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戰將率軍打穿敵軍陣營,被包圍三天成功突圍,戰績震驚衆人!

淩高談過去 2024-04-05 21:28:48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01

著名戰將率軍打穿美軍,被包圍三天後成功突圍,戰績震驚衆人。

抗美援朝期間,我軍曾創造過許多以弱勝強的傳奇戰績。其中著名虎將吳瑞林,更是在第一次戰役中,指揮手下大將立下輝煌戰功。

這位大將在接受上級任務後,竟然把敵後穿插打成穿插敵軍。甚至在面對敵軍的包圍時,他依然能夠殺敵無數成功突圍。

可吳瑞林究竟是如何指揮作戰的呢?他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都經曆過什麽?他手下的大將又是何人?

吳瑞林是我國早期老革命家之一,大授銜時被中央授予開國中將軍銜,其立下過功勞可謂不小。

他出生于1915年,自幼在四川省巴中地區某處貧困鄉村長大。在那個混亂的革命時期,許多人都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

吳瑞林的童年亦是如此,直到革命思想傳入四川等地時,他的人生命運才開始發生改變,並正式開啓自己的軍旅生涯。

1932年,吳瑞林正式加入紅軍,並與徐向前元帥結識,在征兵問題上留下一段有趣的故事。

當時,徐向前元帥對吳瑞林進行鼓勵說:“以後在巴中地區,你還要動員更多人加入紅軍。能動員多少人,你就可以指揮多少人。”

在得到命令後,吳瑞林立刻行動,竟然在短短十天之內,就拉起一支五百多人的隊伍,並成功組建先鋒營,擔任起營長的職務。

沒過多久,吳瑞林又陸續聚集一千七百多人,將自己的營級隊伍擴充爲團級,職位自然也晉升爲團長。

在之後的歲月中,吳瑞林不斷地累積實戰經驗,還曾前往過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進修過。

完成相應的學業後,1938年間,吳瑞林便已經成爲魯中軍區的分區司令員,擔任起軍隊中高級領導幹部的職位。

抗日戰爭時期,吳瑞林在魯東南抗日根據地做出過突出貢獻,爲打擊日軍後方運輸線,設計過許多優秀的作戰方案。

吳瑞林作戰勇猛,敢打敢幹,經常在戰鬥中與敵軍殊死搏殺,建立過許多豐厚戰果。

1940年5月,吳瑞林在“三戰楊家橫”的戰役中,因爲戰況激烈不幸負傷,導致身體殘疾。

在艱難的抗戰時期,吳瑞林就靠著一條腿與敵人展開激戰,依然率領部隊在山區艱苦奮鬥,粉碎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掃蕩戰略。

也是從此時開始,吳瑞林又多出一個響亮的綽號,名爲“吳瘸子”。每當有人提起這個稱號時,心中都會懷揣著敬仰之情。

解放戰爭期間,吳瑞林在東北地區深得上級領導器重。尤其是在攻打遼甯營口大石鎮的作戰中,他還創下過一個師殲敵一個師的典範軍事案例。

1948年11月,平津戰役爆發期間,吳瑞林指揮部隊穿插占領國民黨陣地,不僅堵住敵人南逃之路,還一舉收繳106輛先進坦克,開創了解放軍的一段紀錄。

在與國民黨軍作戰期間,還有敵方將領曾經說:“如果在戰場上遇到吳瘸子,一定要萬分小心。否則,你就很可能變成瘸子。”

新中國成立後,身經百戰的吳瑞林並沒有松懈下來。他接受上級任命後,又奔赴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建立了更偉大的功勳。

吳瑞林率軍參加抗美援朝戰役時,正擔任著第42軍的軍長。他先後參加過多次階段性戰役,以及1951年夏季防禦戰,1952年陣地鞏固戰。

一直到42軍被輪換回國作戰後,吳瑞林才從朝鮮戰場上撤退下來。在他奮戰的兩年多歲月中,也曾爲抗美援朝戰役做出過突出貢獻。

其中第一個具有大型影響力的作戰,當成東線部隊的黃草嶺地區阻擊戰。那麽,吳瑞林又是如何進行指揮作戰的呢?

