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學派”代表波爾多芭蕾滬上首演即將純正呈現

星周訊 2024-03-20 22:08:11

說起芭蕾,人們通常首先都會想到《天鵝湖》、《吉賽爾》,許多中國觀衆逐漸熟悉芭蕾和接受芭蕾藝術都是通過這些經典代表作。作爲文化交流傳播的重要平台,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將在5月引進一部改寫芭蕾曆史,但幾乎很少在國內舞台上演的作品給滬上觀衆。

5月10日至12日,這部開“足尖舞蹈”之先河的浪漫主義芭蕾代表作《仙女》即將亮相東藝,由傳承“法國皇家血統”的波爾多國家歌劇院芭蕾舞團呈現。此外,由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現任總監何塞•馬丁內斯編舞的“最歡樂古典芭蕾舞劇”《堂•吉诃德》(第三幕)也將于一晚同現。演出將在140分鍾裏,帶領觀衆體味法國芭蕾的開端與發展,一部是浪漫主義芭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一部是當今一代法國編導的作品,風格迥異,既有唯美浪漫,又有熱情奔放。

改變芭蕾史的《仙女》,值得珍藏

人類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第一次立起足尖的?這個故事要從這部芭蕾舞劇開始說起。

1832年,一部舞劇在巴黎歌劇院首演,獲得巨大成功,該劇第一次采用了女主角足尖舞蹈的形式,從此足尖舞開始成爲芭蕾舞的一個標志。從這部舞劇開始,芭蕾開啓了白裙時代,一定程度上將芭蕾獨立于其他藝術形式,推動芭蕾舞劇走向合情合理舞劇情節的發展。這部便是浪漫主義芭蕾開篇之作、芭蕾足尖之舞的開山鼻祖——芭蕾舞劇《仙女》。《仙女》的腳本以小說《阿蓋爾的精靈》爲靈感,講述了新婚前夕朝三暮四的男主人公抛棄未婚妻,追尋“真愛”,而邪惡巫師抓住機會,令男主人公“人財兩空”的故事。

無論在誕生之初或當今芭蕾界,《仙女》都在技術上有著截然不同的兩個版本。除了以上由菲利普•塔裏奧尼編舞,在巴黎歌劇院首演的全世界第一部《仙女》外,丹麥芭蕾學派創始人奧古斯特•布農維爾在巴黎觀看塔裏奧尼的首版後,又進行了改編,爲男演員增加了表現的機會,讓男演員在芭蕾中也有了一席之地,讓整個作品在浪漫主義芭蕾原有的“漂浮”“空靈”的基礎上增加炫技和亮點。1836年由丹麥皇家芭蕾舞團首演的這一版本保留至今,是現存曆史最悠久的芭蕾舞劇之一,並且因其更加精煉的故事和布農維爾極具特色的編舞,在知名度和影響力上遠勝法國版,也是在芭蕾界中罕有的複排版本超越原始版本的例子。

《仙女》在國內鮮少上演,這將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機會。法國波爾多國家歌劇院版本在布農維爾版本基礎上制作,2021年12月在波爾多大劇院首演,本次舞團也將帶著布農維爾版《仙女》亮相東藝,帶領觀衆感受這部浪漫主義芭蕾的高貴典雅、霓虹白羽、輕盈飄逸。

《堂•吉诃德》,巅峰炫技之作

若論一脈相承的法國皇家舞蹈傳統,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當之無愧是法國芭蕾的代言人,深受全世界觀衆的追捧與熱愛。但它絕對不是唯一傳承人,同樣擁有“法國皇家血統”的還有馬賽國家芭蕾舞團、圖盧茲歌劇院芭蕾舞團、波爾多國家歌劇院芭蕾舞團等。

曆史可追溯至18世紀的波爾多國家歌劇院芭蕾舞團同樣也是“法國學派”芭蕾的代表,以法國芭蕾的浪漫唯美聞名于世。其現任藝術總監埃裏克•基耶雷,出身于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深受努裏耶夫、貝嘉等大師的青睐,曾與法國以及美國、意大利等多個舞團合作。自20世紀90年代起,波爾多國家歌劇院芭蕾舞團通過與諸多編舞家的合作,從古典作品向現代風格開放,斬獲諸多獎項,曾兩次獲得享有盛譽的利法爾獎。如今,舞團彙集了近40名優秀舞者,每個演出季都會在波爾多大劇院演出,同時也在法國境內外進行巡演,並進一步拓展了劇目。

除了布農維爾版《仙女》,本次舞團還將帶來另一部風格迥異的作品——彙集無數芭蕾必打卡名場面的《堂•吉诃德》(第三幕)。舞劇《堂•吉诃德》改編自塞萬提斯的同名原著,是最受歡迎的芭蕾作品之一,由明庫斯作曲、彼季帕編舞,于1869年12月26日在莫斯科皇家大劇院首演。一經演出便大獲成功,後被改編爲多個版本的同名芭蕾舞劇。整部舞劇重點聚焦在一對年輕男女炙烈的愛情故事上,兩位新人在衆人的簇擁下跳起了熱情而歡快的舞蹈,夢幻騎士堂•吉诃德成爲整部荒誕喜劇的點睛之筆。

本次來東藝演出的版本由現任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藝術總監何塞•馬丁內斯編舞,特別節選該劇精彩無比的第三幕。與大多數經典芭蕾舞劇一樣,《堂•吉诃德》也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每一代編舞和舞者都爲它注入新的生命。

如果用一個詞去形容芭蕾舞劇《堂•吉诃德》,那便是“炫技巅峰”。全劇兩個多小時中,竟然有近十個獨舞變奏成爲如今各大國際芭蕾賽事中的得分“神器”和重量級芭蕾慶典演出上的重頭戲。而《堂•吉诃德》(第三幕)集無數芭蕾必打卡名場面,婚禮女傧相雙人舞、婚禮巴西利奧男變奏、婚禮吉特莉女變奏等,在嬉笑幽默的劇情進行之余,讓想看“炫技”的觀衆大飽眼福。

0 阅读:0

星周訊

簡介:提供有趣最前沿的娛樂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