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健康小兒發燒全解析——認識篇

快樂育兒地帶 2024-05-08 17:02:59

面對孩子發燒,父母總是心慌意亂,以爲病得很嚴重,都急著想送醫。事實上,發燒並非如父母所想。

發燒是征象,不是病

首先,父母應建立發燒是“一種征象,而不是一種病”的觀念,後續掌握好孩子的每個症狀,才能給予正確的處理,父母才能放下莫名的擔心。

認識發燒的意義

孩子出生後之後,無不受到家長細心的呵護照顧,但是置身在充滿病毒、細菌的環境,孩子不免受到外在病毒的入侵而引發生病,這時,身體會透過發燒來發出警報。專家表示,人的中心體溫可以靠身體的機制,來維持溫度的恒定,不管是成年人或是孩子,體溫皆維持在37℃左右,如果因爲常見的病毒感染或是發炎,導致體溫中樞上升至38℃、39℃,就定義爲發燒。

一般孩子的體溫會比成年人再高一些,如果穿太多、天氣太熱、環境溫度高、洗完熱水澡,有時的體溫也會超過38℃,建議調整室內溫度、減少衣物或被子,讓孩子稍作休息後,再量一次體溫,若因此降溫,就只是“體溫過高”而已。

常見5種測量方式

測量體溫的方式有很多種,哪種方式才能真正測到准確的體溫?

專家表示,在測量體溫時,真正要量的是中心體溫,人體接近中心體溫的溫度有兩種:耳溫與肛溫。若在家中,需要幫孩子測量體溫,主要以耳溫及肛溫爲主。特別注意的是,1歲以下孩子的耳道太小,耳溫槍放不進去,以肛溫測量最准確。

以下爲5種常見的測量方式:

1.肛溫肛溫是最接近人體的核心體溫,受外在的幹擾因素少。測量時,需注意肛門附近是否有傷口,以防感染發生,維持固定姿勢不動,以免造成受傷。另外,幫1歲以下的孩子測量前,建議先在溫度計的水銀球端塗上凡士林,以防傷到寶寶稚嫩的肌膚。(優點:測量體溫較准確。缺點:操作方式須注意,避免交叉感染。)

2.耳溫耳膜溫度也是接近人體的中心體溫,但1歲以下的孩子耳道太小,不建議使用耳溫槍。專家提醒,畢竟耳道仍在身體外部,容易受環境所影響,假設發生兩耳溫度不同時,以高的溫度爲主。另外,也要注意是否測到耳道的溫度,而非耳膜的中心溫度。(優點:測量溫度較准確、快速便利。缺點:1歲以下孩子不建議使用。)

3.額溫由于額頭長時間暴露在外,容易受到外在天氣影響,因此准確度不高。專家指出,排除外在因素,額溫測量在37℃以上,就能夠懷疑是否發燒。(優點:快速便利、適用所有年齡層。缺點:容易受到外在環境影響體溫。)

4.腋溫最常使用以水銀溫度計或電子體溫計測量,腋溫測量到37.5℃以上,可以懷疑是否發燒。然而,腋下離身體內部有一段距離,容易受外在溫度影響,較難測到准確的體溫,大部分的醫院已經不會進行腋溫測量。(優點:適合嬰兒使用。缺點: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如:天氣過熱,腋下容易流汗者。)

5.口溫5歲以上的孩子可以使用,最常使用的爲電子溫度計,口溫測量太到37.5℃以上,可以懷疑是否發燒,只是也是外在幹擾因素多。(優點:無外在幹擾下,測量溫度較准確。缺點:無法快速測量。若剛進食、喝熱飲、運動完,需要等待後才能測量。)

新生兒發燒,怎麽測量?

專家表示,測量新生兒的體溫仍使用肛溫,因爲最接近核心溫度。假如在家中發現孩子體溫偏高,先試著去除衣物,保持室內通風,大約等待30分鍾或1小時,再進行測量,如果體溫仍然偏高,應該迅速就醫。去除衣物再測量判斷孩子是否發燒是一種較簡單方式,但每個家庭照顧方式、環境都不一樣,很難給出一樣的建議,若孩子體溫偏高,且有精神不佳的表現,絕大部分就是發燒,應該就醫診治。

下一篇:疾病篇,引起發燒的真正原因

0 阅读:0

快樂育兒地帶

簡介:分享孕期知識,學習當一個新手媽媽,一起快樂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