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已經“消失”23年的牛群,已經走上了另一條大道

娛樂談新聲 2023-07-18 10:11:56

前言

1999年,馮鞏和牛群第十四次登上春晚,他們的相聲節目《瞧這倆爺》,逗得觀衆捧腹大笑。這是馮鞏和牛群最後一次在春晚的舞台上合作。

1987年到1999年,他們一共在春晚上合作過14次。十四年來,馮鞏和牛群這對搭檔給觀衆們帶來太多的笑聲。

2000年,二人徹底分道揚镳,這對鐵搭檔再也沒有出現在春晚的舞台上。

大鬧拜師儀式,缺席葬禮

離開了馮鞏後,牛群的演藝事業開始走下坡路了。

2009年,牛群的師傅常寶華將侯耀華納入麾下。

侯耀華在酒樓大擺宴席,一共花費18萬元舉行拜師儀式,現場高朋滿座,曲藝界和演藝圈的知名人士都到場了。

當時侯耀華已經60多歲了,大張旗鼓拜師,場面又如此隆重,很多媒體爭相報道這件事。

常寶華在相聲界占據高位,他不僅相聲演員,還是國家一級演員,牛群就是他的掌門大弟子。

原本,按理來講,侯耀華應該算是常寶華的關門弟子。可常寶華卻直接將他提爲大弟子。

盡管,在拜常寶華爲師之前,侯耀華已經功成名就。

但不管怎麽說,牛群才是常寶華的掌門大弟子,侯耀華直接把牛群大徒弟的位置搶了過來,他成爲了常寶華的大弟子。

這般操作實在有悖常理。

拜師現場,牛群一度情緒激動,還上台發言說:

“我是大徒弟,如今稀裏糊塗的大徒弟就當不了了,我現在是這個。”說到此處,牛群用手比了一個“二”

接著就飙了髒話:

“我就是老二!我們都是天津人,這個二就是個......”

說完這番話,牛群頭也不回的走了,現場氣氛尴尬至極。

在場的不少相聲名家都知道,牛群心裏不服氣!

一場拜師儀式,讓牛群和常寶華39年師徒情走到了終點。

2018年,常寶華離世,馮鞏、李金鬥、郭德綱、于謙、包括親孫常遠,以及衆相聲名家悉數到場,唯有牛群缺席了。

師傅的葬禮都不願參加,看得出牛群對常寶華的怨氣有多大。

離譜的是,現場所有人沉浸在哀痛之中,侯耀華突然提議,用掌聲送別常寶華,隨後他帶頭鼓掌,把葬禮弄的像頒獎典禮一樣。

常寶華恐怕怎麽也沒想到,自己提拔了侯耀華,傷了大徒弟牛群的心,侯耀華卻在自己的葬禮上帶頭鼓掌。

常寶華葬禮後,牛群出現在公衆視野的次數越來越少,似乎決意要活成普通人。

愛折騰,就是不愛說相聲

在一檔訪談節目中,牛群就曾經談及相聲給自己帶來的挫敗感。

回顧第一次登台表演時,牛群面帶微笑,用自嘲的語氣聊起當時的感想。

首次登台表演,牛群十分緊張,他生怕自己說錯話,更怕講出來的段子不好笑。

結果怕什麽來什麽,他努力表演,台下卻鴉雀無聲,一個觀衆都沒笑。

看著觀衆們一副不耐煩的樣子,牛群極度失落,強撐著完成了表演。

表演結束後,牛群坐上了離開的大巴,忽然聽到車裏有人聊天。

“那人說的相聲簡直惡心死了。”

除了這句話以外,議論他的人還說了一些不堪入耳的髒話,牛群默默聽著別人的評價,恨不得找條地縫鑽進去。

後來,在常寶華的指導下,牛群終于大放異彩,不過,他每次出色的表演都有馮鞏相伴,這對搭檔成爲了觀衆眼中不可分離的“相聲對子”。

相聲事業好不容易有了起色,牛群本應該抓住時機,再接再厲。他卻告訴馮鞏,自己要離開相聲界了。

馮鞏雖舍不得這個鐵搭檔,但牛群執意從商,馮鞏也不便過多幹擾,只能任由他去闖蕩。

不過,牛群離開舞台的時候,馮鞏說了一句話:

“如果有一天你想回來,搭檔的位置永遠給你留著。”

之後,牛群果然創辦一家雜志社,然而,這家雜志社並沒有開辦多久就倒閉了,牛群負債十多萬。

一次失敗並沒有打擊到牛群的信心,他又搞起了攝影、美術展。

幾經折騰,牛群屢屢失敗,無奈也只能吃回頭草。

牛群再次找到馮鞏,表示自己願意回到相聲舞台上。

然而,2000年的春晚節目報審後,牛群愛折騰的老毛病又犯了。

牛群告訴馮鞏,這一次,我要徹底離開舞台了,再也不回來。

馮鞏一聽這話就傻眼了,節目都已經報審了,這個時候你撂挑子,節目怎麽辦?

牛群根本不管那麽多,他對馮鞏說:我要去做生意,再也不做相聲演員了。

一個相聲演員去做生意,馮鞏感到這簡直不可思議。

牛群告訴他,之前自己給蒙城的一家牛肉丸家工廠做了代言人,不光帶火了那家牛肉丸加工廠,還帶紅了蒙城。

後來蒙城成爲了中國養牛第一縣,因爲牛群出力實在太大,還得到了當地領導的表揚!

