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對沙特出售導彈,美國知曉後爲什麽並未阻攔

淩高談過去 2024-04-08 10:35:04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

蘇聯解體前夕,中國向沙特出口東風導彈,美國罕見沒發難。

2014年4月29日,在沙特阿拉伯的國防閱兵式上,首次也是迄今爲止唯一一次,公開展示了1988年從中國秘密進口的兩枚東風-3彈道導彈。

然而,這枚導彈從敲定到購買其實並不是什麽秘密,美國的媒體報紙甚至很快就報道了這條信息。可直到二十多年以後,沙特才讓人們看到這枚東風3導彈。

這到底是爲什麽呢?中沙導彈交易的過程又是怎樣的?

沙特阿拉伯作爲世界上最大的國防開支國,它從多個國家采購武器,過去主要從美國進口。

但隨著2018年記者卡舒吉之死,以及歐佩克和石油爭端的不斷爆發,沙特與美國的關系日益緊張。

因此沙特正積極尋求武器來源的多樣化,而中國現在被認爲是沙特的首要選擇。

據稱,沙特在2022年11月中國珠海航展後,購買了價值40億美元的武器,這一銷售額遠大于他們之前的軍火交易。

實際上,兩國已經不是第一次進行軍火交易了,1988年沙特就買過中國的導彈。

那時候的沙特阿拉伯因爲伊朗和以色列的虎視眈眈,戰戰兢兢。沙特也不相信國內軍隊的安保力量,因爲這些軍隊熱愛起事造反,根本不能作爲對外抗衡的力量。

爲了尋求安全感,沙特先是找到了美國,希望購買更多可靠的武器。但被無情的拒絕了。

而美國拒絕沙特請求的原因,是美國在中東必須要做到平衡,盡管美國是沙特的主要武器供應國,但由于國會的反對,他們無法向沙特出售更多的武器。

當負責溝通的班達爾將這個消息傳回國內時,沙特人開始思考:在不提出限制性條約的情況下,如何快速找到一個能夠提供這種武器的國家。

沙特國防空軍司令蘇丹王子將目光放在了中國,但當時中沙尚未建立外交關系。

1986年12月,中沙代表開始在沙特南部的一個空軍基地進行秘密談判。在此期間,雙方起草了一個代號爲“玉”的秘密項目大綱。

1986年,中國成功研制了東風3中程彈道導彈,並投入了戰略任務。東風3可以攜帶一枚百萬噸級核彈頭。當時這個射程最遠可以達到4000公裏。

這種射程的導彈,能夠攜帶核彈頭到達中東任何地區,這對沙特來說,就相當于擁有了不可撼動的震懾感。

這筆交易沙特也沒瞞著美國,並且已經向美國承認他們正在購買導彈。沙特也向美國的最高層明確保證:沙特沒有,也不打算獲取任何核能力。

當時的中國政府也已明確表示,不會向任何政府出口核武器。

盡管如此,美國政府認爲,獲得這樣的導彈系統,不符合中東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利益。當時的裏根政府報告稱,正在積極努力尋求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

據稱,當時的中國向沙特戰略導彈部隊出售了幾十枚東風3導彈,但沒有核彈頭。

這次交易後,沙特一直不肯透露一些購買的細節,並且導彈直至2014年才對外展示。

那麽,購買途中發生了怎樣的波折?

2

蘇聯解體前,沙特找到中國購買導彈,美國得知後竟然沒阻止。

中東地區由于長期的宗教和利益紛爭,導致沖突不斷,沙特阿拉伯身處這樣的複雜條件下,手裏沒有武器,根本無法保全自己。

有遠射程的導彈,在任何時候,無論發射不發射,都是可以震懾對方保護自己的利器。所以,他們看中了中國的東風-3導彈,並且積極尋求合作。

那麽,中沙的這筆交易有何內情?這又對以後中東局勢的發展帶來了哪些變化?

