騾馬假日之:有假期了,騾馬們就有能力消費嗎?

安安小小姐姐說城市 2024-04-26 13:24:21

據說,所謂的五一小長假,真實的假期僅有一天,其余四天,則是周六周日補班調休而來。

拼湊出一個五天的五一小長假,其目的,大多數聰明的網友已經看出來了:放假=消費。

換言之,我們可以理解,平時之所以不消費,是因爲時間不夠,畢竟騾馬們早出晚歸,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或下班的路上,哪有時間消費呢?

跟繁忙的大都市相比,生活在小縣城或鄉村的人們,工作效率相對要低下不少,工作時間嘛,一般而言,是要少于大城市的。

有沒有辦法證明這一點,作者並沒能從宏觀層面找到相關的指標,少或多,只是個人的理解。

衡量消費能力的指標,倒是有,比如人均消費支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相對而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更能反映大衆的消費能力。

結合各地的常住人口數據,我們就可以得到各地的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數據,用于觀察人均消費的分布情況。再與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照,就可以知道時間對于消費的重要程度了。

由于大多地方2023年度的數據尚未發布,本篇采用各地2022年度的數據,數字=本地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常住人口,單位:萬元/年。

由于部分城市未發布本的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或常住人口數據,所以這張圖表僅有300座地級及以上行政區的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數據。

從分布看,20座地市人均一年的社會零售品消費不到1萬元,88座在1-2萬元區間,103座在2-3萬元區間,43座在3-4萬元區間,其余的46座,人均一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在4萬元以上。

從城市來看,華東六省一市、廣東珠三角以及湖北多地的人均社會零售品消費能力是比較強的,其余大多在3萬元/年以下。

從各省看,一般省會城市的人均消費,要高于非省會城市。

結合這些信息,我們大概可知,經濟發展水平更高的地方,人均消費能力也更強。

再結合大城市工作更繁忙這個細節,或許可以得到一個結論:

消費不消費,跟時間關系不大,關鍵看荷包裏有沒有錢。

跟節假日紮堆、人從衆𠈌的旅遊區、交通、商場等繁忙的消費場景相比,騾馬們更在意的,或許是利用假期,好好休息一下。

這個所謂的五一小長假,其實際能達到的效果,未必如某些人所願。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