02

吳瑞林手下大將打穿美軍,被包圍三天成功身退,獲得彭老總嘉獎。

1950年10月,吳瑞林接到上級命令,率領部隊入朝作戰,是首批入朝作戰的四大軍長之一,在彭老總麾下效力。

作爲第42軍的軍長,因爲部隊成軍較晚,彭老總並沒有過于重視這支部隊。所以在第一次戰役中,吳瑞林便被派往東線配合朝鮮人民軍作戰。

而彭老總下達的命令,則是要吳瑞林率領部隊阻擊南朝鮮第一軍團的首都師,以及美國第十軍的陸戰一師。

第四二十軍需要阻止敵軍向江界地區前進,掩護友軍側翼安全,並配合大戰略的攻擊安排。

接到命令以後,吳瑞林率部火速行軍。僅僅一個晚上,該部隊便前進60公裏,奔赴黃草嶺一線進行作戰。

一場惡戰正式爆發,盡管我軍將士英勇無畏,可是在面對美軍強大的火力,吳瑞林的軍事手段也有些施展不開。

美軍陸戰一師的裝備先進,重火力武器充足,火炮類裝備更是我軍的三倍。除此之外,我軍的裝備落後,彈藥補給不足,很難在火力上與敵軍抗衡。

雙方首次交戰期間,42軍並沒有獲得什麽豐厚戰果。志願軍不僅要忍受敵軍的火炮攻擊,還要時刻防備美軍的空襲。

黃草嶺的戰況異常激烈,志願軍在正面的對抗傷亡慘重。幾番交戰下來,吳瑞林意識到美軍的火力太過恐怖,便決定改變戰術進行偷襲。

于是,吳瑞林便找到一名偵察兵,試圖查探清楚美軍的陣營分布,以此來制定詳細的作戰計劃。

經過一番籌備安排後,偵察兵成功打探到敵情,並基本摸清美軍陸戰一師的兵力部署。

吳瑞林當即下定決心,並叫來手下最器重的大將邢嘉盛,對其下達命令說:“我要你帶三個營的兵力,趁著夜色襲擊敵軍後方炮兵陣地和指揮營地。”

邢嘉盛也是我軍著名的戰將之一,他參加革命的時期稍晚,進入八路軍後,作戰極其勇猛,並一路成長爲參謀長級別的高官。

吳瑞林下達的任務可謂艱巨,但邢嘉盛並沒有半分懼色,而是火速進行戰略部署安排,制定詳細的作戰計劃。

邢嘉盛在與其他指揮官商議過後,決定派遣兩個營的兵力吸引敵軍火力。而他自己則准備率軍沖鋒,繞道敵軍後方偷襲炮兵陣地。

1950年11月2日,邢嘉盛趁著夜色率軍沖鋒,一路潛行至美軍陣地,過程竟然出乎預料的順利。

邢嘉盛靠近敵軍陣地查探後,這才發現問題的關鍵。原來是夜晚美軍的防範力量很弱,而且炮兵陣地位于後方,根本沒有什麽警覺意識。

等到邢嘉盛的部隊已經准備好開火作戰的時候,炮兵陣地的美軍還沉浸在夢鄉之中,甚至連防備的哨兵都沒有安排。

對于邢嘉盛來說,這簡直是天賜良機。而且美軍不習慣黑夜作戰,在突然襲擊下肯定難以組織起有效的反擊力量。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邢嘉盛又突然冒出新的想法。他看見美軍的火炮無人看管,簡直就是送到嘴邊的肥肉。

于是,在經過與身邊指揮人員的商議後,邢嘉盛決定派人秘密潛伏進敵軍陣營,將火炮悄悄擡到自己的陣地中。

除去一些較重不好移動的火炮,美軍其余的輕型重火力武器,幾乎都被邢嘉盛的部隊成功搬走。

所有事情安排妥當之後,戰況一觸即發。在邢嘉盛的指揮下,志願軍向敵軍展開猛烈攻擊,劇烈的爆炸聲和槍炮聲接連不斷。

那些在睡夢中被驚醒的美軍,還沒來得及組織力量反擊,便在邢嘉盛的部隊沖鋒下被全部殲滅。

解決掉炮兵陣地的問題後,吳瑞林交代的任務已經完成。可是邢嘉盛卻沒有立刻返回陣營,那麽,他又指揮部隊做了哪些事呢?

