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尼克松來訪,招待尼克松的菜品,看起來尋常,實則內藏乾坤

心動一夏 2024-04-13 13:44:03

周總理招待尼克松的菜肴,看似尋常實則內藏乾坤

在1972年那個春意盎然的二月,美國的總統尼克松跨越重洋,踏上了中國的土地。他的到來,不僅打破了中美兩國長達數十年的隔閡,更標志著世界格局的一次重大轉變。而這次曆史性的會面,自然少不了周總理的熱情招待。尤其那桌精心准備的晚宴,更是讓人歎爲觀止。

周總理對待這次晚宴的態度,可謂是既樸實又用心。他深知,這不僅僅是一頓飯,更是兩國文化、情感的交流。因此,菜單上的每一道菜,都力求體現出中國的傳統風味,同時又要在食材和制作工藝上做到極致。

說到食材,那就不得不提張濤這位負責采購的同志了。爲了找到最上乘的原料,他幾乎跑遍了半個中國。就拿其中一道“芙蓉竹荪湯”來說,當時特別指定要用四川長甯産的竹荪做原料。于是張濤費盡周折,通過上級部門聯系到了長甯當地單位,請求他們挑選優質竹荪。

而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食材,比如其中一個食材蠶豆,背後也蘊藏著不小的乾坤。由于季節原因,當時蠶豆並不容易找到。但張濤沒有放棄,經過多方打聽,終于得知浙江平陽縣錢倉鎮還有正在生長的蠶豆,然後才得到了蠶豆這一普通食材。

至于飲品,雖然現在看來果汁是再平常不過的東西,但在那個年代,國內還沒有生産果汁的企業。于是,大家決定自己動手,用人工壓榨的方式制作果汁,確保每一滴都純淨無雜。

然而,周總理對晚宴的用心,並不僅僅體現在食材的選擇上。在制作工藝上,他同樣追求精益求精。比如其中的一道名叫“兩吃大蝦”的菜品,這道菜名字聽起來像是大蝦,但實際上卻是用荸荠、山藥、鮮藕等食材精心制作而成。這道菜之所以如此特別,是因爲在重要的宴會上,帶殼的食物往往不便食用,容易弄髒手。因此,廚師們巧妙地用這些食材模仿大蝦的外觀,既美觀又實用。

當尼克松看到這道“大蝦”時,並沒有太多在意。但周總理卻主動向他介紹了這道菜,並親自示範如何食用。只見周總理毫不費力地將“大蝦”整個放入口中,連殼帶肉一起咀嚼。這一幕讓尼克松看得目瞪口呆,他沒想到這樣的“大蝦”竟然可以整個食用。

在周總理的推薦下,尼克松嘗了一口這道“大蝦”,頓時被它的美味所折服。他連聲稱贊,表示這比真正的大蝦還要好吃。而更讓尼克松驚訝的是,這道菜還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兩吃大蝦”。

當大家吃完盤子裏的“大蝦”後,周總理用筷子指著盤子說:“總統先生,請再品嘗一下這個。”尼克松看著空空如也的盤子,有些莫名其妙。這時,周總理用勺子輕輕敲了敲盤子,盤子竟然碎成了幾塊。接著,周總理用筷子夾起一塊碎片放入口中。這一幕讓尼克松更加驚訝,他沒想到連盤子都可以吃。

周總理一邊吃一邊向尼克松介紹,原來這道菜真的叫“兩吃大蝦”,剛才吃的是蝦的“蝦黃”,而這個盤子是蝦的“蝦肉”。尼克松了解後不禁大爲贊歎,自己早就聽說中國的美食博大精深,而今天才算是親身體驗到了。

除了這些精心制作的菜肴外,偉人還因爲身體原因沒有參加宴會,但他特地讓廚師送來了三道菜:燒滑水、魚翅仔雞和牛排。這三道菜都有著特殊的寓意和故事。尤其是那道“燒滑水”,用青魚的尾部做成,看似普通卻暗藏深意。

偉人的專職廚師程汝明起初也不理解爲什麽要送這道菜給尼克松,但後來他明白了。原來,偉人是在通過這道菜向尼克松傳達一個意願:一條魚往哪裏遊,是由尾巴決定的;而兩國關系往哪裏走,同樣也需要這樣一個推進器。

至于尼克松是否看懂了這道菜背後的深意,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但無論如何,這桌晚宴都成爲了中美關系史上的一段佳話,讓人們感受到了兩國之間友好交往的溫馨氛圍。

0 阅读: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