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爲何那麽溺愛孫魯班?這個被稱爲“大虎”的公主憑啥操弄皇權

尋根拜祖 2024-05-04 12:34:18

三國敗亡各不相同,蜀漢、曹魏屬于後代不爭氣,而東漢竟然在吳大帝孫權手上就日暮西山了。究其原因,“二宮之爭”是罪魁禍首,孫魯班就是在這場鬥爭中火上澆油、火中取栗,並將東吳帶向衰敗的“虎女”。

孫魯班的名字很有男子漢氣概,字號更猛,叫“大虎”。能給女兒取這麽霸氣名字的爹也絕非凡人,他就是吳大帝孫權。

孫魯班還有個同母妹妹叫孫魯育,字號也很猛,叫“小虎”。當爹的給女兒取這麽炸裂的名字,肯定暗含非同凡響的溺愛,事實確實如此,這姐倆因爲她們的母親,所享受的父愛竟然超越了兄弟們。

孫魯班的母親叫步練師,史稱“步夫人”,是孫權最寵愛的女人。

孫權登基稱帝後想立步夫人爲皇後,卻不料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孫權喜歡步夫人的理由很簡單,這個女人不光長得漂亮,而且性情溫和,不嫉妒,常常給孫權進獻美人。這麽“博愛”的女人,男人們不得笑裂了嘴?

大臣們反對的理由也很簡單,步夫人是庶妻,怎麽能因私愛而廢嫡立庶呢?萬一步夫人生了兒子,太子孫登怎麽辦?

東吳亂局的開端就源于孫權的後宮之爭,爲了方便閱讀,我們將他的七子四女,以及兒女們的生母列表如下:

長子孫登,生母不詳,養母徐夫人;

次子孫慮,生母不詳;

三子孫和,生母大懿皇後王夫人(追封);

四子孫霸,生母謝夫人;

五子孫奮,生母仲姬;

六子孫休,生母敬懷皇後王夫人(追封);

七子孫亮,生母潘淑;

全公主孫魯班,生母步夫人,嫁周循,改嫁衛將軍全琮;

劉公主,生母不詳,嫁劉纂,早逝;

朱公主孫魯育,生母步夫人,嫁左將軍朱據,改嫁劉纂;

滕公主,生母不詳,嫁滕胤。

謝夫人最早嫁給孫權,徐夫人卻後來居上得到孫權的寵愛,並被立爲嫡妻。後來,徐夫人又因爲嫉妒而失寵,孫權再次移情別戀,准備立步夫人爲皇後。

這一系列有違禮法的操作,實在令人瞠目結舌。古代禮法雖然存在很多不合情的地方,但它最大的好處就是嚴格限定了嫡庶之別,避免了子孫後代因爲繼承不明而引發的自相殘殺。

一個理智的君王,通常不會因爲私情而破壞繼承法,甚至爲了禮法而犧牲私情。假如孫權是個理智的人,從一開始他就不應該立徐夫人。既然立了徐夫人,又將孫登過繼給了她,確立了“母子一體”的嫡系,就不應該又想改立步夫人。

正是孫權的自亂宮闱,給東吳帝國的政權埋下了禍根。

眼看反對聲太強烈,心有不甘的孫權來了個折中方案:授予步夫人爲“代理皇後”,孫登依然是太子。

這個做法實際上不是滅火,而是將明火壓制在地下變成“暗火”,誰都知道,只要步夫人生了兒子,或者有其它任何風吹草動都很容易引發燎原之勢。

好在步夫人“自覺”,一直沒生兒子。孫登更“自覺”,竟然年紀輕輕跑路了,將太子之位空出來了。

此時孫慮已經死了,太子之爭成了老三孫和和老四孫霸的龍虎鬥,這場爭鬥就被後人稱爲“二宮之爭”,或者“南魯之爭”。

其實原本不該有“二宮之爭”,因爲按照禮法“無嫡立長”的原則,孫和就是毫無爭議的儲君。事實上孫權也是這麽做的,但有人跳出來撩撥,愣是點燃了一場熊熊大火。

這個人就是孫魯班,一個將東吳政壇攪得天翻地覆的虎女。

原來,孫魯班與孫和的母親王夫人關系很糟糕。孫和被立爲太子後,王夫人終于揚眉吐氣了,這個淺薄的女人自認爲肯定會被冊封爲皇後,于是便開始提前履職。

這個行爲傷害了“代理皇後”步夫人的權益,孫魯班對母親說:依我看你早晚要被摘帽,不過被摘掉的不是“代理”,而是“皇後”,咱不能坐以待斃,替孫和摘掉“太子”才是唯一出路。

于是孫魯班找到謝夫人和孫霸母子:你們本來就該是嫡妻嫡子,爲什麽不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呢?咱可以聯手嘛,二比一。