馮鞏實在不理解,一個企業的代言人麽嗎?爲了這樣的一個位置離開舞台值得嗎?牛群不願跟馮鞏解釋太多,他執意要走,馮鞏也沒有阻攔。

那年的春晚,牛群幫馮鞏開了個場,之後,馮鞏和別人一起完成了表演,觀衆看到這不倫不類的表演,紛紛吐槽,節目排練得太不負責!

當"官"惹非議,名聲一落千丈

2000年的春晚結束後,外界傳出牛群與馮鞏不和的消息。

當時,兩人沒有對外作出任何回應。但在多年後,牛群參加訪談節目時,聊到了自己和馮鞏的關系。

他說,我這輩子除了給父母磕頭,就只給馮鞏一人磕過頭。

1988年,牛群的母親去世。

當時,牛群正和馮鞏在廣州錄像,聽到母親離世的消息,他抽了一宿的煙,馮鞏也陪著他熬了一宿。

第二天,馮鞏他說陪著牛群回天津老家奔喪。

這件事情讓牛群十分感動,爲了表達對馮鞏的感謝,他直接給馮鞏磕了一個頭。

牛群在節目上道出這件事,二人不和的傳言就此打破。

但牛群爲了自己那些各種不著邊際的想法,抛下馮鞏是不爭的事實。

牛群離開舞台後,前往了蒙城。

到了蒙城後,牛群利用自己的名聲拉到不少投資。

不僅如此,他親自四處考察,想要選擇適合蒙城水土的農作物,還出資成立了“中國牛網”,希望借助互聯網,幫助農民,解決農産品的銷售問題。

後來,牛群爲了幫蒙城的知名度,邀請馮鞏趙本山到蒙城演出。

牛群爲蒙城做出的貢獻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在蒙城期間,他到處拉投資,募捐了469萬善款,給一所特殊學校,修建了新的校舍。

學校是翻新了,可學校要維持下去,各方面都要開支。

爲了支撐學校,牛群買下了一家礦泉水廠,靠著礦泉水的盈利撐起了一所特殊學校,讓先天不足的孩子們有書讀。

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可讓牛群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出錢出力,放棄了相聲事業,把蒙城帶起來了,還搞好了一所特殊學校。

但有好事的人,卻說他善用公家土地建學校,從中牟利。

更有甚者聲稱,牛群將愛心人士捐贈的善款塞進了自己的腰包。

一時間,牛群口碑大跌,不少人說他不願意好好說相聲,就是爲了當“官牟私利”。

美夢結束,家庭破裂

多年後,牛群談起自己遭到非議,依然倍感冤屈。

牛群說,自己接受學校的時候,學校負債十幾萬,哪有利可圖?

因爲受不了外界的流言蜚語,牛群一氣之下裸捐了自己的資産。

即使牛群用行動來證明自己的清白,依然有人揪著他不放,各部門將牛群的加查了個底朝天。

經過這些事後,牛群離開了蒙城。

卸任儀式上,牛群含著淚唱了一首《好村官》。

當官的這幾年,個中辛酸,只有牛群自己知道。

牛群想到蒙城搞實業,他的妻子劉肅根本不同意,兩人還多次爲此大吵大鬧。

牛群初次離開相聲舞台後,辦過雜志社、玩過攝影,開過美術展,最後全都黃了,還背了一身債。

好不容易回歸舞台,馮鞏也不計前嫌,再度與他合作,事業剛迎來第二春,他又一次爲了前往蒙城當官撂了挑子。

那時候,牛群的孩子還在上學,家裏正是需要用錢的時候,牛群放棄了相聲事業,家裏開銷,誰來承擔?

牛群對妻子說,我們現在的生活和山區的孩子相比,已經算得上是天堂了。

我去蒙縣,就是要幫助那裏的百姓致富,讓那些孩子和我們的孩子一樣過上天堂般的生活。

後來,劉肅去過牛群口中的蒙城,當她親眼看到那裏的孩子生活條件確實無比艱苦,還曾幾度落淚。

最終,劉肅沒能勸住牛群,只能任由他去蒙城當“冤大頭”。

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牛群家裏的日子都過得特別苦。劉肅不僅要照顧家庭,還要擔起經濟重任。

最困難的時候,牛群的老單位現代出版社每個月給牛群加1000塊,全家人就靠這1000塊生活。

牛群因爲遭到衆人誤會,離開蒙城前,捐出了自己的所有資産。

在外人眼中:他這幾年完全是白忙活,不僅什麽都沒撈上,錢財和名聲也賠得一幹二淨。

在年過半百的時候,牛群一無所有。他自認爲對不起妻子,2007年,牛群向妻子提出離婚,二人的婚姻走到了盡頭。

去年,網上曬出了一張牛群演奏樂器的照片。

據說,這張照片是牛群和姜昆、戴志誠等相聲演員一起吃飯,牛群一時興起,拿起樂器彈奏時拍下的。

照片中的牛群72歲了,今年,他已有73歲。

離開相聲舞台後,牛群試過很多事業,但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有人說,牛群不該瞎折騰,也有人說,牛群不甘于呆在舒適圈,他的奮鬥精神值得年輕人學習。

不管別人如何評論牛群,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那就是牛群的人生無比豐富。

盡管牛群一路走來,並非順風順水,但經曆波瀾壯闊,體驗苦辣酸甜,又何嘗不是人生的另一種完美。

0 阅读:112
评论列表

娛樂談新聲

簡介:帶你領略大千世界,因爲有你關注,才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