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電平分天下!電動化的臨門一腳,徹底踢醒了沉睡的合資車?

汽車扒一扒 2024-05-20 18:04:56

今年4月份,電動化滲透率直逼44%,從過去一年的電動化增進速度來看,圍繞著電機、電池建立起來的全新動力系統,以每個月1%的增長幅度,蠶食著傳統燃油車的市場份額。

這不僅是技術路線的轉型,更是産業結構的推翻重來。

2019年,中國車在強勢的合資品牌面前,市場占有率跌至39.2%,在很多人看來,中國企業努力了很多年的汽車板塊,仍然和外資品牌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至少在消費層面,想要在價格、占有率上和外資品牌形成正面對峙的局面,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2023年,乘聯會數據顯示,中國品牌的市場占有率突破到了50%,在終端消費市場層面已經超越了外資品牌,新的消費形態已經形成。

一方面,90後、95後消費群體開始入局,帶著新的消費邏輯入局。

另一方面,電動化在産品端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電動化滲透率超過了44%,智能汽車也在向著2025年的80%滲透率推進。

顯然,這是一個全新的消費時代,傳統意義上以燃油車爲核心架構建立起來的發展路線,在國內市場已經被推翻。

並且,從全球8000萬量級的乘用車市場角度來看,2023年的新能源車銷量已經達到了1500萬量級,滲透率也已經超過了18%。

越來越多人需要電動化産品,因爲從技術組成上來說,電動化産品,能夠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感。

以傳統的燃油車架構爲例,一台排量1.6L的合資轎車,定價在10萬元左右,日常使用油耗在7L左右,但在加入電機、電池之後,油耗能夠有效控制在4L左右,且提供了一定裏程的純電使用能力。

在購置預算不變的情況下,混合動力車型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這種技術升級帶來的顛覆,在10萬以內的市場尤其明顯,5萬以內純電動産品的滲透率已經超過了80%,越來越多的人在購車時會選擇宏光MINI EV、熊貓MINI等産品。

以家爲半徑,10km的日常代步出勤,這種小尺寸、經濟型電動化産品的受歡迎度極高。

另外,PHEV車型鯨吞了10萬-20萬級的傳統燃油車市場,對于用戶來說,此類産品既擁有傳統燃油車的可靠、穩定、耐用、工具屬性,還能夠享受到純電、智能、綠牌車的用車生活。

退一步來看,無論是EV還是PHEV,最大的推動者必然是中國品牌。

國內市場的新能源板塊,中國品牌的占有率在80%左右,擁有絕對意義上的領跑優勢,産品背後的中國産業鏈優勢,更加強勢。

動力電池板塊,甯德時代、比亞迪這兩家企業的全球出貨量已經在50%左右,成爲了全球車企繞不開的核心角色,其中特斯拉、寶馬、大衆、豐田等全球企業,都是中國動力電池品牌的核心使用者。

自動駕駛領域,華爲、上汽、百度同樣擁有著強勢的領跑價值,成爲了全球範圍內,量産乘用車中自動駕駛能力突出的選手。

僅僅是國內市場,中國品牌所帶領的電動、智能、自動化,已經建立起來了深刻的優勢,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發展過程中,傳統意義上的燃油車將會只剩下一個“耐用性”優勢,其要想在市場中構建出來真正意義上的優勢,則需要不斷的進化。

客觀來說,造出一台能夠領跑産業板塊的産品,本質上還是背後産業鏈之間的角逐,國內市場的甯德時代、華爲入局,充當的就是燃油車板塊中的博世、電裝等角色。

這也意味著,想要在電動、智能化上做出成績,外資品牌的壓力比想象中的要更大。

2023年,中國汽車出海數量達到了一個新的高點,這不僅僅是中國制造崛起的重要標志,也是電動、油車爭奪的一個重要信號。

0 阅读:79
评论列表
  • 2024-05-20 23:14

    要不是綠牌加免購置稅電動車早就死翹翹了!

  • 2024-05-22 23:10

    合資車一直在偷偷樂,合了30年也沒見中國人搞出什麽名堂,他們成功了,我就是不把技術告訴你。沒想到中國人彎道超車,來的這麽猛,翻車了。

汽車扒一扒

簡介:懂車,更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