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雉爲何那麽殘忍,不斷迫害劉邦的兒子們,連燕王劉建襁褓中的孩子也不放過?

尋根拜祖 2024-05-22 11:17:19

呂雉是一個高明的女政治家,爲了皇權的穩定,她確實也做過一些令人發指的行爲。但我們不能盲從史書,本該秉持“客觀”的史書有時候也會撒謊,比如呂雉殺害燕王劉建襁褓中的孩子。

劉建是劉邦的第八子、幼子,于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受封燕王。呂後七年(前181年)九月,劉建病逝,留下一個尚在襁褓中的兒子。

不久,呂雉派人將這個孩子殺害,並以劉建絕嗣爲由廢除了封國。

呂雉被後人批評爲凶殘歹毒的女人,從她的行事作風來看,殺害劉建的兒子一點都不意外。她甚至導演了一系列的悲劇,以至于劉邦的八個兒子,甚至孫子,幾乎都或輕或重地遭遇過她的迫害。

長子劉肥:

漢惠帝即位的第二年,劉肥進京朝拜。漢惠帝仁厚,對哥哥行家人禮,這個舉動觸怒了呂雉,她竟然在劉肥的酒中下毒。

漢惠帝見狀,故意端起另一杯毒酒要跟大哥一起敬酒,嚇得呂雉趕緊打翻了兒子的酒杯。這個場景讓劉肥瞬間明白發生了什麽,于是他放下酒杯,裝醉離席。

在謀士的建議下,劉肥一邊割讓城陽郡給呂雉的女兒魯元公主爲湯沐邑,一邊認妹妹魯元公主爲自己的嫡母王太後,這才躲過了一劫。

次子漢惠帝:

漢惠帝雖然是呂雉的親兒子,也是呂雉細心呵護的對象,但呂雉卻用變態的手段摧殘兒子。比如比他娶親外甥女爲皇後、讓他欣賞被制成“人彘”的戚夫人,以至于兒子驚嚇過度變成了廢人,23歲就英年早逝。

三子劉如意:

劉邦剛剛駕崩,呂雉就殘忍地迫害戚夫人,將這個女人砍掉胳膊和腿,扔進豬圈,將她活活折磨而死。

後來她又將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騙入京城,又在漢惠帝的嚴密保護下得手,毒殺了劉如意。

四子劉恒:

劉如意死後,呂雉將目標對准了代王劉恒,她下旨劉恒改封趙王,以方便下手。豈料劉恒很聰明,拒絕接受,聲稱願意爲國守邊,這才躲過了呂雉的毒手。

五子劉恢:

劉恢按照“劉呂配”的規則迎娶了呂家姑娘,但他卻不喜歡跋扈的呂姑娘。呂姑娘繼承了姑奶奶的毒辣,她竟然毒殺了劉恢的寵妾。

劉恢悲憤不已,卻又無處申訴,一時想不開,自殺了。

六子劉友:

劉友死得最慘,小夥兒跟劉恢一個命,也被呂家姑娘騎在頭上欺負。不過劉友硬氣,指著呂姑娘大罵:等太後百年之後,我一定把你們呂家人挨個收拾。

呂雉得到報信勃然大怒,還等我百年之後?我讓你先“百年”。于是劉友被抓進長安囚禁起來,最後沒吃沒喝的劉友竟然被活活餓死了。

七子劉長:

劉長最幸運,他雖然不是呂雉所生,但卻因爲母親早死,被劉邦交給了呂雉撫養,因此劉長與呂雉的感情很深,也深得呂雉的寵愛,成了劉邦的兒子中唯一一個沒有遭到迫害的皇子。

八子劉建:

劉建的兒子還是奶娃子,呂雉爲何跟一個孩子過不去?從史書記載看,劉建本人也沒有與呂雉發生任何沖突,到底是什麽原因讓呂雉心理扭曲了呢?

史書雖未明說,但字裏行間透露的兩條信息就已經給出了答案。第一條信息,這個孩子是劉建和某個不知名的寵妾所生,與主流的“劉呂配”不相符。第二條信息,一年後,呂後匆匆忙忙任命侄孫呂通爲燕王。

呂雉的狐狸尾巴露出來了,原來,她對劉氏宗室子弟的定位很清晰:要麽拴在呂家姑娘褲腰帶上,要麽就去死!

