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了兩個博士兒子,這位成都媽媽說:我是這樣選小學和中學的

成都商報教育發布 2024-05-17 20:30:21

記者 | 沙西雪兒

讀公立還是選私立?學校那麽多,到底如何選?傳說中的學校排名又是否真靠譜?又是一年升學季,考察學校再次成爲家長們咨詢最多的問題之一。雖然通過實地考察、電話咨詢、上網檢索能了解學校不少信息,但很多家長還是表示心裏有點“沒譜”,希望能聽一聽在讀家長或者一些過來人的建議和看法。基于此,在2024年升學季,成都傳媒集團·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紅星教育聯合推出升學公益服務季活動,其中一項大型探訪,就是尋找一些“過來人”家長,聊聊他們的選校經曆和育兒故事,以此來爲更多的新手家長們在入學考察時,提供更多決策參考。

這一期,我們請到的是成都媽媽巨紅琳,她有一對雙胞胎兒子,現在分別在上海科技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攻讀博士。

巨紅琳(前排右一)一家

巨媽媽一家住在成華區,兩個兒子從小學到高中,一直就讀于公立學校。

回想起自己的育兒路,巨媽媽說,還是踩了一些坑。但在孩子學校的選擇上,她表示並沒有過度糾結過,更多是從生活實際出發,“當時也沒怎麽折騰,主要就考慮了兩點,一是方便,二是就近。”

巨媽媽認爲,與其去糾結搖號比例這種無法左右的事情,不如將重心放在如何真正了解孩子、引導孩子上。尤其不建議家長們過度迷戀學校排名,“一是因爲這些排名不靠譜,二是因爲即使是名校,也不代表把孩子送進去就能萬事大吉坐等收獲。”(以下爲第一人稱講述)。

先說一下我們家的情況吧,家住成華,有一對雙胞胎兒子,孩子爸爸是一名體育老師,後來,我從會計轉行做了一名心理健康老師,我們家也正式成爲了“雙師家庭”。

以前,我是一個標准的“虎媽”,可能和很多成都父母一樣,我對孩子的規劃是——先考四七九,再考985、211,學曆嘛,最起碼讀到碩士,能讀到博士就更好了。

所以,從倆孩子上幼兒園起,我幾乎就把所有空閑時間都用在了監督他們的學習上,除了掌握學前階段的知識,我還讓他們提前學小學的內容,總想著多學一點,指不定進了小學就能領先其他孩子一些。

巨紅琳和兒子們小時候

不過,兄弟倆並未表現出優異的學習天賦,或者是努力的學習態度,反而非常調皮搗蛋。

所以,當時選擇小學的時候,我和孩子爸其實沒有考慮太多娃娃究竟是讀公立還是私立這些問題,我們考慮的第一要素是——就近、方便。因爲家就住在學校附近,就直接決定報名了,“學校不是那種全城大熱門學校,但是校風不錯,也比較負責”。

後來兩個娃娃小升初,讀的就是對口的公辦初中,高中的時候也是直升上來的。這個中學,也不是那種“大牛”中學,在成都算中偏上一丟丟吧。

總之,在孩子選校這件事上,我們一直都比較順其自然,但幸運的是,這一路我們遇到了很多負責、認真的好老師。

差不多十年前吧,倆孩子高考結束步入大學,現在都是博士在讀,但大家可能想不到,從小學到初一,兄弟倆成績都很一般,甚至有段時間也曾是“問題學生”。

剛上小學的時候,我每天會給倆孩子輔導功課,還給他們報了培訓班和興趣班,真的非常“雞娃”,但到了二年級,倆孩子不僅從培訓班逃課,在學習時還出現了一些生理性不適,後來跟醫生和老師聊過之後,我才真正明白我“錯”在了哪兒。

從那時起,我開始學習心理學,開始慢慢地把注意力從孩子的成績轉到了成長上,對倆孩子的學習也只有一個要求:在學校,好好聽話,認真聽課,把該學會的知識學會,把該完成的任務和作業按時完成。

至于在校外,我把孩子的所有補習班全部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和孩子爸爸一起陪著他們閱讀、看電影、做小實驗、爬山、運動等等。

