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國已爲持久戰做好准備而美國卻沒有

一杯紅塵醉 2024-03-03 19:56:31

一國在戰爭中的持久能力核心是什麽?制造業或者說工業生産能力無疑是標准答案。最近,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表示,中國通過把自己打造成爲世界工廠而崛起爲全球性的強大國家。而當下,中國正在打造另一項令人側目的工業能力,而這種能力的擴大,將會直接惠及中國的軍事力量,而這種能力,就是成爲世界造船廠。

2023年,中國商業造船産能超過世界總造船産能的50%,中國造船業遙遙領先于任何有一個國家。西方國家也曾經大規模建造船只,尤其是當年帝國興起,全球貿易蓬勃發展的時期。但是現如今,西方造船業早已沒落不堪,整個歐洲的商業造船産出不足全球産能的5%,而那個依然穩坐世界第一寶座的美國,在商業造船領域更是毫無建樹。當前的世界造船業産能,除了中國占據絕大多數外,剩余産能主要來自于韓國和日本的造船業。

研究海洋競爭的美國高級研究員表示:“中國造船業規模幾乎深不可測,中國造船業讓美國的同行相形見绌的程度簡直讓人難以置信”

中國已經將自己打造成爲了一個造船帝國,這標志著中國正在從一個大陸型國家向海洋強國的方向發生曆史性的大轉變。而這種轉變的意義不僅僅表現在商業上,對于重塑未來世界秩序,並在戰爭時期戰勝中國的對手,造船業都會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從這個角度上說,造船業在國家競爭層面,已經成爲了一項重要的戰略資産。

中國的大型造船企業,在爲世界各地的客戶生産集裝箱船,郵輪和散貨船的同時。往往也在爲中國海軍打造軍艦。蓬勃發展的造船業,有數不清的訂單像雪片一樣紛至沓來。

未來訂單方面,中國企業在這一領域幾乎斬獲了世界訂單的六成,也因此,這些造船廠正在進行大規模擴張,並同時培養大批造船業産業工人以及更加龐大的造船業供應鏈體系。

中國海軍發展規劃人員,已經利用中國造船業這一優勢,建立起了一支世界上按照軍艦數量計算,規模最龐大的海軍。中國海軍的規模未來還會持續擴大,這對于中國實現更大的海上目標,向海外投射更多的力量,保護中國海外資産和海上貿易通道至關重要。

相對于中國造船業的蓬勃發展,美國曾經興旺的造船業早已萎縮得不成樣子,商業造船行業已經無法生産數量可觀的船舶。而美國現有的幾家造船廠唯一的大客戶,就是美國海軍。因爲訂單數量太少,美國造船企業一直面臨著原材料積壓,技術工人不足等問題。

因爲美國造船業訂單持續萎縮,造船業産業鏈也在跟著萎縮,爲美國造船提供支持的供應商正在持續減少,比如曾爲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建造軍艦上層建築複合材料的企業因爲訂單數量太少早已破産,這導致美國新建造艦船必須放棄相關材料的應用,或者向日本或者韓國,中國同行采購這些材料,這導致美國造船業一直存在成本嚴重超支的問題。美國軍艦老是出現成本管理混亂的現象背後,實際上是整個美國造船産業鏈沒落導致的。

對于軍艦造價成本飙升的問題,美國海軍少將,擔任美國海軍項目的執行官安德森去年五月在美國國會小組會上表示:中國之所以可以以低廉的價格大規模生産軍艦,主要受益于龐大的商業造船産業鏈。而美國政府必須獨自承擔艦船和基礎設施的所有費用。這段話所表述的意思非常明確,中國海軍采購艦船,只需要承擔艦船采購費用即可,而美國軍艦采購還要同時養著整個造船産業鏈。基于商業造船的巨大産能,中國在軍艦成本上,相比美國有巨大優勢。

