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進入「細分時代」,好食材還要講個好故事

有哥供應鏈 2024-01-17 10:30:47

2024年第一天,瑞幸的新品和新的一年同期而至,這次是“褚橙拿鐵”。

與瑞幸上一個爆品“醬香拿鐵”相比,成績毫不遜色,上線首周即售出685萬杯。

其中也暗藏一個新的趨勢:食材內卷進一步升級,供應鏈從拼食材、拼效率,發展到拼價值、拼故事。

“自帶流量”、“地標食材”

供應鏈進入細分時代

供應鏈找“通貨”的時代過去了,現在對原料和供應鏈的要求,已經進入細分時代。

以前找土豆,會要求個頭、重量、新鮮度,現在除了這些“基礎要求”,品牌方更多對原産地以及細節應用提出了要求:

烏蘭察布土豆、右衛土豆、恩施土豆、黑龍江膠河土豆……;哪些適合烤、哪些適合火鍋、哪些適合蒸菜、哪些適合炒制。

茶咖也是如此,小衆水果曾是新茶飲品牌打造爆品的密碼,但在各大品牌的轟炸式推新之下,留給品牌們的水果已經不多了。

現在找食材,要麽“自帶流量”,要麽有特色,要麽找“地標食材”。“褚橙”之于瑞幸,就如油柑、芭樂之于新茶飲,茂汶花椒、東北黑豆花之于火鍋連鎖。

追求差異化亮點

好故事才有好價格

餐飲品牌們苦內卷已久,差異化是永恒尋解的命題。

口味正宗已經是上一個階段品牌們喜歡講的故事了,現在大家比拼的是價值感、稀缺性,要的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將這些辛苦發掘出來的個性化、區域特色食材,端上“消費升級”的餐桌。

1.自帶故事,“拿捏”流量

瑞幸此番推新品,重點不在于“橙子”,而在于“褚橙”及其背後的故事,這點在包裝上就有所呈現,褚橙拿鐵的杯套上印著一句話:人生總有起落,精神終可傳承。

文案說的是褚橙背後創始人的故事,迎合的是當下年輕人所需要心靈雞湯的大環境。

故事帶來了産品的附加值,也帶來了營銷的噱頭。

在産品創新高度內卷的現狀下,憑借一款“有故事”的原料,無疑能夠幫助産品快速出圈。

從品牌聯名的角度來說,它們自帶市場熱度,可以作爲新品營銷的噱頭和賣點,對于品牌有一定的加成。

2.自帶稀缺感,價值感“滿分”

豬肉是很大衆的食材,但“黃金六兩”就不是了。

它自帶雪花紋理,口感嫩滑彈牙,又叫“肉青”、“松板肉”,因一頭豬身上只有六兩左右部位肉而得名,因此稀缺感更強。

它的邏輯就是將一款原本廣受市場好評的産品,將原料進行“升級創新”。既不用擔心産品的“市場教育”難題,消費者能夠輕松接受;也能夠將産品的價值進行升級。

消費者健康意識升級,羅漢果苷、阿拉伯糖等主打純天然、低卡的糖贏得市場;消費者更加在意主食的口感,五常大米替換了快餐門店的普通大米……

當火鍋店、燒烤店把普通的豆花換成來自東北的黑豆花,價格就從12元漲到了20元,輕松收獲高溢價。

消費升級的本質其實是觀念的升級。消費者對于食材的認知在提高,品牌方需要從食材品質、稀缺性、故事等方面深度挖掘,倒逼供應鏈升級。

供應鏈端的識品、選品、用品環節更複雜、鏈條更長,但同時也放大了供應鏈的價值。

新需求背後的新市場

當下的消費與其說升級或者降級,不如說消費分級更准確。

雖然“僅售9.9”對于消費者有致命的誘惑力,但是跳開價格戰還有更廣闊的市場,那是留給優質産品的增量市場。

高價值感食材如地標食材等,對于品牌來說就是品質加成的重要一環。

但它目前面臨最大的痛點就是供應問題,尤其對于全國連鎖品牌而言,要想實現穩定供應還是存在挑戰的,畢竟差異化的背後是稀缺,稀缺說明不能做到100%。

“創新倘若沒有形成壁壘,就會淪落成華而不實的噱頭,跟風者很快就會蜂擁而至,重新瓜分客流。”

建立産品供應鏈壁壘是一件難而正確的事。完善的供應鏈可以保證食材的穩定供應,收獲一波食材紅利期。

或是將新需求傳導到供應鏈端,尋找靠譜的原料供應商,這對于供應鏈端是一大利好。

健康風潮刮進餐飲業,0卡糖、植物奶等成了新風口,緊跟市場變化的上遊供應商趁勢推出新品,踩在風口浪尖迎來崛起。

未來的供應鏈不光要提供産品,還要精准洞察市場趨勢和客戶需求,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每一輪需求的變化,都是對現有格局的一次重新洗牌,那些推新頻次更高,應對下遊品牌門店需求更敏捷的供應鏈,會面臨更多彎道超車的機會,或將做到細分的頭部。

結語:每個新趨勢的出現,都能給餐飲帶來一波重做的機會。

對于餐飲企業來說,差異化是破卷利器,能夠跳出價格戰,獲得品牌溢價和忠誠度。

對于供應鏈企業來說,細分市場不乏做到頭部的機會,只待一雙發現趨勢的眼睛。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