陪孩子登山

當時我們就發現,倆孩子非常喜歡做實驗,每次聽到生活中的物理、化學知識時特別感興趣,但學習方面還是一般,初一入學的摸底考試,倆人排名都是年級後半段,說實話我內心還是著急的,但孩子已經大了,家長能直接幹預的微乎其微,所以我對他倆的要求還是就那一個:態度要認真,作業要完成。

巨紅琳帶著兒子和志願者去支教

真正的轉折點是在初二。

當時孩子班上考完試,前17名全是女生,班主任的做法我至今記憶尤深,她決定把班級的各種職務都交給男生,想來想去我真的覺得這位老師太牛了,明明排名靠前的女生們更加優秀,這樣做她們不會有怨言嗎?但班主任還是堅持並落了地。

恰好我們家孩子是第18名,成了班長,可能真的是明白了什麽是責任和表率,我發現他竟然開始積極學習,變得上進了。

另一個孩子也遇到了他的“良師益友”,他很喜歡物理,物理老師也從未因爲他不是好學生而另眼相待,倆人就像朋友一樣,經常一起探討、分享好玩的物理知識,給了孩子非常大的鼓勵和自信心。

就這樣,到初三的時候,兩個孩子的排名上升到了年級50名左右,成功獲得了高中直升資格。

後來進入高中,孩子們對自己喜歡的科目、學習的規劃都非常清晰,倆人大學時分別選了物理和生物,一直堅持學到了現在。

巨紅琳的兒子們在上海科技大學

一路走來,雖然踩了一些坑,但好在得到了一個好結果,我和孩子爸也經常調侃說:“沒想到低成本的餵養,反而得到了高回報”。

每逢報名季,身邊也會有很多親朋好友問我,學校到底怎麽選?博士娃又該怎麽培養?對此,我最想跟大家分享的有兩點:

第一,在學校的考察上,我個人最大的感受是,比起學校排名,師資也許更加重要,好老師一定是一所學校最重要的“軟實力”。

第二,學會放手,給足孩子空間。其實孩子的責任感和自主權,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我們做家長的,必須要給孩子足夠的自主權,他才能真正承擔起學習或者生活中的責任。

可能“要學會放手”這句話,很多家長聽得耳朵都要起繭了,大家需要明白的是,放手並不意味著我們什麽都不做。

以我自己來說,在改變了“虎媽”的教育方式後,我做了這兩件事,一個就是學習心理學,我想用專業且正確的知識去了解孩子、走近孩子、幫助孩子;另一個就是在孩子們高中時期,我就去參加了志願輔導培訓,深入了解了很多院校、專業等相關信息,我希望能結合他們自身的興趣,提供一些助力。

所以,如果分成階段來看的話,我的建議是:

小學低段,家長可以陪著守著,引導他去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但更重要的是,一定多帶孩子去嘗試、去探索,找到孩子真正的興趣所在;到了小學高段和初中,家長們就要懂得放手了,無論是學習還是興趣愛好,給孩子足夠的自主選擇權,找到孩子的優勢和閃光點,有效發力;

步入高中,家長需要做的是永遠走在孩子前面,尤其是面臨“新高考”,高一的選科與大學專業以及未來規劃息息相關,家長們一定不能幫孩子做決定,但可以就孩子喜歡的專業、方向做足功課,陪著孩子分析,尊重他們的決定。

總之,要相信,在孩子的成長路上,自由和興趣一定是兩大致勝法寶。

9 阅读:2229
评论列表
  • 2024-05-17 23:29

    你爲什麽可以選學校?不都是搖號嗎?

    我就是我 回覆:
    孟母三遷,買房遷戶口可以選啦,前提是有錢[呲牙笑]
  • 2024-05-18 17:47

    如果最後按照這種方法只考上本三大專又怎麽說?

  • 2024-05-18 08:09

    娃娃醒事是主因,家長只是運氣好

  • 2024-05-18 04:10

    我非常贊同這個家長的意見和實踐思路

  • 2024-05-18 07:42

    我女兒女婿對孩子的教育理念和你很相似 女兒在工作之外也拿了中科院的注冊心理咨詢師 但願也有個好結果

  • 2024-05-18 12:41

    這是有天賦,沒天賦的怎麽都考不上清華北大

  • 2024-05-18 02:40

    我們這兒還有一個散養成川大博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