按照常規操作,劉建也應該娶了呂家姑娘,但生出孩子的女人卻不姓呂。也就是說,未來燕國的接班人身上沒有呂家的血脈,這是大忌。

現在劉建既然死了,那麽這個孩子就沒必要存在了,給呂家人騰位置吧。

以上都是史書記載的內容,但說實話,其中所含的水分太多,很多內容根本不可信。

後人有一個疑問:劉邦明明知道呂雉的毒辣,臨終前爲何不殺了她?其實答案很清晰,只是大多數人想不到,那就是:呂雉其實是劉邦精心選中的大漢守護人,他們是政治盟友。

劉邦臨終前最大的擔憂就是漢帝國的未來,這個威脅來自于兩大勢力,一個是以韓信、彭越、英布爲代表的八大異姓諸侯王,而是以蕭何、曹參、周勃、陳平等代表功臣派。

劉邦靠武力推翻秦朝、打敗項羽,他深知那些手握兵權的武將有多牛。他擔心自己去世後,這些人會趁機作亂,顛覆了大漢。

劉邦在生前用盡洪荒之力解決了異性諸侯王的問題,可是功臣集團太過龐大,他無力解決了,這個問題只能留給後世之君。

可問題是,嫡子劉盈太軟,于是他想過用聰慧的劉如意取代劉盈。但這個計劃失敗了,後人都說是“商山四皓”的功勞,扯淡,是個老頭有那麽大威力?

其實這是劉邦在“呂雉+劉盈”與“戚夫人+劉如意”兩隊母子組合之間權衡後,認定還是前者更有利于大漢帝國的未來。

所以,呂雉其實是劉邦選定的護航人,也是劉邦政策的忠實執行者。

那麽,劉邦和呂雉的政策究竟是什麽呢?簡單來說就是一句話:劉呂聯手,共同對付功臣集團。

這個計劃大體上有兩大要點:第一,大封劉姓諸侯王,以宗室爲外藩,作爲中央的拱衛者。第二,以呂氏外戚爲內應,掌握朝中的軍事大權,以遏制功臣勢力的野心膨脹。

在執行層面,呂雉想到的最簡單易行,也最樸素的辦法就是“劉呂聯姻”,讓兩家的血脈相互交融,從此呂家永遠是大漢的外戚,共享天下。

基于這個思想,呂雉會迫害劉氏子弟嗎?

迫害劉如意是完全有可能的,人嘛,總有愛恨情仇,不意外。但迫害劉妃就顯得很無厘頭了,漢惠帝私下行家人禮,這是籠絡感情的好手段呀,呂雉幹嘛發怒?又不是劉肥逼漢惠帝給自己行禮?

就算呂雉變態要毒殺劉肥,幹嘛要倒兩杯毒酒,故意給兒子留一杯嗎?不合邏輯嘛。

在劉邦的兒子中,劉肥的勢力最強大,按照既定的方針,呂雉毒殺劉肥就不怕激起宗室子弟的集體反抗嗎?

迫害劉恒更是毫無根據的臆測,趙國是當時最富裕的封國,劉恒是四皇子,劉如意死後,趙國這塊蛋糕理應照顧劉恒。

假如呂雉誠心迫害劉恒,會因爲劉恒的拒絕就罷手嗎?開玩笑,劉恒一百個膽也不敢抗旨。

劉恢因爲家庭瑣事而自殺,呂家姑娘有責任,但這個責任怎麽能推給呂雉?大家大業,出個把不爭氣的兒女不是正常的嗎?

劉友的死絕不是因爲夫妻口角那麽簡單,請注意,呂雉是政治家,不是隔壁呂奶奶,她所做的一切一定會爲政治服務。

從史書的記載來看,很可能劉友對呂家的怨恨不僅僅停留在口頭,應該有不軌的舉動。殺一個親王不是呂雉一個人能說了算的,朝廷有法度,假如純粹是冤案,一定會有人反對。

看清了這些真相,呂雉殺劉建嗣子的真相也就不難分辨了,我個人認爲這件事就是謊言,真相應該是這孩子自然早夭。

估計某些奉行“曆史不容篡改”,甚至動不動就給別人扣“曆史虛無主義”大帽子的人要跳出來反對:史書憑什麽要冤枉呂雉?你這是……

咱不吵架,我能告訴你的就是,曆史是人寫的,是人就有立場,有立場就不可能絕對客觀。事實上,無論是《史記》還是《漢書》,都對呂雉采取了貶抑的立場。尤其是創作于東漢時期的《漢書》,那時候光武帝劉秀甚至公然宣布廢黜了呂雉“高皇後”的地位。

這其實是古人的通病,或者叫“曆史的局限性”,女人幹政、外戚亂政,想來都被認爲是超綱不振、禍國殃民的亂源。

這種程式化的評價標准,一直貫穿于整個帝制社會。如今時代不同了,如果我們還固守這種思維去看待曆史,那我只能說,這種人最好別去讀曆史了,太糟蹋中華文化。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