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鄰居:蘇聯在蒙古駐軍史

知行說軍事 2024-04-30 06:27:35

曆史上,蘇軍曾三次進駐外蒙古,時間跨度長達70余年。對于中國來說,這位北方鄰居時而是親密無間的老大哥,時而又是威脅安全的蘇修,複雜曲折。

1921-1925

蘇軍第一次進駐蒙古較爲短暫,1921年2月,沙俄白軍將領馮·恩琴擊敗北洋政府駐軍,控制了外蒙古。1921年8月,蘇俄紅軍又出兵消滅白軍,並扶持了鮑道任總理兼外交部長,蘇赫巴托爾任軍事部長兼人民軍總司令的蒙古臨時人民政府。

1921年11月5日,《俄蒙修好條約》在莫斯科簽字,當時在蒙古境內的蘇俄遠征軍主要由步兵第35師和騎兵第5師組成,總人數約1萬人,擁有20門火炮和若幹裝甲汽車及飛機。

蘇蒙聯軍進入庫倫

1924年11月26日,博克多汗去世,蒙古人民黨宣布廢除君主立憲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庫倫更名烏蘭巴托。局勢穩定後,蘇聯于1925年3月從蒙古撤軍。

1937-1946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僞滿洲國,使蘇聯遠東地區和蒙古開始面臨戰爭威脅。尤其是1932年起,日軍開始了旨在充實僞滿軍力,改善裝備的四年計劃。

關東軍

于是,蘇軍從1933春天年開始在遠東地區構築陣地並增兵,至1934年6月達到11個步兵師、2個騎兵師共約23萬人,配置650輛坦克、500架飛機。

在蘇蒙和日滿都加緊擴軍備戰的情況下,雙方不斷發生軍事摩擦。1935年5月,蘇聯又將列甯格勒軍區的第11機械化軍調往外貝加爾軍區。

駐蒙蘇軍和蒙古人民軍官兵

整個1935年,日蒙爆發了176次軍事沖突,重武器不足的關東軍屢屢吃虧。當年底,蘇軍第11機械化軍抽調1個坦克營、1個機槍營、1個炮兵連和1個偵察連組成特遣隊進入蒙古境內。1936年10月,又組建了1個摩托化裝甲團啓程前往蒙古。1937年8月,第11機械化軍下轄第32旅改稱特種機械化旅,經三個星期的行軍抵達溫都爾汗,另派遣1個通信營協助蒙軍建設防禦工事。

蘇軍坦克部隊

1938年8月蘇日張鼓峰沖突後,蘇聯組建第57特別軍進駐蒙古,進一步加強東部和南部的防禦,軍長是一代名將朱可夫。

1939年5月至9月間,諾門罕戰役爆發,蘇蒙聯軍殲滅關東軍第23師團主力及配合作戰的僞滿洲國軍,大大震懾了日本北上的夢想。雙方簽訂《日蘇中立條約》後,邊境一直保持和平狀態。

《日蘇中立條約》簽署

在此期間,蘇軍以外貝加爾軍區部隊組建第17集團軍進駐蒙古,下轄第36摩步師(第24、第76、第149摩步團)、第57摩步師(第80、第127、第293摩步團)、第61坦克師及2個殲擊機師、1個轟炸機師和1個混成航空師。

德國投降後,蘇聯開始加緊對日備戰,第39集團軍、第53集團軍、近衛第6坦克集團軍、第12航空集團軍源源不斷地從歐洲趕來,編入外貝加爾方面軍序列,另以第85步兵軍與蒙古人民軍組成蘇蒙機械化騎兵集群。這些部隊除第39集團軍部署在滿洲裏地區外,全部在蒙古境內集結。

在蘇軍面前關東軍不堪一擊

1945年8月8日,對關東軍的八月風暴行動開始,外貝加爾方面軍沿齊齊哈爾、長春、丹東一線突擊。蘇蒙機械化騎兵集群則越過中蒙邊境,進攻多倫、承德、康保、張北等地。

此後,蘇聯始終在中國東北和蒙古駐有重兵,直至1946年4月才開始撤軍。如今,張家口還建有蘇蒙聯軍烈士紀念塔。

題詞由內務部部長謝覺哉手書

1967-1992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蘇蒙同爲社會主義陣營兄弟,關系良好。然而中蘇全面決裂後,蒙古又成爲蘇聯威懾中國的重要基地。

