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更好地統治漢人,滿清推行剛柔並濟政策

四月故事會 2024-04-20 13:46:14

滿清入關後,爲了鞏固政權,于是推行高壓與懷柔政策,一方面以武力強權來鎮懾百姓,另一方面以利誘手段來收買民心。偏重于高壓,或許會重蹈大元速亡的覆轍,偏重于懷柔,或許難以駕馭文化水平較高的漢族,于是滿清采用剛柔並濟的統治手段。

高壓措施方面,以血腥屠城及厲行剃發兩項最重要。順治初年,滿清占據黃河流域,向南方舉兵,爲了打擊南方百姓的抵抗意志,先有揚州十日,後有嘉定三屠,大量百姓被殺害,從而瓦解漢族的抵抗力量。此外,順治初年,滿清以發式爲歸順的標記,流傳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口號,沖擊漢族身體發膚受諸父母的觀念(當時幾乎剃光頭發只留小辮),從而消磨漢族的民族意志。

懷柔措施方面,主要在于改善百姓的經濟條件。滿清入關後,廢除晚明的三饷,減輕百姓的賦稅負擔。康熙初年,下令禁止圈田政策,被強行圈占的田地需要交還原有地主。及至康熙晚年,宣布以康熙五十年的丁銀分配爲標准,承諾日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以上政策不但收安定社會的功效,更有助百姓接受統治,某程度抵銷了高壓政策帶來的不滿情緒。

如何理解對百姓施行剛柔並濟的統治政策?從正面的角度,百姓無論是被迫屈從統治,還是樂于接受統治,都有助于建立安定的社會環境,不但鞏固清初政權,配合軍事行動,順利統一中國,而且經濟水平提升,成爲康雍幹百年盛世的基礎。

對剛柔並濟的統治政策,也有持負面批評的觀點,主要是指滿清帶有部族統治的色彩,是少數民族政權的政治手腕。但試問哪位統治者是沒有私心呢?哪個政權不期望長治久安?所以,對政策的評論角度,該問的問題是適切性,如懷柔政策針對晚明的經濟崩塌,成功使經濟得以恢複。百姓得益,政權得位,豈不是雙贏的結果呢?

至于高壓政策加深滿漢的民族仇恨,尤其揚州十日等血腥行動,更是曆史的傷口,成爲日後呼喚反清情緒的理據。然而,這種仇恨真的如此深刻嗎?這正是剛柔並濟的效果,當百姓安居樂業,傷口就較容易撫平,雖說反清活動此起彼落,卻沒有成爲社會的主流。至于跟隨滿族發式,更是漸漸成爲風俗,民初反過來要以高壓手段強迫百姓剪辮。

因此,清初施行高壓與懷柔,不是兩項獨立的政策,而是互相配合的。或說是部族統治而加以鄙視,或說是統治智慧而加以贊揚。但筆者則傾向于後者。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