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分析:問界M7追尾事故悲劇,隱藏式門把手還真不是元凶

車知事知車一視 2024-04-30 16:30:39

近期,山西運城一輛問界M7發生交通事故,其追尾一輛行駛中的灑水車導致車輛起火。事故發生後,有幾個路人參與救援,但是通過門把手打不開車門,無奈只能破窗救援,最後還是釀成悲劇。

也因此問界M7被質疑事故後車門無法打開,從而引發了不少人對汽車隱藏式門把手的擔憂。那麽,汽車隱藏式門把手真的是救援攔路虎嗎?

我們先來看隱藏式門把手的設計初衷,就是爲了讓門把手在不使用時隱藏在車身內部,以提升汽車整體外觀的流暢性和美觀度,同時減少風阻、降低油耗和噪音。

根據測算,單個隱藏式門把手可以降低0.003Cd的風阻,四個門把手,共計可降低0.012Cd。而燃油車的風阻系數每降低0.01Cd,百公裏耗油量0.5升左右;純電動汽車的風阻系數每降低0.01Cd,百公裏續航裏程可以增加五公裏以上。

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這5公裏的續航還是挺重要的,從這一點來看它的確有其設計上的優勢。

目前,隱藏把手的車門一般有兩種開啓方式:自動彈出和手動打開,但前提都是要讓汽車處于解鎖狀態。如果是發生事故無法人爲解鎖,那麽就要靠緊急情況自動解鎖。

所以,門把手隱不隱藏其實並不是關鍵,還是要看車輛是否有碰撞後自動解鎖的功能,畢竟就算是傳統門把手,在沒有解鎖的情況下也無法外力打開。

我們再回到問界M7,其車主手冊中有寫到緊急情況自動解鎖的有關資料,這說明這輛車是帶有這一功能的。

那麽這次事故後自動解鎖爲什麽沒有生效呢?這應該就與緊急情況自動解鎖說明中的第二條有關。

該說明寫道,車輛發生碰撞,且系統收到碰撞信號。

也就是說,在發生碰撞類型的事故時,自動解鎖有個前提條件,系統需要接收到碰撞信號。下面的提示中,還進行了補充,說明了車門可能不會自動解鎖,並且是否自動解鎖並不是根據車輛受損程度進行判斷的。

對此有網友就分析,車門打不開或是因爲作業車輛尾部的切入位置較高,車頭前的傳感器在還沒有檢測到相應的信號的時候,就被切斷了電源,進而導致門把手沒有彈開,也就是沒能自動解鎖。

換言之,該事故造成車門打不開極有可能是一種特殊情況。而根據目前對這一方面的相關規定來看,對汽車碰撞後車門自動解鎖這個功能,並不是強制性的要求,也是允許例外和特殊情況存在的。

當然更多關于這起事故的細節還是需要經過多個有關部門的聯合調查之後,才能給出最終的權威結論。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如今隱藏式車門把手設計五花八門,應急開關的形式、位置也各不相同,對于使用人或者救援人員來說都需要學習的成本。我們也呼籲,應當對隱藏式車門把手制定行業規範,使其標准化。

最後車知事還想提醒各位車主,我們自己才是安全的第一責任人。不論開什麽車,保持好距離,安全駕駛。同時也要明白,雖然科技在高速發展,但不管是不是高階智駕,是哪家廠商的高階智駕,都不能盲目信任,因爲沒有什麽技術能做到萬無一失。

1 阅读:91

車知事知車一視

簡介:對汽車知識了解的小文青,不苟同、熱心、占花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