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時間,在和硫酸、硝酸、鹽酸打交道的日子裏

等高線裏說故事 2024-05-05 09:29:21

我讀的專業是地質行業的小衆專業——金剛石制品專業。這個專業本來和各類酸不會打交道,但我後來卻只從事了和這個專業相關的工作——酸處理。

先說說酸處理主要是幹什麽的?金剛石和石墨是同素異形體,石墨和觸媒在一起,經過高溫高壓轉化成金剛石。酸處理的工作就是把這些已經轉化成的金剛石從石墨片裏提取出來。生産出來的金剛石,通過燒結工藝鑲嵌在鑽頭、鋸片上,主要用于地質、冶金、礦山岩心等的鑽進。

當時在酸處理工作的都是女性,平均年齡不到30歲,因爲這項工作有毒有害,且有危險。女性心細,工作起來相對更安全。

所有工作人員,不論春夏秋冬,都戴著棉口罩,穿著長衣長褲白大掛和過膝雨鞋,手上也戴著過肘關節的膠手套。總之,除了眼睛,身體的其他部分都要包裹起來。

每天壓好的石墨片運到酸處理車間後,我們便開始了金剛石的提取工作。

首先是酸洗。直徑一米的大塑料盆裏裝好大半盆石墨片,兩個人擡到車間後面,再擡一桶硫酸,徐徐倒入盆中。然後拿鐵鍬翻拌,翻拌均勻靜置一會兒後,注入自來水,頓時白色濃煙升起。繼續用翻拌,用水沖洗,沖掉部分的石墨,直至水變清澈。

然後是電解。將淘洗好的石墨片拿到電解室電解。電解的設備很大,占了一間屋。電解設備上銅板片連接到旁邊一間房,房裏擺著八個瓷缸,每個瓷缸裏放一個裝滿石墨片的布袋,兩邊放上鋅板,缸中是配好的電解液,通過電極反應,經過幾天後,石墨片變成泥,掉入缸中。由于電解液裏有鹽酸、硝酸,長期揮發後,電解室的牆壁上都是黃色的。

其次是分離。電解泥撈出後,進行沖洗,然後取適量加入1000毫升的玻璃杯中,加入鹽酸,放在電爐上煮。這道工序煮了後仍然有雜質,取下來淘洗,再放入燒杯中加入王水(鹽酸、硝酸、硫酸混合物)煮,當全部顆粒爲亮晶晶的黃綠色,提取工作才算基本結束。一個燒杯裏的金剛石分離,通常要三四個小時才能完成。

再次是淘洗。提取完成後,淘洗也是重要的工序。每個燒杯裏的金剛石要求是淘洗二十遍以上。站在水池邊,拿著膠棒,接水,攪拌,沉澱,倒水,再接水、攪拌,沉澱、倒水,循環反複。有時要洗四、五杯金剛石,胸前的衣服都會濺濕透。

最後是烘幹。淘洗幹淨後,倒入盆中,用鋼勺翻攪,直至烘幹。

酸處理車間坐落在單位的一個角落裏,二層樓房,靠著圍牆,圍牆外面是農田。

酸處理車間的電解設備是二十四小時運轉,人員都是兩班倒。

夏天最難熬。每個房間都沒有空調設備,但依然要全副武裝,每天早上完成電解室的取泥工作就早已汗流浃背。一個白班下來,身上都是汗味,常常要在下班之前躲到偏僻的房間,拿著水管沖個涼水澡,才能換上衣服回家。

有一次上早班,大家正在換衣服,突然我身邊的女同事一聲尖叫,把我嚇了一個趔趄,我才穿了一條褲腿,站起來正准備穿第二條褲腿。

“怎麽了?”我循聲望去,只見她甩掉了正准備穿的雨鞋。

她指了指雨鞋,說:“蛇——”。

我最怕軟體動物,聽到是蛇,我一下跳到椅子上,也不敢動。過了一會兒,車間組長拿起雨鞋,把鞋口往下抖了抖,倒出了一條幹蛇,原來是虛驚一場。這雙雨鞋好久未穿,蛇不知什麽時候鑽了進去。

夜班除了完成白天未完成的工作外,主要就是看電解反應情況。電解液少了就往缸裏加電解液,電極反應不好就用砂紙打磨銅板,保證接觸良好,促進電解反應。有一次我去電解室取鋅板,推開電解室門,只見一條蛇正挺直了腰杆直楞楞地望著我。我大聲驚叫,趕緊後退,直到蛇溜走,還驚魂未定。

車間挨著農田,夏季蛇出沒也不奇怪,但人蛇共舞的日子確實讓人心有余悸。

晚上休息,兩個人就睡在長椅子上。長椅子就是七八十年代開會的那種棕紅色的長靠背椅,中間劃條線,頭朝中間,人睡在椅子上,然後在腿那裏再加個方凳,就可以休息了。冬天睡在椅子上太冷,就裹件軍大衣,把電爐打開,迷迷糊糊地休息一下。

在那裏睡覺還要耳聽八方。聽到房間外面有動靜,就叫醒同事,拿著電筒,到外面去看一下有什麽情況,因爲酸處理車間發生過偷盜事件。有一次我上夜班,總聽到窗戶外面有走路和跳動的聲音,我和同事不停地出去看,後來這個聲音沒有了,我們才放心地躺了一會兒。

兩年時光,在人生的記憶裏轉瞬即逝,但那段職業記憶卻永遠刻在了我心裏。雖然苦,但我依然要感謝生活對我的饋贈,因爲那是我一生中獨一無二的經曆,是我人生中看到的不一樣的風景......

1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