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超越班》2:演綜,是時候調整爲“長跑狀態”了

冷眼看電視 2024-03-26 09:47:10

#吳鎮宇被張睿氣走了#、#朱梓骁被紀淩塵氣炸了#、#鄭合惠子談咖位不匹配#……穩定發揮的熱搜話題再次將《無限超越班》推上風口浪尖,引發全民級的討論。

冷眼曾在《無限超越班》:新意滿滿,誠意不足中探討了節目第一季的得與失,欣慰的是,面對第一季的問題,節目第二季呈現了更多的誠意和突破,特別是對TVB文化的聚焦。

《無限超越班》第二季依舊邀請一衆實力港星坐鎮,同時節目也邀請內地的實力演員甯靜、郝蕾等補充導師團,從演員轉導演的爾冬升、作品深入人心的老戲骨甯靜、葉童、吳鎮宇等,再到高校專業表演老師郝蕾,豪華的導師團全方位爲新人演員提供支持,也延續了一貫的犀利和專業點評,讓節目看點滿滿。

但除了對內容設計的討論,冷眼也想借這檔節目聊聊當下演技類綜藝的長尾效應。

真正的“大師課”

就如冷眼在《無限超越班》:新意滿滿,誠意不足中所說的那樣,第一季的《無限超越班》僅僅在“形”上借鑒了TVB的藝訓模式,比如一開始的“上班”日常、紅白卡傳統,都讓觀衆眼前一亮,但後續的表現形式卻與傳統演技類綜藝如出一轍,參賽演員表演經典劇目,專業演員和導演組成的評審團進行演技點評,創新不足。

但第二季摒棄了傳統的舞台競演模式,直接將面試結束的新人演員拉到橫店跑組,結合自身的特點選擇最心儀的角色類型競爭,並且在一次次實戰演練中磨砺自己的演技,節目節奏拉快,一開始就將演技的“打磨”作爲核心看點。

因此,在第一次試戲中,我們也看到了諸多驚喜。

高海甯、黃齡、金莎、李菲兒、鄭合惠子共同競爭《新龍門客棧》中嬌俏廚娘的角色,但表演出了完全不同的感覺,高海甯的妩媚延續了《新聞女王》許詩晴的性感嬌豔,黃齡的歌喉巧妙融入到表演之中,金莎、鄭合惠子的喜劇風格也一改往日風格。

但最令冷眼眼前一亮的還是作爲表演評審葉童的搭戲。

在《無限超越班》第一季中,雖說導師也會作爲助演與新人演員一同表演,但前輩通常表演的還是自己熟悉的代表作,且實力的碾壓讓新人演員難以有足夠的發揮空間。

但葉童卻采取不同的表演風格配合各位新人演員,並且在表演的過程中適時引導,給予他們更多的發揮空間,讓新人演員在試戲中完成了一場“大師課”的學習,而不同的表演也讓重複的試戲環節變得豐富起來。

相比于直接在舞台上對演技進行點評,這樣的“大師課”顯然對新人演員來說更加受用。

在真正的片場中,演員需要充分理解故事,調動自身情緒,演繹角色,審視表演狀態,反思問題,與導演編劇共同挖掘人物情感,再次诠釋。

老戲骨在與新人演員搭戲的過程中直接給了最好的範例。

除了導師在表演上的支持,這一季《無限超越班》在表演上的討論也涉及到了更多現實的議題,讓冷眼看到這一季導演組對演技類綜藝的打磨與深思。

相比于第一季對于話題度的考量,這一季邀請的新人演員更具有行業代表性。

比如演員錦超,因出演短劇《長公主在上》、《東欄雪》被觀衆熟知,並由于短劇的出衆表現得到了參演《長月燼明》等精品長劇的機會,這樣的出圈方式與以往演員憑借精品劇中的某一角色走紅的路徑並不相同,相較于前者,後者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與等待,且選擇權都在片方手裏,演員相對被動。

短劇給了演員們一個主動的機會。

不管是民間劇組的自導自演,還是科班劇組的“神仙下凡”,短劇的門檻顯然要比長劇低得多,在長劇中分不得一杯羹的演員們往往在短劇中是一番主角的地位,當然,這也給錦超這類非科班出身的素人更多的機會。

要不要演短劇?如何演短劇?《無限超越班》第二季郝蕾和曾志偉對于這一問題的探討也迅速沖上熱搜,短劇和長劇的區別看似只是影像形式的問題,但實則影響了整個行業的工作方式和演員的培養體系。

錦超想要潛心打磨演技而放棄一些短劇參演的機會,看似是一條“正統”的路徑,卻遭到多位導師反對。

正如曾志偉所言,“你消失了一段時間,你就回不來了。”面對演員這一殘酷的行業,流量和機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朱梓骁則是演員行業的另一種典型代表。

開局即巅峰,在火遍大江南北的《一起來看流星雨》中飾演上官瑞謙的朱梓骁,在星光熠熠之時低調退圈,再次出現在公衆面前卻成爲了一名帶貨主播。

明星直播帶貨近年來屢見不鮮,不論咖位大小,作品如何,借演員的流量實現商業變現也是影視寒冬下積極生存的一種方式,甚至可以借好的帶貨實現再一次的翻紅。

但大浪淘沙之下,越來越多的明星藝人逃離直播間,完全不同的工作邏輯讓演員不僅不能實現能力的“加持”,反而會在對流量的追逐中丟掉了自己本就不多的靈氣。

演技類綜藝的長尾效應

不可否認,《無限超越班》第二季在選角的把握上有意靠近了行業典型,的確拓寬了演技類綜藝的深度,不只是停留在對演技浮于表面的提升,更是呈現了更加現實的行業現狀。

但節目的問題也恰恰于此。

當演員本身的話題作爲節目內容的主要驅動力時,“表演”本身的意義就被淡化了,這是節目最讓觀衆诟病的痛點所在。

對于绯聞的強調和凸顯、尴尬到令人腳趾摳地的台詞、毫無意義的網絡爛梗、設計生硬的橋段……都讓表演指向了“假”與“浮”。

再加上被翻拍爛了的經典IP,靠回憶殺上演的懷舊戲碼,漸漸開始留不住觀衆。

青澀尴尬的試戲場景、缺少人物成長故事的真人秀片段,全員“過家家”式的片場模擬,若只是靠話題和槽點來堆砌熱度,那麽等待演技類綜藝的只有:倍速拉滿、手動跳點、短視頻切片。

