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錯太久了,膻中穴的“膻”不念tán,也不念shān,你知道它的正確讀音嗎?

文學一淺閣 2024-05-13 07:59:55

人體是個大寶藏,中醫理論中,各種穴位都有作用。在某些武俠乃至仙俠小說中,丹田穴位十分重要,“膻中穴”更是重中之重,它是連接“下丹田”和“上丹田”的重要樞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下“膻中穴”的“膻”字,它有哪些含義,具體該怎麽讀才正確呢。

一、“膻”字怎麽解釋

1.類似羊肉的氣味。組詞:膻味、膻氣、腥膻。

2.袒露。《說文解字》上說:“膻,肉膻也”。第二個“膻”,就是“袒露”之意。

3.中醫上的穴位,膻中穴位于胸腔中央,心包所在處,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屬于任脈。

二、“膻”的字形演變

“膻”的最初字體甲骨文中,表示四只羊聚集在一起,發出難聞的羊臊氣氣味。小篆字體中,形象爲“三只羊”,類似“羴”。隸書和楷書時,另外造字“羶”,後來“羴”和“羶”成爲了異體字,再次被淘汰,形成了新的楷體字“膻”。

三、“膻”字在古文獻中的運用

1.閉門聊學吞膻

《漫興》

[宋]鄭樵

臨水時思下釣,閉門聊學吞膻。

一身苦樂無定,萬事安危有天。

吞膻,本義指吃膻味的肉,這裏指忍受屈辱。無定,沒有定數。本詩作者鄭樵,字漁仲,南宋莆田人,史學家、目錄學家。全詩大意:“靠近水邊時才思考釣魚的方法,閉門研究學問時才學習忍受屈辱的道理。人的一生,快樂和痛苦都是無常的。萬事萬物自有規律和命運。”這是一首哲理詩,詩人以臨水思釣、閉門吞膻的生活場景,以苦樂無定、萬事看天等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萬事順心、順其自然、樂觀面對生活的積極人生觀,飽含了對人生的深刻理解。

2.爲膻厭有名

《宿遊塘書懷二首》 其二

[明]唐順之

雨過草木好,夜來池館清。

露蟲疑燭影,風樹答書聲。

似瓠甘無用,爲膻厭有名。

且師河上叟,毋使慮營營。

師,學習。叟,老頭。毋,不要。營營,指蠅營狗苟的生活。本詩作者唐順之,字應德,號荊川。漢族,今屬江蘇常州人。明代散文家、軍事家、儒學大師,抗倭英雄。全詩大意:雨過天晴後,花草樹木一片清新。黑夜到來,池館一片清幽甯靜。露水中的蟲子好似蠟燭的影子。風吹大樹,嘩嘩恰似讀書聲。好像瓠瓜那樣甘心自己無用,又不想學羊,厭惡自己有惡名。姑且學學河上老頭,不要考慮蠅營狗苟的生活吧。

本詩首聯、颔聯寫景,通過雨後草木、夜館之靜、露蟲竹影、風吹樹聲,采用比喻、擬人、以動襯靜手法,寫出了周圍環境的寂靜、清幽。頸聯、尾聯抒情,在清幽之景中想到現實中的種種汙穢黑暗,以及自己無法甯靜的內心,表達了詩人對社會上蠅營狗苟、無恥鑽營、奴下媚上現象的厭煩、鄙視,對淡然甯靜、自由自在、悠然閑適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膻中”該怎麽讀?

正確讀音:dàn zhōng

同音字:蛋 中

膻部首:月

膻結構:左右結構

“膻”的讀音有兩種,即“shān,dàn”:表示“膻味”的“膻”字詞都念一聲,即shān,而“膻中”的“膻”念四聲,即dàn。過去大家都念爲“tán”,那是因爲古音裏,認爲表示‘袒露’之意時,念“tán”。到了現在只有“dàn”了,因此“膻中”大多都念錯了。

五、結語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字的音形義的發展,標志著華夏文化一直在傳承和發揚著。一個“膻”,意義深遠:一指人體的某個部位“膻中穴”,代表身體的重要部位,即肉體;二指某些味道,代表了不願同流合汙,做獨立之人的思想和想法,即靈魂。人的一生,身體和靈魂同樣重要,總有一個在路上。身在神州大地,字是華夏字,魂是中華魂。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