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月圓月缺,不如柴米油鹽”,這些諺語是真實的嗎?

鋼不是鐵 2022-11-04 09:29:43

中國各個行業都在進步,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讓自己快速脫穎而出。中國很難在一兩年之間把發展成就完全超過日本,但是不斷學習和優化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視的,現在日本已經慢慢地趕超我們,也正在慢慢的向發達國家靠攏。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中國需要時間。當然如果有機會的話,不學習也是一個非常不明智的做法。中國現在大多數企業不學習,就是爲了節省管理成本,把時間花費在機械化上,這是企業的短視。有沒有更多的時間來做研發?有沒有更多的時間來設計?但不學習就會導致這些成本持續增加,因爲發展必定是不斷進步的。當然我們要以長遠的眼光去看中國企業,不是以競爭來看中國企業,競爭永遠是最好的學習。[文化]中國很多民間諺語都是告訴人們要堅持好的習慣,做好事不怕早,心裏有就行。然而很多年輕人會認爲這些諺語根本是一些雞湯文或者是自我麻痹,也沒有幾句話可以讓人看著就感動。

中國諺語一般都出自于傳統文化或者是民間傳說等,不僅僅要博大精深,還要有一定的道理,特別是年輕人最難以接受。今天就從幾個方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哪些諺語是真實的,哪些諺語有坑?一、山上的雲朵越低就會下雨中秋節快到了,老話說:“月圓月缺,不如柴米油鹽”,人們就相信自己出生之時,山上的雲朵就會一直地漂浮下去,也就是說月亮是一直在繞著地球一圈圈運轉的。于是每到中秋節這一天,人們就會在山上晾曬一些玉米,然後再回家晾曬一些“老鼠屎”以紀念月亮的運轉,這就是最早的中秋節與地球運轉的關系。到了唐代以後,更是有人發明了玉米杆晾曬的技術,所以農曆的八月十五就成了一年中最大的祭祖節,相等于後世的“月圓節”或者是“重陽節”。

也就是在“月圓節”這一天,古人會向天地發出祝福,希望地球自轉停止,不再繞著地球運轉了。所以人們每到中秋節,就會在月亮的周圍挂滿油燈,用于祭拜月亮,並祈求好。中秋節就像是一個節日的形式,不少地方吃月餅。以前沒有電,也沒有洗臉盆,就連做飯都要燒柴火和木炭。有了炊具之後就會發現“烤箱”真是個好東西,也就是農曆八月十五吃月餅。之所以把“烤箱”稱爲“竈王爺”,也是因爲月圓之夜所吃的食物與竈王爺的肚皮有關,月圓之夜竈王爺就會上天許願,而“竈戶”也就會下來監察。所以人們就希望自己的肚子越鼓越大,只要肚子鼓得越高明日的幸福就越多。這樣的祈福方式也被稱爲“送子觀音”。之所以會有這種習俗就是通過月圓之夜月亮産生了陰晴圓缺,古人在看到月亮的時候有很多感慨,于是就衍生出了“送子觀音”的習俗。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