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價”的心髒支架不敢用嗎?370萬患者作出共同選擇!

醫療器械創新網 2024-03-13 10:04:18

3月11日,國家醫保局官網公開發布《七八百元的集采心髒支架敢用嗎?370萬患者作出選擇》問答文章,針對廣大患者關心的集采臨床使用情況、中選廠家供應積極性、醫生開展手術意願、降價支架的質量等,用近3年集采心髒支架使用數據來回應市場上的聲音。

心髒支架植入手術是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集中帶量采購前,心髒支架平均價格高達1.3萬元,進口支架價格更是接近2萬元左右,部分患者需要植入多個支架,常有人用“心髒裏有輛小汽車”來形容支架貴,群衆對其虛高的價格反映強烈。2020年11月,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首單”即納入心髒支架,中選産品價格降至700-800元左右。廣大患者積極歡迎集采惠民成果,同時也關心集采臨床使用情況、中選廠家供應積極性、醫生開展手術意願、降價支架的質量等,下面就用近3年集采心髒支架使用數據來釋疑解惑。

一、臨床用的都是中選支架嗎?

答:95%醫生患者選擇了集采中選支架。降價的心髒支架是在保持原品牌原型號原工藝參數基礎上,通過以量換價、擠出中間環節費用水分惠及群衆。有人擔心患者用不上降價支架,也有人質疑稱“你敢用嗎?”。事實情況是,中選支架占所有心髒支架使用量的95%以上,絕大多數心髒支架植入患者用的是中選支架。臨床專家表示,主流品牌的心髒支架均中選,醫療機構原使用的品牌基本不需要更換,使用過程中的臨床性能也沒有變化。集采中選支架得到醫生和患者信任,成爲絕對主流選擇。

二、集采支架是使用老産品替代新産品嗎?

答:不是老産品替代新産品,新一代鉻合金支架占比從60%升至95%。集采心髒支架是經臨床長期驗證性能良好的鉻合金載藥支架,能夠更好地減少術後血管再狹窄的發生率,是裸支架和不鏽鋼支架的升級産品,也是當前主流使用的品種。從使用數據看,鉻合金載藥支架使用量占比從集采前的60%上升到95%以上,患者使用心髒支架實現叠代升級。

三、降價後廠家供應能保證嗎?

答:能保證,供應量達協議量的1.3倍。2021-2023年,降價後的中選心髒支架供應量分別是當年協議量的149%、123%和123%,中選廠家總體上積極履行中選後的責任和義務,足量供應降價後的心髒支架,大家擔心的“只降價不供貨”等現象沒有出現。

企業積極參與心髒支架集采,2020年首輪采購的中選企業既有美敦力、波士頓科學等國際知名企業,也有微創、吉威、樂普等國産大品牌。2022年協議期滿後的接續采購中,首次集采沒有中選的國際企業雅培也成功中選,國內知名企業賽諾也中選,中選企業從8家擴大到10家,覆蓋國內外主流企業産品。醫藥企業用實際行動體現對心髒支架集中采購的支持。

四、醫生開展心髒支架植入術的積極性受影響了嗎?

答:沒有,支架植入量逐年增長。2021-2023年,中選心髒支架使用量分別爲160萬條、183萬條和218萬條,年均增長17%,與各類口徑統計的心髒介入手術增長率(10%-25%)吻合,累計370萬余患者植入了中選心髒支架。有人“帶節奏”稱,支架降價導致醫生“掙不到錢了”,都不做手術了。事實是支架使用數量、支架植入手術量每年都在增長,廣大醫務人員一直都在兢兢業業救治患者,我們對這種通過汙名化醫務人員來吸引眼球的行爲堅決反對。

同時,多家知名醫療機構的醫生表示,做同樣一台支架植入手術,現在可以獲得更多陽光收入。原來心髒支架手術項目價格偏低的地區及時上調了相關術式的手術價格,更好體現醫務人員勞務價值;各地落實集采結余留用政策,將心髒支架集采節約的醫保資金按一定比例由醫療機構留用,讓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共享改革紅利。

五、開展支架植入手術的醫療機構有減少嗎?

答:沒有,更多醫療機構開展支架植入術。開展心髒支架植入手術的醫療機構從2020年的2400余家增加至2023年的3600余家,其中二級醫療機構從1200家增加到近1700家,這與近年來衛生健康部門加強縣級胸痛中心能力建設的努力分不開。急性心梗患者在更多縣級醫院就能做支架植入手術,在挽救生命的賽跑中搶回更多寶貴的搶救時間。

六、集采支架質量怎麽樣?