這玩意兒就怕有人挑唆,步夫人母女既有孫權超乎尋常的寵愛,又有姻親全氏、朱氏、步氏、呂氏、孫氏家族的擁戴,實力超強,這個誘惑輕松地將謝夫人、孫霸母子拉下了水。

于是,東吳曆史上影響最深遠的“二宮之爭”演變爲摧毀東吳政權基礎的慘烈政治鬥爭。

這場持續八年的宮鬥導致東吳政壇烏煙瘴氣,全國上下一片肅然,那些老牌政治家以及家族紛紛凋零,連陸遜也不能幸免。

直到此時,孫權才醒悟了,他痛定思痛,決定以壯士斷腕的決絕結束爭鬥:孫和被廢黜,孫霸被處死,幼子孫亮成了新太子。

當人們搓揉雙眼看清形勢時才發現,最大的贏家其實是孫魯班。

原來,孫霸只是孫魯班的棋子,這個虎女一直躲在身後指揮幾大家族惡鬥,她卻利用孫權對自己的信任左右局勢,在扳倒孫和的同時悄然將孫亮推向前台,讓孫霸做了孫和的陪葬品。

作爲幼子,孫亮彼時才7歲,其母潘淑原本是宮中的奴仆,毫無政治勢力可言。孫魯班卻敏銳地覺察到了孫權對潘淑母子的偏愛,巧妙地利用了孫權“偏私”的性格弱點,竭力挑唆孫權改立孫亮。

由此可見,孫權以“決絕的手段”結束“二宮之爭”其實就是一場被孫魯班操控的政治事件,在結束一場爭鬥的同時,爲另一場更加慘烈的內鬥埋下了伏筆。

晚年的孫權就是個糊塗蛋,他對孫魯班可謂言聽計從。爲了鞏固孫亮的地位,他還答應將全家的女兒嫁給孫亮,這位未來的“全皇後”就是孫魯班夫家的侄孫女。

不光如此,孫魯班還將全皇後的姑父孫峻推上了“顧命大臣”的位置,而這位孫峻又是孫魯班的小情人。

在孫權去世前還發生了一件令人細思極恐的事,那就是孫亮的生母潘淑突然暴病身亡。史書說,潘淑被一群宮人毒殺。

宮人集體謀殺太子的母親,這件事很不靠譜,後人猜測孫峻才是幕後凶手,理由就是這位潘淑企圖學習呂後,在孫權去世後稱制。

假如潘淑當了“呂後”,孫峻還怎麽當“周公”?所以“呂雉”必死。

假如這個猜測成立的話,恐怕孫魯班難逃幹系,因爲誰都知道,孫峻其實就是孫魯班在前台的那只手,或者可以說,孫魯班就是孫峻的後台老板。

當孫權臨終前有所察覺時,他試圖再次召回廢太子孫和,然而,在孫魯班、孫峻的反對下,他只能躺在那裏興歎,不得不接受女兒的操控。

您可能會說,作爲吳大帝,孫魯班真的能操控孫權嗎?

這要看怎麽理解,如果說孫魯班架空孫權,那根本不可能,如果孫權決定重立孫和,孫魯班肯定難以阻止。但問題是,此刻孫權已經時日無多,他能爲孫和保駕護航嗎?如果不能,這豈不是再次制造內部相殘的爭端?

所以,不是孫魯班手上的權迫使父親低頭,而是她設下的局讓孫權不得不接受現實,除非他能“向天再借五百年”。

孫權死後,幼帝孫亮就是個傀儡,掌握朝政大權的孫峻等人其實就是一個以孫魯班爲核心的小團隊。

隨著年齡的增長,孫亮不甘心傀儡生涯,由此新的權力之爭又爆發了。最終這場兩敗俱傷的內鬥導致全氏家族凋零,孫亮也被廢黜,而勢力大衰的孫魯班也被趕出了京城,不知所蹤。

曆史上不乏公主弄權,但孫魯班竟然能愚弄父親,這種情形可謂獨一無二。那麽,英明睿智的吳大帝怎麽就不能看穿女兒的野心?他憑什麽那麽溺愛孫魯班呢?

首先,孫權在處理家事,尤其是“二宮之爭”中毫無睿智可言。

東吳本來就面臨著孫氏政權本地化的痛點,孫權晚年的偏私“完美”地加劇了這個矛盾,可以說,正是他的昏庸導致給東吳埋下了火藥桶。

孫魯班正是利用了父親的弱點,彼時的孫權跟早年的睿智早就永別了,實在對不起曹操那句“生子當如孫仲謀”。

其次,孫魯班有個獨特的優勢,那就是她“遠離利益中心”的假象。

孫權之所以信任孫魯班,除了因爲步夫人積攢的功德以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她不在利益中心,給人一副“公平公正”的假象。

步夫人沒兒子,似乎不會對皇權構成威脅。孫魯班作爲“嫁出去的女兒”,在兄弟之爭中似乎也更能做到不偏不倚。而事實上,孫魯班不光有利益摻雜其中,而且是操盤手,這是在是個極大的諷刺。

最後,孫魯班的心機之深、能力之強也堪稱頂級政治家的配置。

孫魯班的手段之高超絕對一流,在整個事件中,人們似乎看不到她的作爲,但實際上她一直抓住了鬥爭的兩大核心,一是其父孫權,二是操控背後的豪族勢力。

孫魯班布局相當巧妙,前台有人替她擋風遮雨,後台她有護駕金剛,無論怎麽做她都會立于不敗之地。

這種隱藏實力背後做局的能力,本該屬于那些“皓首老翁”,放在一個公主身上太令人歎爲觀止了。只是對東吳帝國來說,這個能力超強的女人實在不是一個福音。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