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蔡甸城區有條老巷子,遍布兩三層樓民房,街景像回到80年代

喵星人日記 2024-05-11 07:44:57

城市的發展,往往是新城區的建設和老城區的沉寂,循環爲一個過程,讓留戀的人四下彳亍,沉浸在無邊的街巷和商圈中,流連忘返。像在武漢蔡甸區蔡甸大街新福路沿線,就有一條老舊的巴梅巷,它的裏程不長,且處在蔡甸城區,遍布兩三層的民房。走過巴梅巷,不自覺會很詫異,詫異城市裏也有這麽多的鄉村民房,整個布局景色像回到了80年代,非常複古的氛圍。

與多數建在城區的老巷子一樣,巴梅巷的位置,只不過轉移到了蔡甸城區。作爲遠城區的代表,蔡甸城區裏對應的巷子很多,巴梅巷的存在,本身就是真實蔡甸生活狀態的體現。自駕前往,走城市的繞城高速,在蔡甸出口下,之後順著漢陽大街到蔡甸大街,過蔡甸五小後向北轉到新福路,在中醫院前的路口進去就是目的地。巴梅巷附近的新福路口子也有蔡甸的c5和武漢公交262,經停新福路中醫院站,住在附近的人都會乘坐。

來到巴梅巷的口子,看到的布局面貌和所有老城區一樣。一是街景建築的密度大,南北有新福路,東西橫亘著多條小巷,有的在改造,有的依舊熱鬧。二是這邊的街景,還是以老舊的民房爲主,三四層樓的有,五六層的更多,那種幾十層的現代摩天樓,只有核心商圈有,站在巴梅巷的口子處,倒也看得到一些。不過,這邊住的人年齡都不小,守著老房子,坐著輪椅,有的還要慢慢等三輪麻木,一溜煙轉到另外的巷子去,一天的生活就這樣開始結束。

進到巴梅巷裏,開始的幾間民房,只有一面有,另一面是空的,被改造成了垃圾場,圍上了臨時擋板。那幾棟民房,三層樓,樣式老,中間臥室兩邊客房,牆壁是灰色的水泥,屋頂蓋著黑瓦片,至少有40年以上曆史。因爲是街巷的口子處,房屋的主人早就將對應的門面出租出去,于是幾間民房都成了商鋪,賣雞蛋的,賣土特産的,連鎖機構,還有培優機構,都從大門進,兩邊的客房也開了門,變成獨立的三個門面,互不幹擾。

再往裏走,老舊的民房不見了,相鄰的是一棟超大的單元樓,有七八層,且建築成色很新。從布局看,除了第一層是對外的商鋪,二層以上全是居住的單元樓,從有序的空調外機與窗簾就能判斷出,有幾家還裝了戶外晾曬杆。以此判斷,這一棟的入口在巷子後面,正面只是做生意商鋪的出入口,類似房子在城區非常多。這一家商鋪是連鎖超市,還有做數碼維修的,開業時間長。

再向前走過幾個口子,巴梅巷的景色大變樣。一是臨街的商鋪沒有了,也沒有高大的單元樓,路面都變得開闊起來。原來是遇到了老舊的民房,前後有七八間,都是只有一層,紅磚紅瓦防盜金屬門,沒有窗子,從布局看有點像廢棄的倉庫,但在巷子裏哪有人做倉庫,有房子肯定以出租居住爲先。從成色看,這些民房是翻修的無疑,門前空地上的水泥邊角甚至都用碎石子鋪出了一個建成落款的時間戳,可見主人家也是非常用心的人。

沿著這一排民房向前走,很快來到巷子的盡頭,這裏實際上是有三條巷子的交彙處。民房彙聚,已經沒有章法,建設的朝向和位置都很亂,除了行道樹,沒有其他的設施做參考。有一棟民房建設的樣式更加奇葩,一樓封著陽台,二樓開放陽台,三樓是敞開的大平層,是80年代獨有的建築樣式,放到現在,似乎還在居住中,可見房屋質量很好。

一條巴梅巷,在蔡甸城區一點不特殊,甚至毫不起眼。生活在蔡甸多年,看慣了這樣的老巷子,也見到了拆遷改造,老巷子被淹沒,被摩天大樓取代,終歸千城一面,還是覺得以前的老巷子更加有特色。(喵星人日志原創隨筆文字,部分插圖未及時標注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絡刪除)

1 阅读:238

喵星人日記

簡介:專注旅遊隨筆文字,記錄美好詩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