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流量之東風,行轉型之變革,這60歲的“保定網紅”不容易

車厘子大叔 2024-05-20 09:34:35

“長城的産品其實很有實力,但目前的問題還是在于不太會賣車。”

上周在股東大會上,長城汽車一把手,“保定網紅”魏建軍,拉著穆峰,李瑞峰等一波高管,在媒體記者會上秀了一把長城汽車持續深水改革的信心。透過現場照片不難看出,踏入花甲之年的魏建軍仍有軍人的風采,黝黑結實的身材管理絕佳,講話不客套眼光如炬,沒有蔚來李斌肉眼可見的衰老,也沒有雷軍見誰都和和氣氣的松弛感,反倒與長城現階段只爭朝夕的精氣神契合。

大約從今年3月起,這位60歲的保定車神,就開始了自己超級IP之路,在多個社交平台注冊了賬號,忙著做直播,爲摩托車拍廣告,不僅與雷軍互贈新車,還把股東大會開進直播間,這些舉動指向的核心是流量,他的態度也明確,“我想成爲一個優質網紅,這是行業‘內卷’的發展需求”。

不能說保定的水土養人,只能感歎英雄也要再造時世。技術出身懂車既能說,又願意說,還有創業家的光環,光是這一點,魏建軍就比其他車企一把手,更有成爲超級IP的資本。

目前在市場缺少爆款的長城汽車,也確實需要一個超級大IP來引流。我們不妨把魏建軍帶頭營銷工作,看作是長城汽車一系列新改革的“火車頭”。上周股東大會上,長城對外釋放的都是不錯的持續轉型信號: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28.6億元,同比增長47.60%;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達到32.28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7倍。

但如果放在比亞迪、吉利、長安和奇瑞等四大頭部車企橫比,長城汽車無論新能源的銷量、占比都很是薄弱:今年一季度長城新能源車銷售僅5.92萬輛(占比21.5%),而且每個月新能源車的銷情陰晴不定,沒有持續穩定的新能源“爆款”車型。但也不是全無好消息,根據長城汽車總裁穆峰的微博,4月份出海和20W以上高端車型的增量,都在持續穩定走高。

這兩年長城汽車的發展,總被烙上“傳統車企”轉型慢標簽,體系下品牌繁多且各自爲正,高管更替如流水,同一個品牌的戰略也經常變化,沒有産生像比亞迪、吉利旗下品牌1+1>2的聚合效果;網上單是吐槽其品牌車型奇葩,而不願購買的文章,就浩如煙海,事實上也如此,哈弗性價比車海戰略,在價格戰疊加新能源轉型面前,都漸漸失效。

現在60歲鐵心要當網紅的魏建軍,親自把好長城流量的第一道關,確實有點急起直追的意思。甚至在股東會上,魏建軍直爽面對質疑,“除了上市公司規定不能說的,其他一切都能說。”

自我走向前台,自我剖析是好事,打通和消費者的壁壘也是好事,但流量變現之前,就意味著不斷被人拿著放大鏡,拿錘子捶打。五菱周钘也說過,“開門造車”就等于來罵我吧,長城做好准備了嗎?更何況“保定網紅”欲借流量之東風,行體系深化轉型之變革,真實也不會一帆風順。

潑天流量誰來承接?

講真,若論國産車圈一把手誰先“觸網”,不是雷軍不是紅衣教主,是2020年就提出“長城汽車如何挺過明年?”的魏建軍。

可惜我們當時還不清楚什麽叫“網紅”,也沒見識過流量的厲害。不然魏建軍也不會踏入半退休之年,再大張旗鼓翻起流量的牌。從現在看,魏總再觸網是成功的,4月15日,他開啓人生第一次網絡直播,長城智駕全場景NOA的直播就吸引了1000萬人觀看。特別是魏建軍那句“長城智駕不讓用戶當小白鼠,安全無小事”一度被沖上微博熱搜。當日,長城汽車股價收盤25.68元,漲0.98%,總市值2194億元,雖然沒有雷軍一出手賣掉全年産能的神話,但也算名利雙收。

不過同時,我們也要客觀看到,新一輪營銷的“流量密碼”必須靠車企一把手下凡撐場,換上其他的高管、車圈職業經理人,對普通吃瓜群衆的吸引力近乎零;車企老板的知名度和人設都有了,也敢說別人不敢說的實話,這就是縮小與消費者之間距離不二之法寶。余承東也曾跟長安董事長朱華榮說,(營銷戰)必須親自上場,這是密碼之一。但也不是說天天觸網就是好,縱然魏建軍有魄力,但平時企業內外事情的牽絆,時間、精力都非常有限,第二捆綁IP和品牌,都講究打法和策劃,魏建軍背後必須站著策劃水平一流的團隊。

正如雷軍不是一年全程在線,魏建軍的“網紅效應”也是關鍵節點來點撥一下,把用戶極快的聚焦起來才叫用得好,一把手過多的露面,反而會透支了IP的熱度,換句大白話說,天王巨星天天從你院子走過,也不稀罕了。

筆者很贊同魏建軍在股東大會上解釋說,“這是一個互聯網時代,要有互聯網思維。”但魏建軍親手引流過來的流量,長遠要靠長城汽車各端口,利用互聯網和媒體資源“兜住”。這沒有想象的容易,甚至離轉化出成果,還要有一段距離,流量的轉化變現,沒有別的辦法,只有一複一日去做。這也重回了近年長城汽車在視頻、社交等平台真金白銀投入很多,但卻收效甚微,營銷越打越打不過的老問題。在新一輪組織調整中,新媒體直播運營中心,商品管理中台都被強化,由長城汽車首席增長官李瑞峰統管,直接向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彙報,可見公司重視的程度。

分散的麻花再擰成一條繩,品牌之間協同作戰,打造官方矩陣和終端經銷商媒體矩陣,營銷和品牌建設更要集中力量辦大事,穩中求進的步子,的確適合早前組織動蕩頻繁的長城。其實多品牌的自主車企集團,哪家不是這般布局呢?長城的入局,能撲騰起什麽浪花呢?