過去,沙特阿拉伯並不想引起人們對其導彈部隊嶄露頭角的注意。法赫德的前任沙特國王哈立德80年代的中國之行,以及隨後的運輸活動,都是秘密進行的。

盡管出售導彈、沙特新建導彈基地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但沙特官員從來都閉口不言此事。

1987年,沙特國防空軍司令蘇丹王子來到中國,目的就是爲了了解中國的武器。

而中國非常慷慨,讓沙特一行看到了真實的東風3,而沙特一行人,就是第一次親眼目睹東風3的外國人。

談判進展非常順利,下半年雙方就敲定了訂單。

爲了讓沙特軍隊熟悉新武器,沙特在沙漠中建立了一個秘密訓練基地,那裏的軍官和士兵需要接受中國方面的培訓。

期間還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因爲東風3導彈項目需要保密,軍隊在秘密基地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一些軍人的家人問蘇丹王子,他們的丈夫是否被派往阿富汗作戰。

甚至一些軍人的妻子認爲,自己的丈夫已經去世,並懇求蘇丹王子正式通知他們的死訊。

盡管東風3的精度無法與後來更先進的相比,但達到兩噸重的常規戰鬥單元的殺傷力,也是相當可觀的。

1988年4月6日,就在中東一些國家仍在就此事無休止地爭論時,中國官方媒體正式公開了此事,承認中國將導彈賣給了沙特。

2014年4月29日,沙特皇家戰略導彈部隊,展示了中國制造的東風3中程彈道導彈。

沙特阿拉伯舉行的最大規模的演習,即2014年沙特軍隊演習結束後,在哈法爾·巴廷空軍基地舉行了一場閱兵式。

這裏靠近科威特和伊拉克的邊界,向來自巴林、阿聯酋和科威特的客人,展示了該國最高機密的戰略導彈部隊的兩個彈道中程發射車。

這次軍事演習和官方展示,清楚地顯示了沙特對美國、伊朗和伊拉克的震懾。

那麽,擁有了導彈的沙特,在中東的地位經過了怎樣的轉變呢?

3

蘇聯解體前,中國向沙特出口了東風-3導彈,改變了沙特在中東的地位。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中沙完成了一筆價值35億美元的軍火交易。當時西方媒體得知此事後曾有過諸多猜測,以爲中國還向沙特出口了核武器。

但中沙兩國都否認了此事。雖然最後導彈成功運到了沙特,但這個過程想必充滿了艱辛與未知。畢竟當時的美國即將贏得冷戰勝利,只要他們想,也許就能讓這筆交易泡湯。

那麽,爲什麽美國最終沒有阻止這場交易呢?當時的美國究竟有什麽陰謀?

說到沙特購買東風導彈以及當時的年代背景,最需要提到的一件事,就是美國在中東石油大國伊朗和沙特之間的斡旋。

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之間的雙邊關系,因爲幾個地緣政治問題而緊張,例如對地區領導地位的渴望、石油出口政策,以及與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關系。

從1987年到1990年,雙方的外交關系暫停了七年。

二戰結束後,當時的蘇聯支持伊朗新成立的兩個國家,阿塞拜疆人民政府和馬哈巴德共和國,但都在1946年的伊朗危機中崩潰。

這場戰後對抗,使美國完全進入了伊朗的政治舞台。隨著冷戰的開始,美國迅速采取行動,將伊朗轉變爲自身的盟友。

但是在1979年2月,蘇聯成爲第一個承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國家。

兩伊戰爭期間,它又向薩達姆提供了大量常規武器,使得後者很快成爲蘇聯的盟友。

而對伊朗,蘇聯同樣給出了支援,伊朗被美國武器禁運,蘇聯就通過朝鮮,轉手再給伊朗。

兩伊戰爭期間,由于伊朗和伊拉克越來越傾向于使用其武器庫中的導彈攻擊對方的城市,這進一步激起了沙特對導彈的興趣。

伊朗不時威脅要對包括沙特阿拉伯在內的,支持伊拉克的阿拉伯海灣國家采取軍事行動。

沙特方面認爲,擁有一套能夠打擊伊朗境內目標的導彈系統,將促使伊朗慎重考慮使用其蘇聯制造的導彈來擴大海灣戰爭。

戰後在1989年,伊朗與蘇聯達成了武器交易。到1990年代中期,俄羅斯已經同意繼續發展伊朗的核計劃,並計劃完成布什爾核反應堆的建設,該核反應堆已被推遲了近20年。

