的職業,除了很好的先天條件、能夠完成一次次訓練外,還得在每一次航天任務中做好不能再返回地球的准備,可以說,在每次升空時,航天員對地球的回眸,都隱含著一種特殊的告別。

0 阅读:72

宇宙天文館

簡介:宇宙天文館,不止有宇宙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