如果未來某一天,中美兩國爆發曠日持久的戰爭,中國的造船業將賦予中國海軍明顯的優勢。中國造船廠的規模優勢可以在戰時,爲軍隊快速生産,替換戰損的船只,並將更多戰爭中受損的船只修複。一如美國二戰中只用三天時間,就可以將受損嚴重的航母修複一樣。美國在二戰時期,也曾經具備中國如今的造船能力,在滿足美國海軍需要的同時,還爲同盟國家快速生産了足夠數量的船只,生産速度遠超德國和日本海軍擊沉盟軍艦艇的速度

而現如今的美國造船業,甚至連和平時期的需求都難以滿足。潛艇的維修往往因爲進度推遲而不得不停在港內。幾年前在中國南海嚴重受損的海狼級核潛艇,至今都沒有傷愈歸隊就是最好的說明。修潛艇存在嚴重的推遲,新建潛艇的進步也明顯落後于美國海軍的計劃。美國防部官員表示:美國海軍預算部門每年可以爲兩艘新的弗吉尼亞級潛艇完成撥款,但是每年海軍只能接收到1.4艘,進度上落後期望值30%。

這主要是造船廠熟練技術工人已經嚴重不足,美國大學已經不再開設相關的專業,也爲人才持續減少形成了負面影響。此外,美國造船業還存在幹船塢數量不夠,關鍵設備的供應商太少等困境。這些都嚴重影響到了造船業整體的造艦速度。

針對這種情況,美國的精英人士表示,這是一種令人擔憂的狀況。發生在最近的大規模俄烏戰爭,一旦發生在美國身上,美國將不得不面對當下的困境。原因是俄烏戰爭爆發之初,很多人都會認爲這場戰爭會很快結束。然而事實上,這場戰爭最終演化爲了曠日持久的消耗戰。而消耗戰需要國家工業基礎在背後支撐。

即便是美國的武器工廠正在全力支持烏克蘭,但是美國的武器彈藥的生産速度,一直無法跟上烏克蘭戰場的消耗速度。相對于中國這樣的對手來說,烏克蘭的需求只不過是小兒科。基于此,美國戰略人士表示,美國無論是武器彈藥的生産能力還是造船業的造船能力,都標志著美國並未就與中國開戰做好准備。

就台灣問題,美國專家表示,如果美國有需求介入中國東南的軍事沖突。中國的任務是出動盡可能多的船只抵達並卸載足夠的士兵和武器裝備,而美國的任務則是要阻止中國的這種行爲。這也就決定了,雙方必須盡可能多地摧毀對方的軍艦,以達到阻攔這些軍艦發射導彈的目的。

在這種需求下,作爲軍工科技不相上下的兩個大國來說,雙方比拼的,不再是武器裝備的技術性能,而是雙方誰能夠更迅速地,補充戰損的船只,並將受損的艦船修複,將其重新投入戰鬥的能力。而美國當下的造船業困境,即便是到了戰時,也無法大量增加造船産能,並提供足夠的維修服務。尤其是現代造船業熟練工人的數量不足,嚴重限制了戰時美國造船業的擴産。

美國專家表示,相對于美國難以應付戰損補充和受損維修的問題,中國則完全沒有這種顧慮。僅僅中國在上海附近,長江入海口地區的造船業産能,就集中了大量的造船業産能。集整個西方造船業實力之和,尚不及中國這一個地方的産能。

美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在去年5月份的一份報告中描寫到,長興島正在被打造成爲一個巨大的造船基地,從2005年開始,江南造船廠已經從上海市中心搬到了長興島,滬東中華造船廠也隨後搬遷了過去。

而這些在美國看來超級巨無霸的造船廠,只是中國船舶工業集團這個更大巨無霸之下的一家子公司而已。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才是真正的超級船舶企業,客戶更是包含了全球的航運公司。每年國際買家從中船購買的船舶價值高達數百億美元,這種不間斷的訂貨,決定了中船在世界造船業中的地位。

去年五月,美國衛星圖像對江南造船廠進行了高清拍攝。從圖片中可以看到,繁忙的江南造船廠的船塢內,正在建造的船舶數量超過20艘。僅僅這個數量,就超過美國全國的造船能力。除了商用船舶以外,這20艘船舶中還包含有055驅逐艦和003航母這些中國海軍的核心艦船。

