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朋友習近平

燃新聞 2024-05-03 11:38:51
“我到任何一個地方都關心青年。”從陝北黃土高原的青春歲月一路走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心系青年、關懷青年、傾聽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熱心人、引路人。

愛青年人者,青年人亦恒愛之。

在總書記真心關懷、真摯期望的激勵下,億萬中國青年奮發進取、拼搏奉獻,以青春之活力驅動民族之複興,用青年之光彩揮寫國家之未來。

知心:“總書記像大朋友一樣與大家溝通交流”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青年始終占據著重要位置。

2016年五四青年節前夕,總書記來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察,特意走進圖書館看望正在自習的同學們。

“在圖書館學習覺得氛圍很好吧?還得早點來占個座?”“家是哪裏的?一個人來合肥上大學爸媽放心嗎?”“去西部地區支教這一年感受很深吧?農村的孩子,不忘初衷。”……

總書記宛如家中長輩、貼心好友,給予同學們無微不至的關愛。

走出圖書館時,送別的師生們擠滿了道路兩側。總書記冒雨走到大家中間,挨個兒握手。十多分鍾過去了,雨水早已打濕了總書記的衣服和鞋子。在場的青年學子回憶起那一幕,感動地說:“總書記的手溫暖、有力,給人以力量。”

“總書記是那麽謙遜平和、親切和藹”“和我們一點兒距離感也沒有”“沒有領導架子,沒有‘官話套話’,而是像大朋友一樣與大家溝通交流”……一次次平易近人、親切平等的互動,令無數青年人感到溫暖。

參加中國政法大學主題團日活動,總書記同站成兩排的同學一個個握手,一個都沒落下;有的同學坐在總書記後面,“總書記聽我發言時,就轉著身子看向我這裏”。

同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師生交流結束後,有同學問總書記能不能合影留念。總書記熱情答應,還貼心地按身高爲他們排了隊形,並詢問攝影師“是不是所有人都露出臉啦”。

……

“尊重青年天性,照顧青年特點,經常到青年中去,同青年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總書記這份體貼周到,滿是細致入微的關懷與愛護。

2009年9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來到哈爾濱工業大學考察,與同學們親切座談,會議室裏座無虛席。當看到門外還圍著很多學生時,他說:“同學們都進來,站在後面。”

同學們站著聽,他就站著講——這個細節印刻在在場的每一名學子心中。

聽了學生代表講述多位家庭經濟困難的同學通過勤工儉學自立自強的故事,習近平分享了自己在梁家河當知青時白天勞動、晚上看書的經曆:“人在年輕的時候就應該多吃點兒苦頭、多經曆些磨難,這樣才能實現人生的‘脫胎換骨’,達到勵志成才的效果。”

面對面暢談時幽默地說“我很願意和我們的同學們‘侃大山’”;即興談話時深情道出“跟大家講這麽幾句,也是和同學們交心”;在紙短情長的書信間,以“你們的同志習近平”落款……一句句由衷之語,拉近與青年的距離。

1984年8月,河北大學約20名暑期返鄉的正定籍大學生接到了一份特殊的邀請——時任正定縣委書記習近平邀他們到縣委座談。

接到消息的時候,還是大二學生的翟玉虎正在田間忙農。當年的場景,他依然記憶猶新。

“你們是全縣人民的驕傲。”座談現場,大家落座後,習近平說,“大學生思想活躍,敢講實話,希望你們踴躍發言,不要有顧慮,多爲全縣獻計獻策。”

真摯坦誠的話語讓在場的大學生們備受鼓舞,大家興奮地暢所欲言。翟玉虎難忘一個細節:習近平特意囑咐“以後大家有什麽好建議,可以給縣委寫信,也可以直接給我寫信”。

座談會最後,習近平站起身來,動情地說:“歡迎在座的各位同學回來和我們一起建設家鄉。你們回來,我舉雙手歡迎!”

