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聽了朱嘯虎的勸?

科技新知 2024-04-18 17:53:47

@科技新知 原創

作者丨櫻木 編輯丨伊頁

李彥宏很“聽勸”。在百川智能完成融資,月之暗面深耕長文本的當下,百度AI似乎放下了對大模型的執著,悄悄地要去開辟另一條路徑。

4月16日,Create 2024 百度AI開發者大會在深圳舉行。大會上公開的內容顯示,百度在AI大模型這件事上,似乎並不想過度地卷參數,而是將重心放在了落地上。給人們提供開發AI應用的工具,成爲百度推動AI大模型落地的關鍵。

李彥宏罕見地沒有過多介紹文心大模型的技術優勢,而是將主題圍繞開發者,將更多時間給到了“工具”。先後帶來了三款開發工具:智能體開發工具AgentBuilder、AI原生應用開發工具AppBuilder、各種尺寸的模型定制工具ModelBuilder。

原話是說:"大語言模型本身並不直接創造價值,基于大模型開發出來的AI原生應用才能滿足真實的市場需求。”

其實這樣的思路,與早前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分享的投資路徑非常相似。朱嘯虎曾表示,中國大模型的機會還是在應用側,即PMF(Product/Market Fit,産品/市場匹配),中國有大量的電商數據和短視頻數據,應用場景比美國更有優勢。同時,他已不再投資沒有應用場景的AIGC項目。

百度作爲國內大模型的重要玩家,突然開始以工具爲導向發展應用側生態,反映出某種市場正在變化的趨勢。但具體來看,這三款工具能否吸引到開發者,還需要時間驗證。

正如朱嘯虎所強調,中國大模型的機會在應用側,核心優勢在于大量的場景數據。無論在電商側,還是短視頻側,大量數據的背後是相應的消費場景,鏈路的閉環在于以極低的成本,快速商用完成用戶積累。

這套看似賺快錢的思路,就是把AI基建交給巨頭,在巨頭的基礎之上創業者完成細分需求的商業化。朱嘯虎舉的例子是一家AI招聘類企業,不僅成長迅速,而且資金回報率很高,另外基建廠商可以通過收AI稅,完成商業化。國外已跑通該路徑的就有Meta旗下的Llama模型。

但是百度能否跑通,尚不能輕易斷言。當下市場競爭者非常之多,國內諸如字節旗下的豆包等也有著先發優勢。正如李彥宏所言,此次的工具發布是爲了降低開發者門檻,達到人人都是開發者的目的。那麽百度新的工具又該如何在已有模型中脫穎而出?

從評測者的視角來看,當下的三款工具似乎有著不錯的效果。以AgentBuilder和AppBuilder兩款工具來看,從簡單的工具上出發例如酒店、旅行等方面,呈現出了較爲精准的結果。但這是否也意味著,競價排名提下傳統搜索引擎的低效,進而擠壓成熟業務。

而另一方面,從動機來看,百度此次發布三款低門檻開發工具,除了在普及AI市場也是爲未來商業化做准備,畢竟開發者工具收費已經成爲較爲成熟的商業模式。基礎大模型和殺手級應用兩個維度,百度短期內都難以追上國外的頭部玩家,那麽以一個市場中上遊水平的基建者角色,發布開發者工具賣鏟子,就成了排除法之後較爲合理的選擇。

0 阅读:64

科技新知

簡介:洞察技術變化背後的産業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