長板特長,短板很短?

這次魏建軍重新執掌長城汽車的流量大門,也給外界釋放了很強的信號,長城堅決“不虧損”,要追求“高質量市場占有率”。換句話說,長城不會毫無底線的下場打價格戰。“虧損特別嚴重的,我們就適度地少銷售,發揮我們的長板,不虧或者是微虧或者是利潤比較高的,我們就大力推廣。”

在魏建軍眼裏,長城汽車的産品矩陣是最好、最全的,涵蓋皮卡、越野、有汽油內燃、混合動力、插混、柴油,而且皮卡和坦克,是長城最大的強項,也是不打價格戰的底氣。事實上,魏建軍也是有底氣的,長城的盈利能力是厲害。2024年一季度單車的平均價格約爲15.6萬,同比提升達2.4萬,本季度20%的毛利率較前兩年同期都是有所提升的,成本被有效控制,中高端産品得到市場認同。

但我們也看到,除了皮卡相對小衆的品類,迎戰長城的競爭者沒那麽多,其他領域都遭遇嚴峻且長期的挑戰,當年的神車哈弗H6,沒有上熱銷SUV榜單已經很久,哈弗初戀也在國內停産了;而越野品類,中端到高端産品線都受到自主品牌各種“方盒子”的挑戰,沒錯,開創了越野品類的坦克,在高端領域是有增長的,也是衆多方盒子對標對象;寄予厚望的哈弗猛龍,銷量不及捷途山海,Hi4、Hi4-T未爲長城的插混車支撐起技術和口碑的溢價。最怕像成千上萬只螞蟻爬上身,大象都無能爲力,利潤和市占率只能保一頭。就像歐拉,4月銷量同比下滑了47.3%。一踏入5月,歐拉全系推出限時優惠,補貼最高可達5萬元。

長板特別長,短板也特別短,且在主流戰場,沒有爆款車型更加沒有話語權,這是長城在新能源轉型,碰到的最大問題;當然站在全局思考問題的魏建軍和一衆高管,可以保持從盈利角度看問題,“魏牌藍山的銷量雖然不太好,但是現在不虧損,能做到打平”。但來到市場端,只要一個品牌還留在一線,那麽市占率代表的不只是銷量,還代表存在感和消費者的購買欲。魏建軍承認歐拉總體是虧的,賣的少的虧更多,站在市場的角度,就是歐拉女性化的定位失敗後進退失據,迷失了標簽而被邊緣化,現在要翻身,不是發布新車,就能解決的。而且從長城的債務結構來看,對供應鏈的話語權並不強,這點在價格戰中最被動。

補直營的課,渠道升級是拐點?

多體系的品牌,當然要穩打穩紮,企業要生存賺錢才是根本,但魏建軍口中說的,長城不太會賣車,從某種程度講,與跟不上“電車思維”時代節奏也有一定關系?

不過似乎這些長城都是過去式,長城也與很多主機廠一樣,逐步扁平化TO C,且優先聚焦優勢領域,最近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鋪開“長城智選GWMAiO”直營網絡體系,零售中心主要覆蓋新能源市場,銷售坦克和魏牌車型,同時堅持“直營銷售+經銷商銷售”雙銷模式。

以前長城在沙龍、歐拉和坦克也搞過商超和直營模式,但效果不佳,“雙銷”模式意味著經銷商銷售矛盾和沖突不可避免,而且汽車渠道屬于重資産業務,今年“長城智選”要建200家直營店,商圈場租、人力成本意味著巨大的財務壓力,這些肉眼可見的問題,都在束縛著這只大象的轉身。

“直營的作用價值在于,守住品牌、守住價格、守住一致性的服務,以及真正地直連客戶。”長城汽車首席增長官李瑞峰如是說;其實不妨把“長城智選”看作魏建軍“觸網”打開口子後的一個重要承接,和線上的APP、廠家直播、終端直播、新媒體直播中台一樣,還有針對服務、産品問題的策略,無論線上線下都做好了引流准備。

其實,也是回歸到核心問題,TO C的流量不那麽容易賺,華爲、小米的入局,讓所有車企都深刻認識到TO C的必要性,但流量轉化需要長期主義,尤其是購買汽車大宗消費品,就這是個慢熱看不到終點的長跑。與長城以前很多好策略一樣,TO C渠道變革關鍵,是能不能咬緊牙根堅持下來。

寫在最後

各項信息綜合下來,長城汽車並不如外界所擔憂的轉型掉隊,但遠慮也不少,走快一點,才能有底氣說自己沒有賠錢賺吆喝。

太陽底下無新鮮事,2024年價格戰都打成這樣了,車企還能變出什麽來刺激增長?而長城汽車有魏建軍,一個爲汽車打拼了30多年,仍能一口氣跑半程馬拉松的老兵。目前,市場相信長城能在泥濘中轉型,很大程度有魏建軍這根“定海神針”。

“我在做表率,我一定比他們(員工)做得好,我有優勢,因爲我是老板。”

但“定海神針”終究不是萬能俠,長城汽車需更多“二把手”、“三把手”“四把手”,把前面的問題擺平,回歸發展的快車道。

1 阅读:31

車厘子大叔

簡介:由一群華南汽車人共同打造的全國知名度的汽車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