“那次座談成爲我人生的啓明星,指引著我一步一步向前行。”翟玉虎說,從此便覺得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與使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共話中國夢;主持召開基層代表座談會,聽取“90後”鄉村創業者、“95後”農民工的意見建議;在大學校園和學生們同上一堂思政課並參與討論……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樂于傾聽青年心聲,回應青年期待。

“成爲青年願意講真話、交真心、訴真情的知心朋友。”這正是習近平總書記同廣大青年朋友們的交心之道。

熱心:“青年人的夢想、工作、生活,總書記都裝在心上”

“青年之于黨和國家而言,最值得愛護、最值得期待。”青年的所思、所憂、所盼,都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牽挂。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澳門大學橫琴校區。這裏正在舉行“中華傳統文化與當代青年”主題沙龍活動。

“大家不用緊張,暢所欲言。”習近平總書記愉快地參加進來,“我先聽聽大家的討論,然後談談對你們學習體會的體會。”

從小學習民樂的澳門大學學生韓幸芸深感民樂的一些古譜失傳,冷門樂器更是門庭冷落。她第一個發言,講述心中的困惑:“澳門青年要怎樣將民族音樂發揚光大?”

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分享了前一晚觀看慶祝澳門回歸祖國15周年文藝晚會的感受,勉勵道:“澳門中樂團的演出質量很高”“澳門是有民樂土壤的,當代青年人要有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我本人也是一個中華文化的熱烈擁護者、忠實學習者。”習近平總書記講起自己的學習經曆,從青少年起閱讀中華文化典籍,養成“開卷有益”的習慣,如今有閑暇仍是“一書在手,其樂無窮”。

從總書記的青春故事中,韓幸芸找到了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築牢文化自信,汲取營養和力量的答案。

每每同青年們交流,總書記就像是老同學、大朋友,傳授過來人的經驗,給出貼心的指導。

說到“學習的目的”,總書記提出“把學到的知識回饋社會,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做一些對社會有用的事”;

談論“應怎樣做人”,總書記指明“年輕人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學做有原則的人,要有一種操守,自己給自己制定一些做人的規矩”;

探討“要如何立志”,總書記叮囑“在攀登知識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負時代重任時行勝于言,在真刀真槍的實幹中成就一番事業”;

……

“總書記的語言平實而真誠”“他的觀點都是很有見地、很有思想而且都是正能量的”“幽默風趣”“很博學”……總書記的一言一行,如春風化雨,給青年們以啓迪和感悟。

青年處于人生道路的起步階段,少不了成長的煩惱。深知青年的壓力和不易,總書記始終關注青年成長的“關鍵處”“緊要時”。

2022年6月,正在四川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宜賓學院。求實會堂裏,一場企業招聘宣講會正在進行。

“我來聽聽你們是怎麽招聘的。”習近平總書記向企業負責人一一詢問招工需求,又向學生們詳細了解就業意向和求職進展,“都是學什麽專業的?想去哪裏工作?”

即將畢業的劉江告訴總書記自己曾經當過兵。總書記稱贊道:“有這個經曆很好,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

“總書記說‘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大學生就業要懷著一顆平實之心’,深深鼓舞了我。”如今已成爲工程師的劉江腳踏實地學習積累,不斷錘煉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

從堅定信仰、爲人修身,到求學擇業、創新奮鬥……總書記深刻把握當代青年成長成才的特點和規律,用青年人聽得懂、聽得進的話語,爲青年發展指點迷津,指明方向。

“現在大學生村官好多已經30歲了,我們都要結婚、生孩子,但我們目前的收入很難支撐這些別人看起來似乎很平常的夢想”“服務期滿後,我們的出路在哪裏,也是我們糾結的問題”……2014年全國兩會廣東代表團審議現場,面對習近平總書記,“80後”大學生村官冼潤霞袒露心扉。

聽完冼潤霞的發言,總書記當場給予回應:“要關心大學生村官的工作生活,包括婚戀問題,給他們創造條件紮根基層、實現夢想。”

不久,廣東省研究制定了大學生村官的培訓、流動機制,廣州市組織搭建起了婚戀交友平台……“沒想到總書記關心得這麽細。青年人的夢想、工作、生活,他都裝在心上。”冼潤霞說。

“要千方百計爲青年辦實事、解難事”,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細致入微的關愛始終如一。

