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些讓東晉提前關門的蘇峻之亂:庾亮的指揮,導致事態不可控

人文之光 2024-04-29 18:59:48

東晉王朝是一個很尴尬的王朝。因爲東晉和南宋、南明都是偏安王朝。但是論版圖,東晉無疑要大于南宋,論存在時長,東晉又要長于南明。但是,南宋和南明被人津津樂道,倒是東晉幾乎沒什麽存在感。

東晉皇權暗弱在中國古代史上比較著名:一般認爲,世家門閥的勢力在東晉可謂登峰造極。因此東晉最不缺的就是權臣。

東晉成帝在位期間,當時晉廷的權臣是庾亮。當然,喜歡詩詞或者成語的朋友相信對庾亮這個名字不陌生,因爲很多詩詞或者成語裏,都能找到和庾亮有關的典故(比如玉樹埋塵)。其實小編第一次知道庾亮這個名字,還是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看成語故事書上知道的。當然那時候並不知道庾亮是權臣,只知道庾亮是晉朝的人,是一位古人。

庾亮掌權期間,東晉爆發過一場內戰,而這場內戰,也差不點讓東晉提前崩盤。那麽,這背後都有哪些因果?

1、庾亮與蘇峻的矛盾

東晉的建立,其實也是在風雨飄搖的狀態下。因此當晉朝宗室司馬睿在江東得知西晉的愍帝朝廷垮台以後,于是宣布在江東登基稱帝,這邊是東晉的來曆。

東晉在風雨飄搖中建立,少不得需要拉攏一些有辦事能力的人來維持穩定:畢竟當時東晉地盤上有反抗勢力,不認同東晉,而外部又有胡人虎視眈眈,隨時准備侵犯。

蘇峻在當時也是一方豪傑。所以司馬睿爲了拉攏蘇峻,壯大自己的實力,故此以朝廷的名義冊封蘇峻爲將軍。蘇峻有了朝廷命官的身份以後,也進一步壯大了自己的實力。

而到了晉成帝在位期間,蘇峻和掌權的庾亮有了矛盾。

庾亮認爲蘇峻勢力太大,一旦對晉廷有不臣之心,怕是容易讓晉廷提前關張,所以庾亮認爲有必要打壓蘇峻。所以庾亮以晉廷的名義要求蘇峻到京城來做官。當然蘇峻很清楚:自己如果離開自己的地盤到了京城,必然是虎落平陽。所以蘇峻直接表示:自己只想在東晉邊境幫朝廷守護邊疆,防止胡人南下。所以朝廷的好意,自己不需要。就這樣,庾亮控制下的晉廷和蘇峻的矛盾開始明顯化。

2、蘇峻之亂的終結

當然庾亮也知道蘇峻掌握武裝,逼急了可能引起叛亂。但是庾亮有自己的算法。庾亮認爲鹹和二年(西元327年)的蘇峻畢竟實力有限,所以即便是武裝反叛,朝廷也有實力壓制蘇峻。反倒是如果放任蘇峻做大,只怕過幾年,蘇峻更不好控制。

當然庾亮的主張在朝廷內部也引起反彈。有很多大臣認爲對于蘇峻的問題,不能操之過急。但是庾亮選擇一意孤行。就這樣,蘇峻決定铤而走險,起來造反。

蘇峻起兵以後,庾亮也做出了一系列的應對。但是庾亮出于很多方面的顧慮,所以在決策方面相對消極,這給了蘇峻一定的時間窗口,所以蘇峻得以相對順利的向京城逼近。總之,庾亮的一些謬誤指揮,導致蘇峻大軍經過一年左右的時間,就攻入京城。庾亮爲躲避蘇峻追殺出逃,晉成帝則被蘇峻大軍挾持。

當然對于天子,蘇峻倒也沒敢造次,但是在京城,蘇峻命人大開殺戒。整個京城被蘇峻搞成了人間地獄。

庾亮出逃以後,以太後的名義組織力量討伐蘇峻。其中東晉名士陶侃被委以重任,負責彈壓蘇峻的叛亂。雙方軍隊經過一番交鋒以後,處于對峙狀態。而戰爭的本質是消耗,在消耗模式下,蘇峻一方很快出現糧草危機(當然,陶侃方面也存在這個危機,但相對差一些),因此隨著僵持日久,蘇峻一方潰敗,蘇峻也在混戰中喪生。

蘇峻死後,蘇峻的舊部依舊和陶侃的軍隊交戰,但最終也都被晉廷的武裝力量消滅,蘇峻之亂就此終結。

3、結語

蘇峻之亂的爆發,和庾亮的一意孤行有關。而蘇峻之亂爆發初期,本來晉廷有機會及時遏制,但是因爲庾亮的一些負面操作,導致了事態變得不可能。而這場叛亂很大程度上也削弱了東晉的國力,還差不點讓東晉處于崩盤邊緣。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