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遇到這樣的父母,勸你早點覺醒,當一個“逆子”,未來更幸福

西媽育兒講堂 2024-05-01 08:28:53

叛逆的孩子,一直都是讓家長頭疼的孩子,因爲孩子叛逆的話,家長的家教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孩子很有可能會“走向歧途”。

但是,並不是所有情況下孩子“叛逆”都是不好的,如果說遇到下面這樣的父母,還是當個“叛逆”的孩子比較好,未來或將更加幸福。

記得在上高中的時候,同寢室有一個室友脾氣和性格都讓我很奇怪,就是那種木讷的感覺,似乎做什麽事情都“六神無主”,在宿舍裏面是自理能力最差的人,並且我明顯感覺他的思維和我們並不是太一樣。

後來,我才知道爲什麽我的這個室友這麽“與衆不同”了。

有一次他的父母來學校看望他,結果他們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室友似乎什麽事情都是聽爸爸媽媽的,根本沒有自己的主見。

而爸爸媽媽似乎也習慣了孩子的這種樣子,根本不給孩子任何表達自己主觀思想的機會。

這讓我産生了一種感覺,室友之所以變成很“奇怪”的樣子,什麽事情都“六神無主”,就是因爲家長並不懂得如何去正確的教育孩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完全忽視了孩子的自主意識發展,剝奪了孩子表達在自己意見和建議的權利,從而讓孩子成爲了一個“傀儡”。

很明顯,室友的未來很難擁有一片光明,畢竟脫離了父母之後,他將“一無是處”。

而多年以後的情況也印證了我的猜測,室友混的很慘,什麽工作都做不好,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是猶猶豫豫的。

所以,如果你遇到了這樣忽視你主觀意見、剝奪你主觀思想的家長,還是當個“叛逆”的孩子吧。

當然,我們這裏說的叛逆,並不是說什麽事情都和家長對著幹,更不是要當一個“逆子”,而是要爭取自己的話語權,不能夠任由不會家庭教育的父母毀掉自己的思想發展。

如何當好一個“逆子”?

1)勇于說出自己的想法

雖說家長忽視了我們表達主觀意見的權利,但是我們並不能夠就此放棄表達自己想法的權利。

所以我們要注意主動的、勇敢的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家長知道我們還有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我們並不是只會按照家長的指令做事的“木頭人”,讓家長們知道我們也是存在主觀思想。

像我的孩子就在這方面做得很好,當然,我並不是一個完全忽視孩子主觀意見的家長,但是在生活中難免會出現忽視孩子意見的時候。

而每當這個時候,我們家孩子就會主動的說出自己的意見,並且當孩子發現我並沒有在意他的想法時,還會“重申”想法,或使用其他方式來引起我的關注,讓我正視他的想法,孩子這麽做,我就無法忽視孩子的想法。

所以,我們首先就需要有勇氣說出來。

2)家長否定自己意見時,要控制好情緒

就我自己來看,我覺得我還是一個比較開放的家長,我願意去汲取孩子的意見。

但是,並非所有的家長都像我這麽“好說話”,有些家長將孩子表達自己想法的行爲看作“不聽話”、“不懂事”,所以往往會否定孩子的意見。

有些家長,是根據事實情況來否定孩子意見的,給予了孩子解釋,讓孩子明白自己意見的不可行性。

但是,有些家長卻是單純的不想聽孩子的意見,或是感覺孩子表達意見是“挑戰權威”,所以會不經過分析直接否定孩子的意見。這時候,孩子很可能會感覺到家長對自己的“不尊重”,從而生氣。

在這裏,我們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因爲生氣之後很可能會和家長發生爭吵。

而一旦表達意見變成爭吵,那麽對于我們是很不利的。

一是讓我們表達意見的行爲妥妥的變成吵架行爲,二是會讓不會教育的家長加強對我們的約束和管控,在以後再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就困難了。

3)懂得借助他人糾正家長的錯誤行爲

如果說自己的家長確實非常的“不講理”,或是習慣性忽視我們的意見,或是盲目的否定我們的意見等等,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

我們無法通過自己的努力糾正家長的錯誤家教行爲,那麽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找到“幫手”,借助他人的力量來糾正家長的錯誤家教方式。

注意,尋求他人幫助的目的是爲了糾正家長的家教做法,而不是爲了壓制家長,所以避免盲目的“找靠山”。

比如家長否定了我們,我們就找奶奶去教訓家長,這是無法達到目的的。我們應該找到一些家長信服的人和行爲來幫助自己。

比如我們的老師,家長對于老師的教育專業性肯定是信服的,老師與家長溝通的行爲也往往是容易被家長所接受的,這樣的人和行爲就能夠實現我們尋求幫助的目的,這才是有效的幫助,才是我們需要的幫助。

結語

這些話雖說都是對孩子們說的,但是也希望各位家長也看一下,也自審一下自己的家教行爲。

自己是不是也經常忽視孩子的主觀意見,是不是也對孩子的想法 存在不尊重的行爲,是不是也想要將孩子教成一個沒有自主思想的“乖乖寶寶”。

如果你不想讓你的孩子成爲一個沒有主見、做事唯唯諾諾的人,那麽就覺醒吧,改掉自己錯誤的育兒方式,多多聽取和尊重孩子的意見。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刪)

0 阅读:16

西媽育兒講堂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