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倒的海能達禁不住的中國科技崛起

老冀說科技 2024-04-17 20:48:44

北京時間4月17日淩晨,被稱爲“專網小華爲”的專網通信提供商海能達發布公告,宣布上訴成功:美國上訴法院決定暫停執行一審法院對公司頒布的産品禁令及罰款等。

海能達表示,將與全球合作夥伴緊密合作,即刻恢複正常的商業活動並啓動相關産品的銷售。

在此之前的4月2日,海能達突然遭到美國伊利諾伊州北部地區法庭頒發的嚴厲處罰:該法庭以“蔑視法庭”爲主要理由,對海能達下達了“不得在世界任何地方銷售任何含有對講機技術的産品”這樣極爲嚴苛的禁令;並且要求海能達不能依賴中國法院的命令和判決,否則將面臨高達100萬美元的日罰金。

危機暫時解除。問題是,它又是如何發生的呢?

海能達在2019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圖片來源:Business Wire)

從侵權訴訟到全面封殺

老冀認爲,海能達這次突然遭受重擊,明著是美國地方法院出手,暗地裏則是起訴方摩托羅拉系統公司(以下簡稱“摩托羅拉”)對競爭對手的無情打壓。

圖片來源:KEITH SRAKOCIC/美聯社

摩托羅拉對海能達的打擊,最早開始于2017年的商業秘密和版權案,該案正在上訴庭審中。

此後,海能達爲了避免産品訴訟的幹擾,專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在新平台上重新開發了新一代産品,並于2021年全面推出産品。由于新一代産品在性能上全面超越摩托羅拉的産品,尤其是在專網通信發達的歐洲市場廣受好評,從而讓摩托羅拉壓力山大。

爲了擺脫全球競爭中的不利局面,摩托羅拉又想故技重施,意圖將海能達新一代産品卷入訴訟程序,而海能達爲了免除幹擾,不得不向深圳中院發起新一代産品的確權申請。受理了海能達的申請之後,深圳中院給摩托羅拉發函,要求其提供相關證據。沒成想摩托羅拉直接無視,並轉而向美國地方法院發起海能達藐視美國法庭的禁令申請。于是,就有了美國地方法院對海能達的嚴重處罰。

在收到禁令之後,海能達並沒有選擇硬剛,而是一方面抓緊上訴,另一方面也在自家官網上發布了處罰決定,還按照要求撤銷了在深圳中級法院的訴訟。

海能達之所以這麽做,其實更多還是出于無奈。如今,作爲專網通信領軍企業的海能達,早已經實現了全球化,目前海外收入已經占到公司營收的60%。

從獨攬標准到並駕齊驅

那麽,摩托羅拉爲什麽要下此狠手?老冀認爲,這是因爲摩托羅拉發現:在全球專網通信市場,海能達竟然也成爲了標准制定者,而這一直都是摩托羅拉的“專利”。

不知道大家聽說過一句話沒有,“二流的企業做産品,一流的企業做標准”。我們知道,摩托羅拉是全球專網通信的奠基者。早在1940年,摩托羅拉的前身——加爾文制造公司就推出了無線對講機。摩托羅拉發明的無線對講機一直跟隨美軍,廣泛應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此後,摩托羅拉一直都是專網通信標准最關鍵的制定者。

問題是,隨著技術的發展,摩托羅拉逐漸失去了對全球專網通信標准的主導權。

如今,全球專網通信市場已經形成了DMR、TETRA、PDT、P25四大標准。

其中,DMR組織于2005年成立,目的是爲了加快全球專用無線通信由模擬向數字化的過渡。早在DMR組織成立之初,海能達就加入了該組織,且同時開始DMR産品和網絡的研發工作。

再說TETRA,這是幾乎所有歐洲大國的公共安全部門都在使用的對講機技術標准。歐洲有本土的TETRA設備供應商,比如Airbus(空客)、Teltronic、Sepura等。摩托羅拉也提供TETRA系統與終端,並擁有多個國家級的網絡和客戶,在歐洲市場曾經很強勢。通過2012年、2017年對歐洲老牌對講機公司的收購,海能達的TETRA技術實力和客戶基礎正在超越摩托羅拉。

還有PDT。2010年以前,中國的公共安全部門建設數字對講機網絡,基本都采用TETRA技術,主要供應商是美國的摩托羅拉和歐洲的空客公司。2008年,國內幾家專用無線通信設備制造商成立了警用數字集群標准(PDT)聯盟,海能達作爲組長單位參與制定PDT標准。自此中國有了自己的警用對講機技術標准。

經過十余年的建設,中國各省市都在使用PDT網絡和對講機。因爲PDT的崛起,摩托羅拉基本失去了中國公共安全市場。目前海能達是PDT産品和方案的龍頭企業,是國內公共安全市場排名第一的供應商,也開始在“一帶一路”國家推廣PDT技術標准。

圖片來源:海能達官網

最後說一下P25。這項標准發源于北美市場,直到現在,摩托羅拉仍然在P25的專網通信市場占據著近乎壟斷的地位,並因此獲取高額的利潤。

綜上所述,到了2017年,海能達已經在TETRA、DMR和PDT三大國際標准占據了主導地位,實現了對摩托羅拉的超越。如果你是驕傲的摩托羅拉,你能忍受這種從遙遙領先到並駕齊驅的變化嗎?

