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與小米SU7同一天上市,長安UNI-Z比宋PLUS更強?

AutoLab 2024-03-29 14:19:15

在大家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長安UNI-Z已經正式上市。

長安UNI-Z此次共發布3款配置,分別爲藍鯨智電iDD 125km領先型、藍鯨智電iDD 125km超越型、藍鯨智電iDD 125km卓越型,官方指導價爲11.79萬元-13.19萬元。

長安選擇了3月28日這個特殊的日子上市,完全無懼小米SU7上市帶來的流量損失,勇氣可嘉。不過話又說回來,長安UNIZ的客戶和小米相差有點大,不構成競爭關系。

有一段時間沒試長安的車了,印象中這個品牌並非每一款車型都做得很好,但偶爾也有非常出色的産品。

在幾年前油車時代,大家熟悉的長安CS75和CS75 Plus。有著漂亮的造形設計,不錯的底盤調校,帳面上很亮眼的動力數據。不過偶爾也會出現油耗偏高,換檔不平順之類毛病。

而之前個別UNI系列的車型,有著誇張的外觀和內飾設計,以及很誇張的動力數據。但個人認爲有點誇張了。

設計師加雞腿

長安UNI-Z作爲一款新能源緊湊型SUV,給我第一印象就是外觀和內飾設計非常不錯。

外觀來自設計師趙亞飛團隊,長安UNI-Z車身線條非常流暢,車尾也非常時尚。大型的前臉格柵可能稍欠年輕,但你不得不承認這個前臉符合大多數中國人,特別是長安UNI-Z客戶的審美。

內飾設計如外觀一樣,環抱中控設計和14.6英寸中控屏,極簡懸浮式設計很有科技感。但它的實用度依然是不錯。

說到人機界面,上車後你會發現長安UNI-Z依然保留著傳統的啓動按鍵、排檔杆也是傳統式的,大燈開啓也是傳統擰的,這些都符合老司機的操作習慣。不錯!

但是想不通,爲什麽使用頻率最高的後視鏡調節,以及空調調節卻要學特斯拉?特別是後視鏡調節界面並不算友好,你要操作兩級菜單才能實現。

動力主打平順

智能混動系統平台布局+同級較長軸距(2795mm),後排有121mm膝部空間。特別是尾廂空間確實大。

而這次試駕,主要體驗的是它的動力系統。

長安UNI-Z是新藍鯨動力平台發布後的首搭量産車型,智電iDD動力系統融合了新藍鯨動力HE 15內燃機、雙電機電驅、iEM智慧高階控制及長安“金鍾罩”電池。

這副新藍鯨HE15引擎排量1.5L自然吸氣,1.45行程缸徑比,輸出不高只有98馬力和125Nm。不過它針對混動采用了一系列先進技術,包括150mJ點火、16:1高壓縮比和深度阿特金森循環、低摩擦設計等。

不過加上215馬力330Nm的電機後,滿電時零百加速只有7.4秒。官方數據是WLTC饋電油耗5.15L/100km,1200km超長綜合續航。

實際試駕中,長安UNI-Z即使是剩余20%電量(此時內燃機強行工作),長安UNI-Z的動力依然是不弱。

不過更讓我們全車乘員滿意的,是這套動力輸出非常平順,無論高速公路還是山路行駛,它的動力都非常線性有力。而且整車NVH表現確實不錯,特別是前排很安靜,確實有點東西。

競爭對手

市場競爭對手方面,長安UNI-Z與星越L、宋PLUS新能源等進行競爭。不過我覺得最接近的,是上市不久的吉利星越L智擎,售價15.97萬元起。

吉利星越L智擎這套智能雙擎搭載1.5TD混動引擎+3檔智能變頻技術。1.5TD渦輪增壓四缸混動專用引擎采用米勒循環,重頭戲是P1+P2雙電機驅動。

P2電機主要負責驅動+動能回收,它由博格華納提供,最大功率100kW,最大扭矩320N·m,電機最高效率達97%。

懸挂也是偏軟調校,但CMA架構底盤的功力操控水平都很不錯,行駛在高速公路上有著相當高的穩定性。

總結

這是我近年開過很滿意的一輛長安品牌車型。論技術它並沒有壓倒性優勢,但是長安UNI-Z的優勢是沒有短板,就像油車時代的豐田車一樣。

外觀和內飾設計不錯,空間有優勢,隔音和做工細節都不弱。新藍鯨動力我們不能說是行業第一,但已經非常優秀。

長安UNI-Z的底盤和調校非常到位。它不算是很運動,而且開起來重心偏高,但是底盤卻很平衡,跑山路都很流暢。

長行程低剛度後懸置,較傳統懸置隔振效果提升50%,總之主打的就是一個舒適。

作爲一輛緊湊型的國民新能源SUV,長安UNI-Z算是實力派。

0 阅读:40

AutoLab

簡介:專注在新能源、車聯網、後市場、汽車電商的服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