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街頭,來自湖南的“古筝女孩”展現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湖南國際頻道 2024-05-14 11:29:12

在法國巴黎、裏昂等城市街頭,行人時常會爲一個中國女孩駐足——

初見,她身著漢服、挽著發髻,用古筝彈奏著美妙的樂曲;細聽,她的指尖下流淌出的不僅有《漁舟唱晚》等傳統曲目,還有《青花瓷》等華語流行歌曲改編,讓人驚喜的是,《Rolling in the deep》等外文歌曲,在這一中國傳統樂器的演繹下,也有了別樣的味道。

女孩名叫彭靜旋,是來自湖南懷化的“95後”旅法留學生。在社交平台上,她是粉絲總量超2000萬的博主“碰碰彭碰彭”;在音樂世界裏,她背著古筝去表演,摸索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文化交流之路。

“在曲子中聽到了流水、鳥鳴”

彭靜旋7歲開始學習古筝,2017年從武漢音樂學院畢業,前往法國波爾多第三大學讀研究生,主修音樂學專業。

波爾多藝術氛圍濃厚,閑暇時,彭靜旋喜歡在街頭看當地藝術家表演。

“法國的街頭文化很多元,可以看到有人演奏小提琴、豎琴等樂器,還有街舞、芭蕾舞等表演。”彭靜旋說。

看了幾次下來,彭靜旋只想自己的手邊有古筝,能馬上坐下來彈上幾曲。

▲彭靜旋在法國巴黎街頭表演古筝(2023年3月攝)。新華社發

下一年的新學期,彭靜旋從國內運來古筝,精心挑選曲目,開始在街頭彈奏。從那之後,曆史悠久的波爾多大劇院廣場前,出現了一個穿著漢服、戴著面紗的東方女孩,她撥弄琴弦,時而清脆、時而渾厚、時而悠揚的音樂自在流淌。

“第一次表演時,因爲低著頭,沒感受到有觀衆。”彭靜旋說,“而我彈完之後一擡頭,看到很多觀衆遠遠地圍了一大圈,幾乎把大廣場占滿了。”

“請問你是中國的仙女嗎?”現場有小朋友這樣問彭靜旋,讓她感到非常驚喜,“還有老人家聽完告訴我,他們在曲子中聽到了流水、鳥鳴。”

熱烈的反饋給了彭靜旋鼓勵。

她堅持每7-10天進行一次街頭表演,“每一次街頭演出,我都會把它當成一個‘國風秀’。”彭靜旋說。

用視頻記錄“浪漫具象化”的每個瞬間

2018年9月,彭靜旋發布了第一條在法國街頭彈奏古筝的視頻。在她發布的視頻裏,人們總能看到一些微小卻暖心的細節,那是音樂帶來的浪漫。

在一次演出中,彭靜旋發現一個外國小夥在跟媽媽視頻通話。“當時我不知道他在幹什麽,演出結束之後他慢慢湊過來,給手機另一端的媽媽展示。”彭靜旋告訴他們,這個樂器叫古筝,又輕彈了一小段,電話那頭小夥的媽媽非常開心。“後來我在看拍攝花絮的時候,還是很感動。”彭靜旋說。

▲彭靜旋與大提琴家菲利克斯合作演出(2023年11月攝)。新華社發

去年冬天,彭靜旋邀請法國大提琴家菲利克斯一起合作。一個是低頻濃厚的線狀樂器,一個是高頻清亮的點狀樂器,在陽光明媚的下午,一首《浮光》在裏昂街頭奏響。

演出到了後半段,現場一對中年夫婦跟著節奏跳起了探戈,舞步輕緩,音樂也變得更加溫柔。“觀衆跟著演奏起舞,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

這條視頻在B站的浏覽量超過160萬,一條網友留言獲得高贊:“給我觸動很大的除了音樂本身,還有就是看到路過的每一個人臉上露出的平和笑容。”

點滴經曆讓彭靜旋更加堅定了“弘揚傳統文化、記錄美好故事”的初心。她不斷突破創新,與國外鋼琴家、吉他演奏者、芭蕾舞者等跨界合作。她走向更多、更遠的地方,“帶著古筝去旅行”系列視頻記錄了她在意大利、瑞士、西班牙等國家的表演經曆。

“情筝意切”的交流合作

“古筝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樂器。”彭靜旋說,“我想通過現場演出傳遞中國的傳統文化之美,這種美是可以與其它文化共同繁榮的。只有我們互相尊重彼此的文化,才會加深對彼此的了解。”

在彭靜旋的視頻中,有一個在法國尼斯與街頭鋼琴藝術家的合作作品,被網友親切地形容爲“兩琴相悅”“琴筝意切”。

這一次音樂“碰撞”是彭靜旋帶著古筝去尼斯旅行時,遇見街頭鋼琴藝術家後的突發奇想。

“在合作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音樂的‘和而不同’,我們都在慢慢摸索,在對方的樂器有特殊音色時作出旋律上的配合,交替引導和聲或和弦的走向,最後達成默契。”彭靜旋說,音樂在碰撞中交流、融合、促進。

“未來我計劃跟我的法國老師合作,將古筝跟豎琴做一些結合,也會探索古筝與電子音樂相結合,創作一些曲目。”彭靜旋說,她還計劃在法國開一場“國潮秀”,將武術、唢呐以及漢服秀都融合起來。

監制/任帥

主編/谌偉春

編輯/李蕾蕾、劉與晗

來源/新華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