在此基礎上,冷眼想來聊一聊,演技類綜藝對于內娛來說意味著什麽?

從《演員的誕生》,到《演技派》、《演員請就位》等,再到如今的《無限超越班》,演技類綜藝已經走過了七年。

在這七年中,無數的“新人演員”走上舞台,向觀衆和導師展露自己“拙劣”的演技,德高望重的導師當然也以前輩的姿態嚴格要求、犀利點評,指導新人演員進步和成長,觀衆也在這個過程中看到了光鮮亮麗的演員最“原始”和最“卑微”的狀態,娛樂圈的浮華勢利、聲色犬馬成爲大衆談資。

但這樣聲勢浩大的全民狂歡往往只出現在節目播出期間,節目結束之後呢?

昙花一現的話題很快就被互聯網的巨量信息所淹沒,觀衆一周後就已經記不得節目中誰演了哪個角色,而對于學成之後演員的演技有沒有提升?七年看來,演技類綜藝對于內娛演員學習和警醒的作用真的十分有限。

無疑,演員自身也明白這個問題,因此在節目還具有熱度的時候,在有自己鏡頭的時候,演員總是會用力過猛,極力抓住這短暫的瞬間給觀衆留下深刻印象,比如紀淩塵在爭取《無間道》角色的時候,強行抱住導師甯靜,完全不管人物關系和動機,台詞更是隨意發揮,毫無邏輯可言。

這往往對于演技的打磨是十分不利的。表演,在瞬間爆發的背後,其實是馬拉松式的積累。

或許,我們需要換個思路了。

演技類綜藝需要長尾效應,就必須調整爲“長跑狀態”。在前期策劃時將綜藝內容與劇集內容聯動,探索演技類綜藝更多的可能。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作爲一個非典型範本,或許可以給演技類綜藝提供新的思路。

雖然《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並非是一個演技類綜藝,但這檔節目卻爲影視綜輸出了多位新人演員,部分“喜人”甚至從“喜劇”走向“正劇”,成爲今年熒幕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在和土豆呂嚴聊聊“喜人”《進化論》中,冷眼梳理了近年來“喜人”在劇集市場的亮眼表現,騰訊視頻X劇場開年大作《黑土無言》中,史策飾演了來自東北小城瀾河的年輕刑警;《故鄉,別來無恙》中史策、張弛分別飾演苟丹丹和劉楓;愛奇藝小逗劇場聯合“喜人”一連推出兩部短劇:張哲華和詹鑫的《少爺和我》以及土豆和呂嚴最新完播的《大王別慌張》。

縱然,喜劇演員的稀缺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爲這群“喜人”在節目上對于內容的深刻打磨讓觀衆和市場記住了他們,並且相信了他們。

而演技類綜藝本就在這方面具有天然優勢,自帶流量的演員、專業的影視制作班底、經驗豐富的老戲骨指導,節目本身的名場面本就可以孵化大量的內容。

短劇就是一個可以進攻的方向。體量小、成本低、制作速度快,將短劇作爲綜藝售後,在熱度還未消失之時直接進行內容轉化和商業變現,實現市場、演員和觀衆的三方共贏。

其一,就是將節目中的大熱表演續集化。比如愛奇藝小逗劇場的《少爺和我》就是根據張哲華和詹鑫的喜劇表演《少爺和我》做出的衍生,結合武俠、科幻、穿越等多種題材打造多重IP宇宙。

演技類綜藝也可以抓住節目中亮眼的戲劇段落,引進更加豐富的創作資源孵化新的內容,推動市場良性的發展,而不僅僅停滯于對經典段落的搬演。

其二,可以將節目中的人物特質放大化,特別是抓住有特色的對手戲,發展新的CP線或師徒線,定制更具特色的劇集內容,比如土豆和呂嚴冷不丁風格的漫才CP孵化出的《大王別慌張》,具有反差感的張哲華和詹鑫充滿嗑點的《少爺和我》系列。

《無限超越班》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探索更多人物之間的可能,孵化新的內容,像“不打不相識”的朱梓骁和紀淩塵,被網友戲稱爲現實版的沒頭腦(紀淩塵)和不高興(朱梓骁),節目組是否也可以借這個話題衍生出更多的內容可能呢?

當然,在此過程中,演技的精進和內容的打磨也絕對是綜藝與劇集聯動的核心要義。

當下,TVB集團和優酷的加碼合作是《無限超越班》可乘的東風,香港影視的高質量內容和內地廣闊的觀影需求,勢必對優質演員的要求和需求會越來越高。

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上,《無限超越班》不能局限于過往的情懷,而是讓自己真正發揮演技類綜藝的作用,主動探索新的機遇,爲“新港劇”甚至“新國劇”源源不斷地輸送力量。

只有這樣,“無限超越”才能實現真正的“無線超越”。

0 阅读:22

冷眼看電視

簡介:提供獨家節目解析,深扒節目制作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