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解放軍的戰鬥意志這麽強周恩來在黃埔軍校治軍時期藏著答案

文叔逗號 2024-03-07 23:20:50

前言

克勞塞維茨著名的《戰爭論》中講到:戰爭是雙方精神力量和物質力量通過物質力量進行的一種較量。通俗點說,仗打的就是物資裝備和人員戰鬥意志,再俗一點就是有沒有錢?兵慫不慫?

在世界範圍內各國軍隊都是將物質和精神劃等號的,如果按照這一點來講的話,中國解放軍無疑是脫離《戰爭論》之外的一支軍隊。

縱觀世界範圍內,應該沒有哪只軍隊像中國人民解放軍這樣,在物質極其匮乏的情況下,卻依然保持如此高昂的戰鬥意志,像紅軍時期幾個人共用一把槍,二萬五千裏長征吃口飯都困難,朝鮮戰場上吃著炒面就雪與世界第一強國扳手腕,之後還在珍寶島幹贏了蘇聯,更別說物質條件上來後的解放軍,前幾年在幾百人在班公湖追得外軍幾千人滿山跑。

紅軍長征

那爲什麽解放軍擁有這麽強的戰鬥意志呢?今天我們就從曆史中來尋找一下答案,你肯定以爲我要從紅軍說起了,不對,還要更早一點,從第一次國共合作,周恩來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那裏說起。

早國共合作期間,共産黨所體現出來的,對軍隊意志力的優勢就展現出來了,當時也直接促進了國民黨軍隊,在北伐時期的戰力飙升。

蔣介石最喜歡的頭銜,大家可能都知道,蔣介石最喜歡他的嫡系叫他校長,基本上國民黨裏的高級將領都是出自黃埔軍校。

其實不但是國民黨的將領啊,共産黨的很多高級將領呢也是出自黃埔,像林彪、葉劍英、聶榮臻、陳毅等等,這些元帥都是出自黃埔。其實近現代的中國有很多的軍事學校,但是只有黃埔軍校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啊,爲什麽呢?國民黨當然不太願意講,那就是共産黨在這其中所産生的化學作用。

孫中山在世時,與蘇聯展開合作,也標志著國共合作的開始。當時蘇聯拿出了二百萬大洋,八千支槍,五百萬發子彈,以及一批蘇聯的一線軍官來到了廣州的黃埔島,替國民黨政府建立了黃埔軍校。而蘇聯援助國民黨建黃埔軍校的條件之一,是國民黨必須在黃埔裏建立黨代表和政治部制度。

黃埔軍校考卷

在1924年的5月,廖仲恺呢擔任了黃埔軍校首位黨代表,政治部主任則是由戴季陶擔任,這個黨代表是幹嘛的呢?黃埔軍校規定黨代表的職責是,監察本校行政指導黨務制進行並主持政治訓練事宜,凡學校文件命令,沒有黨代表的附屬一律無效,權力還是很大的。

不到半年後呢,黃埔軍校增設教導團,其實就是以學生們爲主體,開始建立軍隊了。

黃埔軍校又在教導團的團營連三級設立了黨代表,那也就是通過黨代表對軍隊完成了多層次的控制。但這種做法,其實並沒有什麽特別了不起啊。以前古時候皇帝就有派監軍的習慣,也是類似于黨代表的工作。無非就是現在派的比較多而已。

那真正讓黃埔不同的是政治部,政治部的任務是:

負責和指導全校官長、員生、士兵、伕工負有政治訓練或指導之責,使其具正確的政治知識,增進革命精神,堅信本黨主義之信仰,同時對外負責宣傳組織其政治指導職責,務使人民確實革命軍爲壓迫民衆謀利益而奮鬥,以實現總理武力與人民結合、成爲人民的武力之遺訓,而收軍事進行上得人民幫助之實效。

最開始,政治部主任是國民黨的戴季陶,這哥們就是個職業政客,這崗位他就沒怎麽看得上,于是幾個月基本上學校都沒去過幾次,政治部呢就變成了擺設,這引起了蘇聯顧問的不滿,最終找到了正在歐洲的周恩來回國來擔任這個政治部的主任。