60年代後期,蘇方認爲中國在中蒙、中蘇邊境部署有80個作戰師和數十萬生産建設兵團人員,而蘇聯的遠東軍區和外貝加爾軍區則非常虛弱。

當時蘇軍正在大規模複員工作,尤其是遠東地區,摩步團縮編爲營,多個師解散,近衛第6坦克集團軍調往更要緊的歐洲,軍區空軍也縮編爲軍區司令部下設的航空處。蘇聯總參部認爲,一旦爆發沖突,解放軍能從多個方向發起進攻,每天行進200公裏。

鑒于“嚴峻”的形勢,蘇軍從1967年開始增兵。一時間,近衛第2、近衛第5、近衛第21、第32、第49、第66、第111坦克師被部署在中蘇邊境,每個師擁有坦克300余輛。編成第29集團軍、第36集團軍和第48合成軍。20個航空兵團的戰機也轟鳴著飛往東方,組成第23航空集團軍。

而早在1963年7月,蘇蒙就簽訂了《關于蘇聯幫助蒙古加強南部邊界的防務協定》。1966年1月15日,蘇勳宗勃列日涅夫更是親赴烏蘭巴托,簽訂《蘇蒙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當中的第五條寫道:締約雙方爲保證兩國的安全、獨立和領土完整,可共同采用包括軍事措施在內的一切必要措施。

《蘇蒙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簽署

根據條約,蘇軍組建第39集團軍,1970年5月12日第三次進駐蒙古,司令部設在烏蘭巴托東北的烏蘭花,首任司令菲利波維奇·克裏夫達中將。外貝加爾軍區1個殲擊機師和1個轟炸機師也部署在蒙古境內,之後又陸續補充3個直升機團和1個運輸機團。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蒙古落後的交通後勤系統,第39軍的5個師共5萬余人,3300余輛坦克裝甲車,1400多門火炮並不是一次性進駐,而是分批次進駐,且並不滿員,第12摩步師直到1979年3月才完成部署。

第39集團軍主要編制序列:

近衛坦克第2師,下轄近衛第4、第90、第268坦克團,第456摩步團,第873炮兵團,第1108防空團,第201導彈營,近衛第51工兵營,第86偵察營,近衛第1通信營,第159衛生營。

第51坦克師,下轄第349、第421、第468坦克團,第523摩步團,第1223炮兵團,第1224防空團,第131導彈營,第547工兵營,第252偵察營,第1020通信營。

第12摩步師,下轄第365坦克團,第523、第592,第598摩步團,第1282炮兵團,第1178防空團,第964導彈營,第132偵察營,第10414通信營,第1156工兵營,第636衛生營。

第41摩步師,下轄第102坦克團,近衛第272,第37,第457摩步團,第339炮兵團,第347防空團,第314導彈營,第45坦克營,第935反坦克營,第1297工兵營,第639偵察營,第1085通信營,第123防化營,第10衛生營,第1163供給營,第230維修營。

第91摩步師,下轄第123坦克團,第279、第977、第1091摩步團,第677炮兵團,第58坦克營,第1257導彈營,第1290反坦克營,第1308工兵營,第762偵察營,第1766通信營,第158衛生營。

之後數年,蘇軍又調入一些防空、雷達、修築等部隊,總體編制變化不大。

勃列日涅夫去世前後的80年代,中蘇關系逐漸解凍,中方提出兩國正常化的三大障礙,即從中蘇、中蒙邊境撤軍,從阿富汗撤軍,勸越南從柬埔寨撤軍。

勃列日涅夫晚期,表達了與中國和解的願望

1987年1月,蘇聯開始撤出蒙古的一些獨立部隊。1986年7月28日,戈爾巴喬夫發表海參崴講話後,蘇聯正式開始撤軍。1989年2月4日,中蘇簽署《減少邊境部隊人數的協定》。

1989年5月15日,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訪華,達成1990年撤出75%駐蒙軍隊的協議。次年3月,蘇蒙政府也達成協議,1992年底將蘇軍全部撤出。

經過三個階段的撤軍計劃,至1992年9月15日,駐蒙部隊全部撤出,第39集團軍也隨即裁撤。

戈爾巴喬夫訪華,中蘇關系正常化

5 阅读:916
评论列表
  • 2024-05-03 02:12

    自打歐美在蒙古中亞地區利益受挫就有一堆小號出來影響負面情緒了![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知行說軍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