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杉:不怕別人做不到,我只怕自己做不到

槃鷹 2023-04-07 20:05:54

記得華杉老師的課程裏面,他舉過一個讓我印象很深刻的例子。

他講到儒家思想的修齊治平,也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時候,說到:

修身用現在的話語來講就是帶貨。

我們把自己修煉好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就可以影響到別人。

影響哪些人?就是你周圍的人,包括自己的家人、孩子、父母、親戚,還有公司的領導、同事、商業上的合作夥伴,朋友等。

爲此,他舉了一個自己公司員工的例子:

每周一,他們公司的慣例是進行全公司的大掃除。

所以人,必須早早地趕到公司,從上到下,從裏到外,將公司打掃得幹幹淨淨。

我見過他拍的一個視頻,一個周一的早上,他甩開膀子在擦廁所的鏡子,幹得十分起勁。

有人就問他:

“你公司這些90後的做設計的小年輕人,你讓他們做這些打掃的工作,他們做得到嗎?不會把他們嚇跑嗎?”

他說:

“我不怕他們做不到,就怕我自己做不到。”

如果我自己都做不到,那就不用管是90年還是80後,還是70後,他們通通會都做不到。

這句讓我印象深刻。

因爲我們總是關注他人,很少關注自己。

看到別人做不到,看到別人的不足和缺點,卻很少掃描自己,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天性,但是卻也阻擋了自己成長的腳步。

在公司當主管、當領導,要想當得好,可能第一要明白的,就是要率先垂範。

做什麽事情,你都先要求自己做到,然後,自然而然,大家都來效仿之。

我自己天天遲到,卻喊著要員工按時到崗,別人怎麽會聽呢?

我自己工作都不認真,卻要員工盡職盡責,人家也不是傻子。

我也把這句話當作自己的座右銘了,不去管別人,只關注自己。

我建了一個早起的社群,在社群裏我天天早起打卡(極少數特殊情況除外),最開始只有我一個人。

我也照樣天天打卡,慢慢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很多人也不打卡,我也不那麽在意。

我想,應該是我的示範效果還達不到,我還沒做出什麽結果,所以大家不願意來。

沒有關系,我自己每天做到就好了。

最近,我又開始每天在裏面發“清晨三件事”,也就是每天早上發這一天當中規劃的要做的最重要的三件事情,並且在晚上睡覺之前要複盤,對每件事情做出回顧,發回到群裏。

這件事情,我計劃先做100天,今天是第十三天。

爲什麽要做這件事情?因爲《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裏就有一個,很重要的一點——要事第一。

我們很多時候在忙,忙裏忙外,但成果寥寥,因爲沒有做重要的事情,沒有分清先後順序,沒有以終爲始。

做事情沒有做到關鍵點上,把自己累倒了,又有多少意義呢?

我以前沒有這個習慣,以至于自己成長緩慢,人到中年了還沒有找到自己的路。

所以,通過這樣一個動作,就可以養成這個習慣:

永遠思考最重要的事情,充分發揮時間的價值。

有的朋友也跟著一起來規劃,但是有的做了一兩次就不做了,當然,也許他們做了,只是沒有發出來,我也替他們高興。

如果做了一兩次就沒有做了,我替他們惋惜。

我得說到做到!

這也是這個社群帶給我的最大的動力,有這麽多優秀的朋友監督我,我想不努力都不行。

想偷懶嗎,不行,除非我不想在社群裏混,說話不算話,那怎麽能行?

我很感謝大夥,給我壓力和動力,讓我做到了以前做不到的事情。

我聽蔡志忠先生的話,他說人的自信是怎麽來的?就是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底線,並一次一次突破自己的底線。

因爲你不斷做到以前沒有做到的事情,自信就慢慢建立起來了,你會想:這似乎也沒什麽難的,也許能做到更多、更好。

我先後做到了一天寫三篇文章,後來又一天寫五篇文章,一次一次探索自己的底線。

因爲寫作的效率提升了,我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去讀書,並且可以用更多的時間來打磨文章,然後准備自己的其它重要的事情。

比如,我打算這個月做一門基礎的寫作課,把我學習寫作的經驗分享出來。

這件事情,我其實想了很久了,但是一直沒有邁出實質行動的一步。

總是覺得自己的積累還不夠,每天要上班,還要寫日更,時間也不夠,還要再等等,再等等,如此一個月又一個月。

這次,有了一天能寫五篇文章的經驗,我就有了一點點底氣了,我知道我能搞得定。

這是我邁向知識付費很關鍵的一步,也是從前沒有做到過的事情,是對自己又一次小突破。

在家庭生活中,我也開始踐行,要求孩子們做到的事情,先想想自己能不能做到。

坐在家裏讀書讀多了,發現我的女兒也更多地時候拿起書來讀,我想,這就是一種示範。

人類是有模仿的特性的,總是模仿周圍人的行爲,向他們學習。

我們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要想孩子優秀,自己先得優秀才行,你說對嗎?

今天是日更第285/365天,早起閱讀寫作第168天,都看到這裏了,不妨點個贊,關注一下。^_^

每天更新文章,日更是一種態度。

0 阅读:11

槃鷹

簡介:使我痛苦者,必使我強大。讓我們摒棄舊習、一起叠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