03

邢嘉盛所部打穿美軍不幸被圍,吳瑞林親自救援,戰況震驚彭老總。

邢嘉盛完成上級交代的命令後,卻不滿足于當下戰果。他發現美軍防備力量松懈,很適合乘勝追擊,擴大戰果。

在這樣的背景下,邢嘉盛繼續率軍追擊。在襲擊美軍炮兵陣地後,敵軍的防備依然有些遲鈍。

邢嘉盛直接打穿敵軍,又與敵軍七團一營展開激戰,直接擊斃幾十位美軍,摧毀武器彈藥若幹,給敵人造成嚴重打擊。

直到天色逐漸明朗,美軍才逐漸聚集齊兵力,開始尋找邢嘉盛所部,試圖對其進行殲滅攻擊。

然而,早有准備的邢嘉盛已經搶占敵軍後方陣地,並築造起簡單的防禦工事。在一切准備完成後,敵軍剛好派出一個營沿途追擊。

潛伏在高地上的邢嘉盛見狀,又一次把握住戰機。他按著敵軍的前進路線,出其不意地打出一場伏擊戰。

邢嘉盛所部占據高低,根據有利形勢向下發起沖鋒。一場交戰下來,美軍便産生一百多人的傷亡,還有三十多人被活捉。

獲得最新戰報以後,敵軍指揮官憤怒不已,准備調集重兵對邢嘉盛所在陣地進行圍攻。

面對邢嘉盛的一個營兵力,美軍竟然聚集一個團的武裝,開始朝著高地進行火力轟炸和沖鋒攻擊。

敵軍攻勢猛烈,邢嘉盛陷入重圍。面對如此險境,他依然在率領部隊頑強抵抗,沒有讓美軍成功拿下陣地。

激戰一天之後,邢嘉盛又利用在敵軍手裏獲得的電台,與軍長吳瑞林取得聯系,請求友軍支援。

在得知邢嘉盛創立的豐厚戰果後,吳瑞林又驚又喜,急忙調集部隊吸引敵軍火力,試圖在外圍打開突破口。

邢嘉盛所部死戰不退,與敵軍血戰三天三夜後,終于打開突破口,與主力部隊會合,成功返回營地。

高強度的指揮作戰令邢嘉盛精神異常疲憊,在見到吳瑞林的第一時間,他連開口複命的力氣都沒有,而是虛弱地跪倒在地,令所有戰士感動不已。

在吳瑞林的指揮下,邢嘉盛將“敵後穿插”打成“穿插敵軍”。這種戰果,更是令彭老總十分贊歎,並對其提出表揚。

邢嘉盛所部被記集體一等功,而他本人也榮獲一等功。在這場戰役中,吳瑞林也獲得彭老總的重視,對四十二軍都進行了通電嘉獎。

除此之外,吳瑞林還在戰鬥中研究出一套“詐唬戰法”,並受到毛主席的認可和表揚。

原來,吳瑞林利用地理優勢,在山縫巨石中安放炸藥。等到美軍坦克部隊行進時,志願軍便點燃炸藥,利用巨石優勢襲擊敵軍。

面對這種戰法,美軍根本無從下手,還以爲志願軍獲得了什麽新型武器,甚至幾個小時沒敢再度進軍。

吳瑞林便利用這種辦法,爲友軍爭取到充足的時間,西線圍殲敵軍的計劃很可能會功虧一篑,造成意想不到的結果。

此次戰役過後,吳瑞林又陸續參加多場戰役,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打出赫赫威名,令敵軍聞風喪膽。

正是因爲吳瑞林出色的指揮,幾番戰鬥下來,基辛格也曾毫不客氣地稱贊說:“美國將軍聽到吳瑞林的大名就感到頭疼,就連麥克阿瑟和李奇微也對其十分忌憚。”

1952年10月,吳瑞林率部回國,金日成還特意挽留,與其在平壤交流暢談一月有余,這才開始安排宴席爲其送行。

吳瑞林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表現,充分展示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堅定的革命信念。

他不僅善于捕捉戰機,而且敢于創新戰術,以智取勝,爲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吳瑞林回國以後,也依然在爲國家軍隊的發展做著貢獻。他在1959年結束了陸軍的指揮生涯,開始爲訓練海軍進行努力。

在晚年生活中,吳瑞林雖幾經波折,但還是將余生的力量都奉獻給了海軍事業。他見證了新中國的發展,也過上了平穩的生活。

1995年4月21日,吳瑞林在北京病逝,享年80歲。他光輝的軍旅生涯,也成爲曆史的一頁篇章,永遠流傳。

吳瑞林的一生充滿了戰鬥與榮譽,他的故事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傳奇,更是新中國從建立到強大過程中無數英雄兒女的縮影。

他們爲了國家的獨立和人民的幸福,不懼生死,英勇鬥爭,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書寫了輝煌的篇章。

他的事迹,激勵著後來的戰士們不斷前進,爲國家的繁榮和民族的複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吳瑞林的故事,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曆史,更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精神的象征。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爲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