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導演新作,用鮮活故事反對社會上各種歧視!

科技怪博 2023-05-19 00:11:58

你在工作、生活中是否有這樣的體會:在做某一件事情時,明明自己條件滿足、能力適配,別人卻連“試試看”的機會都不給你。

理由,可能是你年齡大了、你是女生、你沒有“經驗”……這些無一不是刻板印象。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總會受到刻板印象的困擾,又不知不覺地成爲刻板印象的塑造者……

善于觀察生活的劉江導演就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點,並將這些令人感同身受的經曆,作爲創作的素材,在《溫暖的甜蜜的》裏經過藝術加工後呈現給大家,集中讓大家對刻板印象這種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無法回避的職業歧視

明明都是工作,總有人喜歡分個“三六九等”,即使是同樣的工種,鄙視鏈也仍然存在。最近《溫暖的甜蜜的》更新的劇集裏,南飛的媽媽從北京“殺”來,檢查南飛(宋茜 飾)和焦嶽(經超 飾)的婚戀進度,順便狠狠地貶低了一把南飛“整形修複”的這份工作——她傲慢地表示,雖然都是醫生,但“整形”遠比不上“治病救人”高尚,私立醫院更是商業味濃重。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劉江導演用了大量的篇幅,描繪了南飛的工作狀態,以及她的工作構想,來證明南飛的工作是極具社會價值的。

整形修複,不僅能治愈患者在肉體上的創傷,更能治愈患者在心靈上的自卑,這怎麽不算治病救人呢?並且,在“自由之門”,南飛潛下心來打磨技術、開發軟件,就是爲了更好地幫助患者,甚至重新定義整個行業。

劉江導演用南飛的故事告訴我們:如此專業、如此有價值、如此有社會責任感的整形修複醫生職業,不應該因偏見而被歧視……或者說,2023年了,不該有任何合法職業被歧視了。

年齡歧視無處不在

中國人似乎都有一套模版,規定了你幾歲要做什麽事情,如果沒有按部就班地完成,不僅“前路黯淡”,更會飽受非議和指責。

沈雪(李依曉 飾)認爲,如果年過四十了,自己的事業還沒有起色,那沒有人會再給她掙紮一下的機會,她只能演劇裏“鑲邊”的角色。

不僅是事業,女性在生活上遇到的年齡歧視也無比嚴峻。齊家宜第一次見小丘的父母,對方長輩下意識的反應就是,大了七歲的她,就是高齡産婦了……

類似的話,大家在南飛媽媽嘴裏也聽過——分明她自己就是婦産科醫生,知道科技的快速發展已經讓高齡産婦面臨的生育危險大大降低,但她仍願意相信這一套刻板印象,並借此不斷催婚……實在是,道理都懂,但就是不聽。

性別歧視比想象中嚴重

實際上,讓齊家宜對小丘逐漸“寒心”的,還有他們一家人在性別觀上的刻板印象。雖然小丘曾說過自己尊重獨立女性,但仍希望兩人回歸傳統分工——他掙錢養家,齊家宜“貌美如花”,順便顧顧家。

這一點,在他父母嘴裏再次證實了,他們並不期待一個真正獨立自主的女性來做兒媳婦,更希望有一個能顧家的“保姆式”兒媳。

殊不知,他們視若珍寶的兒子,在工作上也沒有那麽“出色”。

正如焦嶽判斷的那樣,小丘公司的組織架構以及資金配比肯定是存在問題的。不然,不至于沒有抵禦風險的預估,還得來找齊家宜借錢……

職業歧視、年齡歧視、性別歧視只是《溫暖的甜蜜的》裏面,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刻板認知,劉江導演用藝術典型的方式把它們表現了出來,引發了觀衆的深思。

你會發現,當一個刻板觀念被提出,後續劇情立馬會拿出有力的證據,來證明他們錯得離譜。既然知道刻板印象刻板,爲什麽大家還要維持這一套呢?

劉江導演非常客觀地在劇裏對每一個刻板印象生成,及其背後的緣由進行深刻剖析與呈現。比如,在職業歧視上,正因爲南飛媽媽是原有價值評價體系的“獲利者”,所以她有著維護這類刻板印象的自覺,並且她本來就是一個控制欲較強,甚至有些“說一不二”的人,她是很難立刻接受新觀念的。

但人真的沒法改變自己的成見嗎?這一點也不盡然,時間會證明一切。

正如劉江導演在南飛媽媽和女孩們的互動裏展現的那樣,原本不相信養生學的她,主動帶來南飛爸爸配的藥包,要幫女孩們調理一下。

可見,實踐和時間才是見真章的關鍵。

劉江導演對于這些現實困境,永遠是抱著調和性的姿態去闡釋的。

他相信,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觀點,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態度,永遠有新的觀點叠出,向陳舊的理念發起挑戰,盡管這個過程會有激烈的鬥爭,會有失敗和壓抑,但時間的確是能證明一切的。

這種長遠的觀察目光,唯有像劉江這樣閱曆豐富、積極樂觀的導演才會有。並且,他的創作不失爲一種預言性的表達,一種對于時代發展規律的總結。

比如,很多人認爲婆媳關系只有沖突一種,但他在《媳婦的美好時代》裏就爲大家指出了溫暖向善的可能。

比如,很多人認爲剩男剩女不配擁有真愛,但從《咱們結婚吧》到《溫暖的甜蜜的》,大家越來越理解這個群體並認同他/她們對真愛的執著與堅守。

我想,這種前瞻性、總結性、開放性,正是劉江導演的作品在大家心裏無可替代的原因。

0 阅读:2

科技怪博

簡介:科學的每一項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膽的幻想爲出發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