答:藥監部門監督檢查結果顯示,集采中選支架質量安全狀況良好。藥監部門將所有中選産品列入監管重點,按照“四個最嚴”要求開展全周期、全覆蓋監管,做到企業監督檢查、産品抽檢、不良事件監測“三個全覆蓋”,監督檢查結果顯示,集采中選支架質量安全狀況良好,醫生和患者可放心使用。

以上的答疑,真的給了心髒支架集采後,“便宜的”到底敢不敢用,這一問題做出了有力的回應,相信通過集采,能讓患者的醫療成本顯著提高。

其實早在2020年集采之後,有民衆就發出靈魂拷問,當時官方就給出回應:

價格這麽低,患者敢用嗎?

回應:天津市有關部門密集調研醫療器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表示,在集中招采前,相關機構就對檢測能力進行摸底,保證中選産品質量可追溯。確保每一個産品應用到患者身上是安全的,是有效的。

限定了支架的材質,會不會限制醫生的臨床選擇?

回應:不同生産企業、不同品牌的心髒支架在臨床使用中70%到80%可相互替代,僅有少數不可替代的情況,主要是由于支架直徑與長度有特殊規格。目前主流品牌的規格均比較齊全,均能滿足80%左右的臨床常見情況。

集采對企業的影響:

集采,成爲了近年來高值耗材企業發展中繞不開的話題,一旦産品納入集采也就意味著市場格局的重塑,對于企業來說將産生深遠影響。由于臨床用量較大、競爭充分,“充分競價”的條件已經成熟,心髒支架成爲國家首個高值醫用耗材領域集采品種。

價格下降與銷量增加:心髒支架集采導致支架價格大幅下降,從平均1.3萬元降至約700元,降幅達93%。盡管價格下降,但企業的銷量有所增加。

利潤壓力:價格的大幅下降對企業利潤造成了壓力。盡管銷量增加,但整體營收和利潤可能仍然下滑。例如,微創醫療的血管介入業務(包括冠脈支架)在2021年上半年營收大幅下滑24.4%,利潤淨額同比驟降近八成。

市場格局重塑:集采導致市場格局發生變化,大企業利用規模化優勢搶占市場,而小企業面臨巨大挑戰。

對用戶的影響:

成本降低:心髒支架價格的大幅下降使得患者的醫療成本顯著降低,提高了PCI(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的可負擔性,從而加速了PCI手術在中國的普及 。

醫療質量與選擇:集采可能導致市場上支架的種類和選擇減少,這可能會影響到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患者的選擇。同時,醫生可能會面臨使用集采中標産品的壓力,而非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産品 。

集采推動PCI手術在短期內快速放量。據統,在帶量采購前,支架費用是PCI手術中器械費用的主要組成部分,可占手術費用的30%以上。帶量采購後,患者對PCI手術的可負擔性大大提升,促使PCI手術在中國加速普及。隨著2021年1月起冠脈支架集采結果在各省陸續執行,據艾昆緯分析,2021年中國PCI手術量相比2020年增長超40%,而疫情前的2015-2019年,PCI手術量的年均複合增速僅爲16%。

集采顯著擠壓企業利潤空間、現有渠道體系難以爲繼。集采後中標支架平均單價下降到676元,超過90%的價格降幅將原本屬于流通環節的利潤盡數擠出,使得經銷商對産品的代理意願顯著下降。同時,由于中標價格已經貼近産品的生産成本,企業無力在冠脈支架上做更多資源投入,因此多數選擇由平台商提供中標産品的配送和服務。集采推動企業的銷售渠道向扁平化轉變。

然而集采的靴子已經落地,業內衆多企業在集采三年後也已經紛紛調整戰略重新出發,例如賽諾醫療近年來頻頻進軍海外市場,旗下多款産品走出國門,兩條路走路戰略讓其銷售業績有了新的增長點。總的來說集采就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能夠引導産業提高集中度,走向更高質量發展。

對于民衆來說,單純地希望用更低的費用獲得最好的醫療服務,而國家醫保正在路上不斷努力著。

▲文章來源:國家醫保局、醫療器械創新網▲轉載請標注上方來源
0 阅读:37

醫療器械創新網

簡介:醫療器械創新網-專注于醫療器械創新的綜合服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