從這些曆史事實來看,伊朗和蘇聯走得更近,而沙特阿拉伯作爲伊朗的死對頭,自然與蘇聯關系比較淡。

作爲當時世界的超級大國,蘇聯向戰鬥的雙方都提供了武器,因爲蘇聯想要和美國抗衡在中東的力量部署。

1991年,美國殲滅了伊拉克軍隊,向整個中東地區發出了美國軍事統治的信號。

任何敢于反抗美國的中東國家,都將招致美軍的憤怒。在隨後的幾年裏,美國通過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進一步強化了這一信號。

兩伊戰爭結束後,沙特阿拉伯支持的伊拉克被美國收拾了。所以在沙特看來,盡管長期依賴美國進口武器,但那時候是不可能的了。

另外在中東地區,美國最喜歡的盟友是以色列。以色列仗著美國的支持,總是能在各種沖突中撿便宜。

如果說沙特和伊朗是死對頭,那麽沙特和以色列的矛盾更多,只是沒表現出來而已。

以色列向來在美國、歐洲等大國中擁有很高的支持率,作爲回報,以色列的高端武器和先進的情報系統,都使得這個小國家擁有非比尋常的實力。

當然,英美國家也需要依靠以色列在中東的強大地位,來控制自己在中東的資源,保持中東的平衡。

這樣看來沙特真得非常尴尬,不前不後,能夠團結的力量非常少,能夠失去的盟友非常多。

沙特依然忌憚于伊朗在中東的囂張,且並沒有什麽辦法來說服美國國會出售導彈這種超級武器。

好在,沙特國王在80年代曾秘密訪問過中國。盡管中國當時很落後,但是研發出了東風導彈,威力很猛,正是沙特所需要的。

1971年基辛格訪問中國後,中國已經逐漸脫離開蘇維埃,開始向美國靠攏。彼時的蘇聯已經出現了解體的端倪,已經無法與當時的美國強大的國力抗衡。

在這種背景之下,沙特這時候的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

而當沙特購買了中國的東風導彈之後,美國也只是做了一些簡單的報道,並沒有對此進行過多的解讀,因爲美國已經默許這種交易。

對美國來說,沙特向中國購買導彈,總比向自己的死對頭蘇聯購買導彈,要讓人放心得多。

並且當時的記錄顯示了,中沙雙方都承諾了不發展核武的契約。

這對美國來說,國會的壓力小了,沙特這個必須維護的中東小弟也得到了想得到的,何樂而不爲。

盡管兩伊戰爭的結束,可以說是對美國在中東地區力量的鞏固,並且沙特得到了這種軍事好處。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例如在整個反恐戰爭期間,沙特與美國攜手合作,幫助擴大他們的共同勢力範圍。因此,沙特也是美國反恐戰爭期間的重要資助者。

然而,在敘利亞和阿富汗的恥辱性失敗之後,美國與沙特的關系也逐步惡化。美國不再像2001年那樣有能力支持沙特了。

當時美國面對的是破産的蘇聯,但他們還來不及高興,就開始意識到了當初那個和在軍事技術方面,都落後西方30年的中國,居然悄悄崛起了。

畢竟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中國軍隊的實力何國防力量已經逐步壯大。即使是建國初期,美軍都沒法從中國軍隊手中討到便宜。

因此,美國意識到中國的實力逐漸強大後,戰略重心開始偏移到亞太地區,時刻擔憂中國會威脅到他們。

所以他們對沙特雖然還保持著關注,但大多數時候都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

直到現在,沙特一直也在向中國購買武器。中國也成爲中東地區的一股和平力量。例如在2023年3月,在中國的斡旋下,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同意重新建立關系。

不同于美國的杞人憂天,我國一直以和平爲主,自然不會懼怕任何威脅。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爲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