從坐地數錢到被切走蛋糕

對于摩托羅拉來說,如果海能達只是做到了技術和標准上並駕齊驅的話,也許還能忍受。可是,早在2004年海能達就在美國成立了首個海外子公司,開始銷售業務的全球化進程,並且成功切走了摩托羅拉的部分蛋糕。

圖片來源:海能達官網

老冀至今仍然對海能達創始人的一個對比記憶猶新:在美國,三部iPhone的價錢,只能買一台數字集群對講機;而在中國,一部iPhone,就能夠買兩台數字集群對講機。因爲市場保護,美國市場上數字集群對講機的價格遠遠高于中國市場;受益于美國市場近乎壟斷的地位,摩托羅拉一直坐地收錢。

摩托羅拉還將這種“坐地數錢”的模式推廣到了美國以外的市場,它的産品和服務費用是如此之高,就連美國的資深盟友英國都受不了了。就在去年12月22日,英國法庭維持了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CMA)的調查結論,即摩托羅拉在英國的子公司Airwave在英國收取了過高的費用。爲此,CMA決定,對Airwave公司提供的産品和服務實施價格控制,以“確保英國的緊急服務支付公平的價格,這將使目前的價格每年減少近 2 億英鎊。”

過去這些年裏,持續進步的海能達,已經嚴重威脅到了摩托羅拉的金山銀山。如今,海能達已經在全球建立了超過90家分支機構,業務遍及全球超過120個國家和地區,經銷商和合作夥伴超過了5000家,全球行業用戶則超過了1800萬。

而且,海能達提供的産品和服務既優質又優價。2020年2月,海能達發布的公告顯示,海能達旗下德國子公司 Hytera Mobilfunk GmbH承建的荷蘭C2000項目,已經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277億歐元,其中包括基站設備及系統遷移 1.053 億歐元和維保服務2240 萬歐元。要知道,如果這個項目交給摩托羅拉,估計價格至少要翻個好幾倍。

根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的統計,2023年海能達在全球對講機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11.41%,位居全球第二,並成功從老大摩托羅拉手裏搶到了不少市場。

如果摩托羅拉要在全球找一個競爭對手的話,那就非海能達莫屬。

從商業競爭到大開訴訟之門

而讓老冀覺得不齒的是,摩托羅拉不是從改變自身入手,通過持續創新提升自身的競爭力,而是希望借助外力特別是打官司的方式,繼續維持自己的老大地位,保持自己高額的利潤。

再說一下前面提到的荷蘭C2000項目。2015年3月,在得知海能達將要中標該項目之後,摩托羅拉與KPN、Koning&Hartman組成的聯合投標方立即提起法律訴訟,迫使該項目暫停宣布中標結果。直到當年6月,摩托羅拉聯合投放方才被荷蘭海牙法院判定敗訴。

實際上,摩托羅拉很早就開始濫用訴訟手段,阻擊它眼中的任何中國競爭對手。早在2010年7月,摩托羅拉就起訴了華爲,理由與2017年首次起訴海能達的理由完全一樣,都是認爲被告方侵犯了摩托羅拉的商業秘密。直到2011年4月,沒有揪住華爲任何小辮子的摩托羅拉,只能悻悻地與華爲達成和解協議。

到了2018年,時任摩托羅拉CEO格雷格·布朗(Gregory Q. Brown)在接受美國電視台采訪時又大放厥詞。明明是自己的産品在中國市場沒有競爭力了,卻標榜自己眼光長遠,早就布局撤出中國市場。布朗還透露,摩托羅拉在退出中國市場的同時,爲了繼續維持在海外的壟斷地位和利潤,立即發動了對華爲的訴訟。由此可見,摩托羅拉一直都是打擊中國企業的急先鋒。

接著說摩托羅拉與海能達之間的訴訟。實際上,自從2017年被摩托羅拉起訴以來,海能達一直都在海外積極應訴,反擊摩托羅拉的霸道主張。海能達已經針對摩托羅拉的專利提出了無效宣告請求,例如在德國曼海姆地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後,海能達已經在聲明中確認將就該裁決進行上訴,並尋求使涉案專利被宣告無效。在美國,海能達也已就涉案專利向美國專利商標局專利審查上訴委員會(PTAB)提出了雙方重審(IPR)申請。在英國,上訴法院撤銷了英格蘭及威爾士商事財産高等法院之前應摩托羅拉申請針對海能達及其英國子公司Project Shortway Limited作出的凍結令。

通過一系列的積極應訴,海能達成功暫停了禁令的執行,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不過,從海能達與摩托羅拉多輪攻守的經曆來看,海能達的海外業務仍然面臨諸多的不確定。

圖片來源:海能達官網

從摩托羅拉等美國公司在法庭上的屢屢出擊,老冀也看到了如今中國企業的出海困境。

之前,由于技術實力和海外運營能力的不足,中國企業只能偏安于國內市場,通過爲跨國公司代工獲取微薄的利潤。如今,經過多年的積累,已經有一大批中國企業擁有了不弱于歐美友商的技術實力和全球化能力,正在迫不及待地走出中國市場,在全球範圍內攻城略地。他們是華爲、海能達、比亞迪、甯德時代、字節跳動、拼多多……還有很多很多。

此時,只能居于守勢的歐美跨國公司,發現已經不能夠憑借經營上的努力打敗中國競爭對手,于是紛紛撈起了偏門,走上了法庭,希望借助外部力量擊敗中國同行。

老冀發現,最近幾年,中國企業遭遇的海外訴訟出現了明顯的增長,海外市場環境日漸惡化。不過,老冀同樣相信,全球化的大趨勢無法阻擋,中國企業的海外之路仍然會越走越遠。

1 阅读:76

老冀說科技

簡介:仍然戰鬥在科技第一線的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