1924年9月,年僅26歲的周恩來歸國,10月任黃埔軍校政治教官,11月接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剛一上任黃埔就改頭換面,周恩來當上政治部主任後,就開始增加部員充實機構。首先他抽調了大量的學生進入政治部工作。

除了抽調人才外呢,周恩來還在部內設立了指導、編纂和秘書三個股室。那這三個股當時還只是雛形,那到了25年,又被擴張爲總務、宣傳、黨務等三科七股,這時候,周恩來的政治部到底是做什麽就很清晰了,簡單點說呢,就是塑造學生的思想,教導學生爲何而戰。

黃埔軍校上課期間

這時主要在學校推行三個方面的課程:包括三民主義、馬克思主義以及近現代世界和中國的基本政治經濟狀況。那我這個說法呢比較宏觀啊,那政治部後來呢出了一個政治教育大綱草案,裏面規定的學生要讀的二十六門政治課程。比如三民主義、社會主義工人運動、軍隊中政治工作、宣傳發動等。

讀這些課程是要培養什麽樣的人才呢?這就回到了我們前面說的黨代表制度。政治部呢除了要讓學生擁有基本的政治素養外,那還在培養和挑選那些煽動鼓吹能力比較強,對政治的理解又和黨比較靠攏的人。那這些人最終成爲了黃埔軍校教導團,各級的黨代表或者未來的預備黨代表。

黃埔軍校訓練

黨代表有幾個主要功能,一個是傳達命令的功能,軍隊在廣東的時候還好,那軍隊一出廣東,在那個軍閥混戰的環境下,很容啊就出現軍頭自立的情況。但是擁有黨代表之後,在大事上呢,軍事領導人就沒有辦法做出超出中央計劃太多的行動了。

第二個就是給士兵定精神目標,現在我們的部隊每一級都有政委或者指導員這其實就是黨代表,現在看來並不稀奇。但這在當時是開創性的,那個時候一般的軍閥教育士兵就是:大家給我沖啊!打好了分錢分女人!

黃埔的政治部呢,當然就不會這麽沒格調了。周總理的名言就是:爲中華崛起而讀書。所以黨代表和士兵們聊的,都是解放全中國,打破階級壓迫,打倒帝國主義之類的。

黨代表的第三個功能,則是持續向上級傳達軍隊裏的各種動向啊,除了軍事長官的各種情況外,還可以讓中央了解軍隊的基層官兵的想法和需求。還有地方百姓的態度,從而提前規避各種危險。

黃埔軍校閱兵

黨代表制度第一次體現出效果,是在國民黨的第一次東征裏。在這次過程中,一起東征的滇系軍閥楊希闵和桂系軍閥劉震寰在廣州發動了叛亂。而黃埔軍校教導團卻牢牢的掌握在國民黨手裏,一絲的動蕩都沒有出現。

然後黃埔教導團回師廣州,一周就滅了作亂的軍閥。這個時候孫中山也終于意識到了,黨代表非常好用。

後面在第二次東征裏,蔣介石任第一軍軍長,而周恩來則任第一軍政治部主任。那這次東征的國民黨可以說是所向披靡。把軍閥陳炯明給打的丟盔棄甲,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呢,就是周恩來的政治工作。那因爲他的存在,整個國民黨東征軍呢都擰成了一股繩。

在1936年國民黨出版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史稿》裏呢,也承認東征的勝利:黨軍之忠勇善戰,故爲戰勝之最大原因,但政治部之功績,卻乎不可磨滅。那來自于你敵人的贊賞呢才是最大的贊賞。

之後,以蔣介石爲首的反動派分裂了革命,走上了另一條道路,而我軍延續了這一優良傳統,並發揚光大延續至今,也正是因爲這一套黨代表制度,使軍隊始終保持著理想和信念,在最艱苦的時期都能夠憑借強大的革命意志力,抗擊外來之敵,保家衛國,曆史的過往就是最好的證明。

0 阅读:47

文叔逗號

簡介:記者、資深媒體人、主流媒體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