美國有一家專門關注中國造船業發展的研究機構,根據這個機構的研究報告顯示,在過去,民用船只和軍用艦船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界限。建造民用船舶的企業,很難轉型去做軍用船舶。而當下,民用軍用船舶之間的界限正在被越來越先進的造船技術給打破。這意味著,中國每年數千萬噸的造船業産能,理論上是可以轉化爲海軍的造艦能力的。也就是說,當下的中國,只需要將其造船業産能的三分之一轉化爲造艦産能,理論上中國只需要一年,就可以打造出一支史上最強大的海軍艦隊。

對于江南造船廠,國外專家表示,當國外的公司向江南造船廠購買船舶並支付貨款的時候,其中一部分利潤被用在了造船廠的投資上面。而江南造船廠又是一家可以生産軍用艦船的巨無霸,這也就意味著,中國海軍成長過程中所用到的基礎設施,基本上都來自于世界各地的貢獻。

針對這一情況,美國國家安全中心研究員表示:所有從中國購買船只的國家,都在向中國付錢,而中國戰時可以用這些資源用來建造或者維修艦隊需要的船只,這點是最難以讓人接受的。

存量海軍數據方面,當下,中國海軍共擁有戰艦總數量370艘,超過美國海軍。估計到2030年的時候,這一數量將增加到435艘,平均每年增加10艘左右,中國的新銳戰艦越來越先進,比如裝備水平達到藍星第一艦的055萬噸大驅。到2030年前後,中國海軍的成長疊加美國海軍實力的衰退,屆時中國海軍將在總噸位上追上美國。同時,中國海軍戰艦更加新銳,相比美國那些老掉牙的軍艦,技術性能和戰鬥能力都更強大。

相對于中國海軍的快速成長,美國海軍的總規模在將來一段時間內,將會因爲退役軍艦數量超過服役戰艦,而迎來一段時間的實力衰退期。假如在美海軍實力衰退期沒有大規模戰爭,美國只有越過了這一時期,才會迎來海軍的再次成長。

對于美國的研究人士而言,美國海軍相對于中國海軍的優勢安慰也並非一點沒有。比如更好的艦隊平台,例如航空母艦。但是因爲艦艇數量的差距正在被中國越拉越大。也有更多的海軍戰略人士表示,相對于平台和噸位來說,有時候數量優勢也很重要。所以艦隊規模不能總追求高大上,規模優勢也不能忽略。

美海軍部長2023年10月,參加了一座舊金山的造船廠,這裏曾經是美國二戰時期最繁忙的造船廠之一,跟今天中國上海的長興島一樣興旺,是美國海軍強大的象征。這家造船廠在二戰後建造了17艘核潛艇之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關閉了。

美海軍部長表示,曆史證明了一個清晰的規律,沒有一個海軍強國,在同時期不是擁有主導地位的商業海洋強國,這其中,包括在造船業和全球航運業都必須具備強大的實力。

很顯然,美國當下無論是造船業還是航運業都已經被中國遠遠的甩在身後。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一種觀點,說的是美國如果沒有金融霸權撐著,整個全球霸權早就崩塌了。不過金融霸權從來都只能是和平時期盈利的工具,戰爭時期有再多的鈔票,都換不來産業優勢。曾經的英國因産業衰退而跌落神壇,如今的美國也必將重蹈覆轍。這是曆史的必然

在本文的最後,我想說一下我對華爾街日報關于美國並未做好戰爭准備的說法,說點我自己的一點看法。戰爭尤其是海戰,對一個國家的基礎工業能力要求很高。美國當下並不是沒有做好戰爭准備。而是通過産業鏈外遷的方式,換來了美國的金融霸權。而這種霸權的代價,就是閹割自己的戰爭潛力。從這方面看,無論美國怎麽努力,只要不放棄金融霸權,美國的工業實力都會在持續的衰退中無法自拔!

0 阅读:118

一杯紅塵醉

簡介:陶淵明,無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