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讓人高攀不起的巨頭大裁員:價格動辄上萬元,且需排隊購買

鋤禾農村事 2024-04-26 22:16:45

還記得去年冬天你在選擇凍著還是高價購買羽絨服二者中糾結的樣子嗎?就在3月底,那個引領全球羽絨服大漲價的跨國品牌“加拿大鵝”也不得不開始“省著點過日子”了。難道是去年這只“加拿大鵝”真的受到了國內軍大衣和花棉襖的影響,沒賣出幾件?只不過,加拿大鵝省著點的措施是:裁人!

據彭博社報道,該公司截至2023年4月擁有4760名員工,本次裁員17%,可能會影響高達800名員工。

這些年加拿大鵝的銷售一直處于擴張之中,並且加拿大鵝的銷售價格也是動辄上萬元,是高端中的高端。即便如此,在國內也一度新品上市需要排隊,甚至還鬧出過賣斷貨的新聞。

在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間,其總部員工人數從544人增長至915人。然而,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地主家也沒余糧啊,只能省著點過了。于是加拿大鵝不得不做出調整。

加拿大鵝的首席執行官Dani Reiss在聲明中表示,這是確保公司未來成功的必要步驟,強調了公司將繼續投資于品牌、設計和運營,以實現長期增長。

當然了,這話也就是場面話,聽著好聽,至于信不信……,反正鋤禾君不信。

剛剛過去的冬季,在國內,隨著國産羽絨服品牌如波司登、天空人在高端市場的崛起,以及國際品牌如盟可睐(Moncler)的加大投資,中國高端羽絨服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但這種激烈的競爭下,帶來的卻是羽絨服越來越貴的現實。

有網友表示“國産羽絨服已經賣到了7000多元”、“某登平均價格已經升至1600元”,羽絨服“貴”的讓人高攀不起了,身邊和網絡上關于羽絨服的價格討論始終不絕。

在人們原本的印象裏,國外的牌子貴,國産才實惠。所以國産羽絨服就是平價,最貴的也不過千。但如今不僅是“加拿大鵝”,國內的各羽絨服廠家都開始走起了高端局,于是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羽絨服,也就不鮮見了。如果是一個生活在小縣城裏的普通工薪家庭,入冬後購買一件羽絨服的花銷,已經直逼月工資了。

有調查顯示,從2014年到2020年,我國羽絨服的均價已經從452元上漲到了656元。而防寒服的成交單價最低的也超過了1000元,占數量最多的則是2000元以上的。占比接近7成。換句話來說,近7成人購買的真正用于禦寒的羽絨服,2000元以上已經成主流。

“千元預算已經選不到心儀的羽絨服了”,失望的情緒在網絡上蔓延。這一波普遍漲價的羽絨服,是趁著寒冬“割韭菜”,還是真的成本高了?國産羽絨服讓普通消費者“高攀不起”背後,究竟是成本壓力,還是純爲噱頭?

鋤禾君小時候一直生活在農村,那時候家裏養鴨養鵝,每到秋季都會有上門收鴨毛和鵝毛的小販,每斤鴨毛和鵝毛也就幾毛錢。如今一件羽絨服能賣到幾千塊錢,真是小時候的鋤禾君不敢想象的高價了。

那麽爲什麽羽絨服的價格會上漲呢?

專家表示,羽絨服價格上漲,主要是受到了鴨絨和鵝絨價格上漲之後的連帶反應。而且越是品牌,就越是會選擇用鵝絨來填充羽絨服,這樣也就進一步提高了羽絨服成本。

從羽絨標准價格查詢顯示,11月的90%白鵝絨均價每公斤813元,90%白鴨絨每公斤401元,2023年比2022年同期上漲了25%和16%。

另外,去年開始羽絨服行業對含絨量的要求,改爲了絨子含量。這絨子的成本比以前絨子和絨絲占比變成了絨子占比,提高了保暖性和羽絨服品質,也導致了羽絨服的制作成本增加。

同時,羽絨服行業對羽絨的需求遇到了瓶頸。鴨絨的供應比往年少了。這主要是養殖戶養鴨的數量減少,活鴨數量的減少,使得鴨絨的供應量也在減少之中。

至于養鴨數量的減少原因。則是因爲鴨苗的價格上漲,以及飼料的漲價。原本鴨苗價格每只再3元上下。這個價格十幾年來比較穩定。但去年開始,鴨苗的價格一直在高位,甚至漲到過每只6元到7元。在原有養殖預算不變的情況下,養殖戶只能養殖原本正常年份一半的養殖量。而飼料的價格也比往年漲了500元以上。這都從側面打擊了養殖戶飼養的熱情。

養鴨成本升高,但售賣價格卻幾乎原地踏步,如此減少的自然是養殖戶的資金。所以養殖戶們的養殖熱情幾乎停滯。

鵝絨市場的漲幅比鴨絨更大。而鵝絨的漲價,主要來自于鵝肉價格的上漲。而鵝絨價格的高位,也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拉高了鵝價。

2017年之前,是羽絨服大面積占領市場的年份。但從2017年開始,羽絨服市場萎縮嚴重,每年羽絨服的總産量都在降低。産量下降的同時,羽絨服的均價卻一直都在上漲的路上。人們對羽絨服的樣子、保暖性等有了進一步的要求,羽絨服企業也開始想著高品質和高端化的路子演化著,只不過這個剛過去的冬天,讓這種沖突外溢的更明顯,才上了“熱搜”而已。

您對羽絨服的漲價的同時,又大規模裁人怎麽看呢?對于漲價後的羽絨服,您在下一個冬季時候會做出什麽樣的選擇呢?歡迎留言,一起參與討論。

0 阅读:0

鋤禾農村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