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流放囚犯,來回幾千裏路,爲何衙役搶著押送?尤其是女囚

心動一夏 2024-03-19 12:19:59

我們看影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個場景:縣衙內犯人跪在地上,然後堂上官員令簽一丟,嘴裏喊道流放幾千裏即刻啓行等等。意思就是這個人犯了罪,所以需要被送到幾千裏之外生活。

然後我們發現,這一處罰措施在現代是沒有的。這是爲什麽呢?流放對于犯人來說代表著什麽呢?

流放這一處罰措施在現代是沒有的,但是在古代這一處罰措施其實對于犯人來說就極爲嚴重了。因爲如果將古代處罰措施分爲5等::笞、杖、徒、流、死的話,流就是僅次于死的處罰措施。也就是說流放對于犯人來說意味著一件非常要命的事情,相當于現代僅次于死刑的無期徒刑。

之所以說流放相當于現代僅次于死刑的無期徒刑原因有幾點

一是古代不像現代交通發達,也就是說一但被流放數以千裏,先不說能不能到的了,就算到了也很難再回來。

二是在古代從犯人開始流放的地方看,半徑幾千裏之外皆是荒無人煙的地方,說白了就是國土可控範圍內的邊疆或者塞外。而古代邊疆,會經常遭受其它勢力的侵蝕。在這種背景下,流放後很難生存下來。

三是流放途中流放者還屬于犯人,那既然是犯人就必須受到犯人般的對待。也就是輕則缺衣少食,或者一路沒有交通工具步行。重則身帶枷鎖,或者遭受看押人員的責罵甚至鞭打。

那麽在這種背景下,卻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要執行流放任務時,衙役們往往會搶著執行,尤其是押送女囚流放的時候。這是爲什麽呢?來回幾千裏路,並且一路風餐露宿的?是因爲喜歡押送犯人的感覺嗎?

原因其實很簡單,有油水。普通衙役幹普通工作領正常工資,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幾個錢。但是一但接到流放犯人這種任務,他們不光可以領到補助,還能在路上拿到犯人的孝敬。

因爲假如犯人在路上想過得舒服點,那麽賄賂看押他們的衙役無疑是明智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下,衙役們想不撈到油水都難。

尤其是對于一些女囚來說,她們的家人爲了不讓體弱的女子死在路上,更是會花大代價去賄賂衙役。所以就算流放囚犯的時候來回幾千裏路,衙役們也去,甚至要搶著去。

1 阅读: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