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頂烈日“開處方”抓管理,30余年紮根田間地頭只爲讓中藥材更高質高效|勞動者之歌

新黃河 2024-05-01 13:20:38

穿梭于實驗室和試驗田之間,菏澤市農業科學院正高級農藝師王連祥不停地忙碌著。上千次實驗、篩選,不停觀察産品溶解性和穩定性及施用效果......這是王連祥團隊多年來的日常。

有的科研人員做了一輩子肥料研究,都沒能破解水、肥資源如何高效利用的難題。王連祥覺得自己是幸運的,他們用不到3年時間,創新形成了農用短鏈低聚磷酸铵規模化生産工藝技術,該技術用于生産液體水溶肥料可將養分含量提高2倍,實現水肥同施,且肥料産品具有緩釋功能,可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

現在,生産“健康”藥材,拉長中藥材産業鏈條,實現中藥材産業可持續發展,造福當地百姓,是王連祥的心願。

從清晨到深夜,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

他爲農業增産增效竭盡全力

菏澤市農業科學院的農業試驗田裏,一半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一半種植牡丹芍藥等中草藥。最近這段時間,王連祥和團隊的科研人員忙著做好苗期觀察,澆水、施肥等田間管理工作,並適時記錄好實驗數據。他們的目標一致,就是促進中草藥健壯生長,爲藥材的增産增收打下堅實基礎。

王連祥一直致力于土、肥、水領域的創新研究,圍繞滴灌節水、隨水施肥環節急需解決的專用肥料品種問題,在科學高效利用水、肥資源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每天從清晨到深夜,在實驗室內配比合成新型肥料,每隔2個小時觀察産品的溶解性和穩定性,檢測養分含量,驗證肥料産品的養分水解緩釋快慢;爲拿到第一手肥料配比數據和資料,實驗關鍵時期還要保證一個相對集中的科研時間,吃住在實驗室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

爲探索研究磷元素在大田土壤作物中的運移規律,王連祥和團隊科研人員夏季在田間一蹲就是大半天,四周莊稼圍得密不透風,大棚內更是又熱又悶,就像“走進蒸籠裏”,但是越是高溫越要幹,一天下來渾身都是汗水和泥水。30余年的時間,他把田間地頭當成“辦公室”,皮膚也被曬得黝黑,笑稱自己的職業其實是一位“農民”。

形成現代中藥種植加工提取産業鏈

促進中藥材産業提質增收

每年秋季,鄉間田野一派豐收景象,菏澤市東明縣萬畝虎杖基地的中藥材也進入了采挖期,采挖區域的虎杖根莖破土而出。在黃河灘區,種植虎杖爲附近村民帶來了就業增收的新渠道。那裏是國內規模最大的虎杖種植基地,總面積超過7平方千米。

“虎杖進車間提取之前需要有個完成虎杖苷轉化白藜蘆醇發酵的過程,後來通過技術攻關,添加複合生物酶提高了白藜蘆醇的轉化率和提取率。”王連祥說,以前的正常發酵需要5天以上,添加複合生物酶之後可以提前兩天。同時,他的科研團隊制定並發布了虎杖規範化種植技術地方標准,從育苗、種植到施肥、打藥、田間管理,再到采收、儲藏等等推動標准化生産管理。目前技術合作單位東明格魯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虎杖提取物成品已達到年産量300多噸,年加工虎杖量可達1.1萬噸,從生産工藝到産品質量,再到售後服務,一直爲用戶和同行所稱道。

在魯西新區的陳集鎮,這裏的山藥不僅可以吃,還可以通過提取有效成分進行售賣實現增值。“我們通過科研技術的推廣,讓山藥制成的山藥粉品質得到明顯改善;研發山藥超聲提取多糖技術工藝設備,可縮短提取時間約60分鍾,節約人力、水電等能耗,降低溶劑用量約30%,提高了産品的純度。通過延長山藥加工産業鏈,現在的山藥加工提取産品已經出口到日本、歐洲等國家了。”王連祥說,此外,還有牡丹、丹參、紅花等區域特色中藥材種植、加工、提取、科研于一體的現代中藥種植加工産業鏈,增加了農民收益。

承擔多個國家省市重點研發科研項目

新技術應用使作物增産6.5%,節約水肥15%以上

大量的科研時間以及科研成本的付出,有時候也不一定會換來回報,往往一個技術的應用成功,需要上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實驗。

“在室內實驗最關鍵的一步,一個轉化配方要經過上百次、上千次實驗。因爲一個生産線下來就生産幾十噸甚至上百噸肥料,如果一個配方出現失誤就會造成幾十噸上百噸的肥料報廢。送到老百姓那裏會造成巨大的損失,所以這個工作還需要細心和耐心。”王連祥說,一個實驗配方出來後還要看它的一個田間實驗效果,有沒有明顯增産,包括它的使用方法,配比濃度等等,“所以我們不僅在室內實驗,還要去田間實驗觀察,確保做到萬無一失。經過驗證,這麽多年我們研究的技術效果安全有效,農業增産增收效果比較好。”

經過多次嘗試,團隊創新形成了農用短鏈低聚磷酸铵規模化生産工藝技術,該技術生産的低聚磷酸铵水溶性好,用于生産液體水溶肥料可將養分含量提高2倍,液體水溶肥料産品零下7攝氏度不結晶,性狀穩定,能同時實現水肥同施,可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成爲研發水溶肥料的重要突破口。

目前,該技術已經産業化應用,並形成了許多創新性成果。成果技術經企業轉化産業化生産,年銷售額3000萬元以上,産品在國內20多個省(區、市)推廣應用,使用該技術作物增産6.5%以上,節約水肥15%以上,減少因過量施肥造成的土壤環境汙染,經濟、社會效益顯著,推動了國內水溶肥料行業和水肥一體化的發展。

每年培訓農民600多人

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首位)、國家金橋獎項目二等獎1項(首位)、山東省專利獎二等獎2項、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項(首位)、山東省農林水牧氣象系統技術創新競賽三等獎1項、山東省中藥行業科技二等獎1項......一張張獎狀見證了菏澤市農業科學院農藝師王連祥及其團隊爲民辦實事的成績。

菏澤市農業科學院成立了農業專家科普工作室,普及農業科研成果,該工作室2022年被山東省科協和山東省科技廳聯合認定爲第一批山東省科普專家工作室。王連祥作爲工作室領銜專家,參加各種形式的科技下鄉服務,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在田間地頭與農民面對面交流,現場解答他們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技術問題,打通農業科技進村入戶“最後一公裏”。

在鄉鎮建立新型施肥技術示範區和中藥材規範化生態種植技術展示田,他主持參與農民技術培訓,每年技術服務和培訓基層農民600多人。爲農民創建窗口,樹立樣板區,全面展示節水灌溉施肥和中藥材規範化種植技術效果,將新技術物化成産品,讓農民親眼看到實際效果。

下一步,王連祥團隊計劃加大中藥材種植加工提取技術研究,“將選育出適宜區域種植性狀優良、活性成分高的牡丹、虎杖、丹參等中藥材品種,推廣中藥材規範化生態種植技術。創新虎杖原料酶轉化技術,提高白藜蘆醇提取率;改進利用山藥、虎杖原料超聲提取技術,形成規模化、清潔化生産工藝。”王連祥說。

記者:李焜染 編輯:俞丹 校對:楊荷放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