在福州時,習近平兼任閩江職業大學校長。在他的關心推動下,學校破格錄取了無臂學生黃道亮,對曆經三次高考終于圓夢的黃道亮而言,“不亞于一次重生”;

2016年全國兩會湖南代表團審議現場,得知十八洞村的大齡男青年“脫單”有了新進展,總書記十分欣慰;

2023年上海考察時,聽到外來務工青年在出租房社區住得好,想“在這裏安個家”,總書記高興地說:“好啊!紮根,落戶,發展”;

……

“總書記了解青年、理解青年,知道我們的所思所盼,帶給我們奮進的力量。”這是當代青年的共同心聲。

貼心:“總書記是我們的學習榜樣和人生導師”

“人生萬事須自爲,跬步江山即寥廓。”追求進步,是青年最寶貴的特質。前行路上,習近平總書記是青年們最堅定的引路人。

“馬克思主義不是書齋裏的學問”。時至今日,中央統戰部工作人員樊靜蓉依然記得習近平總書記當年的叮咛。

2018年五四青年節前夕,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解讀新時代”讀書討論會上,面對青年學子,習近平總書記將自己年輕時確立信仰的過程娓娓道來:通過在基層歲月中腳踏實地、身體力行的實踐,通過爲人民做實事、謀福利,深刻地體悟到馬克思主義不僅能科學地解決許多實際問題,更是一門以增進人民福祉、創造理想社會爲己任的真學問。

現場聆聽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樊靜蓉深受震動和教育。從北京大學畢業後,樊靜蓉選擇來到重慶渝北區玉峰山鎮玉峰村當了三年大學生“村官”,在鄉村熱土中實踐信仰。

“學莫便乎近其人。”榜樣,是行動的力量。

聽了習近平總書記一番推心置腹的求知心得,當時21歲的廈門大學經濟系學生張宏樑明白了“要把馬克思主義原著‘厚的讀薄,薄的讀厚’”;跟隨著習近平總書記把讀書作爲“一種生活方式”,年輕黨員幹部克服在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常修常煉、常悟常進”……

“學長好!”2021年4月,即將迎來建校110周年的清華大學,以青春的朝氣和如潮的熱情歡迎習近平總書記的到來。

盡管已時隔三年,和總書記面對面的一個個場景,依然深深镌刻在清華大學社科學院研究生宋珂昕的腦海裏。

“總書記回憶起自己在清華讀書時的經曆,鼓勵大家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宋珂昕還記得,得知她入選了備戰東京奧運會中國女籃名單後,總書記親切地詢問了她的年級、專業、場上位置,還說“會一直關注”她。

“這不僅是領袖對青年的期望,也是學長對學弟學妹們的關懷。”每每想到總書記的親切叮囑,宋珂昕都覺得心中有使不完的勁兒。

青年智則國智,青年強則國強。

“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國一道前進,服務人民、奉獻祖國,是當代中國青年的正確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將這份寄望賦予新時代中國青年。

2024年3月,綿綿春雨中,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城南書院校區)。

學校大廳裏,數學與統計學院大三學生黎潔上前,向總書記彙報自己的求學感受,表達“一定珍惜青春,不負韶華,爭做一名新時代的大先生”的志向。習近平總書記點頭給予鼓勵。

迎著一張張青春的面孔,總書記勉勵:“我國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當代青年學子正當其時。”

“總書記的話語中有一種堅定不移的力量感染著我們、引領著我們前進。”黎潔說。

把握時代方位,要求“廣大青年要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指明奮進方向,引導青年“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寄予殷切期望,鼓勵“新時代中國青年要聽黨話、跟黨走,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

言近旨遠,情深意長。

“總書記和我們心貼心”“總書記時刻爲青年計”“總書記是我們的領路人”……在廣大青年心目中,習近平總書記既是全黨全國人民的領袖,更是青年友、青年師。總書記對廣大青年的深情寄語中,蘊含著的,是對黨和國家千秋功業的無限矚望。

記者:黃玥、高蕾、董博婷、齊琪

0 阅读:2

燃新聞

簡介:有溫暖 有深度 有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