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市場真魔幻:青梅果農賣8毛一斤,水果店8塊,這錢哪去了?

做過了好夢 2024-05-15 10:18:44
今日熱點

朋友發來一張圖,說他們家的青梅拿去賣,一斤就幾毛錢。他和父親打算明年再也不種青梅了。就算出去打工也比在家種青梅的收入高。他們家是大果園,品質比一般農戶的好,所以都被梅見公司收購了。

嘴上說不幹了,可是摘青梅比誰都積極。即使下著大雨,父親還是穿上雨披去摘。因爲這些青梅更像他孩子,我們不在的時候,是青梅日夜陪伴著他。

如果是品相不好的,梅見的人都不要。很多果農辛苦摘了一天的果子,拿去賣100塊都不到。這100塊錢裏,還有不知道多少久的工時、化肥和辛苦。

福建青梅之鄉诏安,盛産青梅。每一年的青梅季,數以萬計的青梅,被果農摘下來賣給收購果子的人。這些梅子,一部分被用作釀酒,一部分被用來做茶。或者通過運輸,最後送往水果店。

但是,果農們的青梅,一斤才8毛錢。辛苦摘一天可能就賺個一兩百塊錢。無論刮風下雨,氣溫炎熱,果農都必須把青梅摘下來,否則這些青梅都會被打落爛在地裏。

路上都是拉去賣青梅的車輛,即使青梅價格很低。

可是即使這麽辛苦,青梅的價格還是這麽低。近幾年很多家裏有大片梅林的人家,都不願管理青梅,甯願爛在地裏。而選擇外出打工。

冒雨摘青梅的老爺爺

這還是在青梅之鄉。很多人不願管理青梅,是因爲扣除青梅的人工摘下的費用、化肥等,還要虧本。所以很多人把青梅樹砍伐或者種上收益更高的荔枝樹。

有同樣狀況的還有茉莉、李子等等水果。産地收購價都非常低。

收購價才3毛,全家人都在沒日沒夜地摘李子。

網友眉骨:

我們這裏的李子,收購商來收,三角一斤,幾個人累死累活摘,連人工成本都賺不回來,怎麽收的價格這麽低,村裏人甯願爛在地裏也不去賣了。

網友做OK夢:

以前我家種茉莉,摘茉莉花大夏天的上午一家人從清晨到正午就賺四十塊錢,算高産了,有時候才十幾塊錢。

網友滑溜溜:

中國檸檬之鄉也是一樣的情況。

中國的市場太迷幻了,農民的水果賣不起價格,我們卻買不起水果。爲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我特意查了下資料。

1.國內水果的商品果成果率,只有50%-60%,也就是結了200顆蘋果,天氣、管理等問題,最後就豐收了100顆。

2.由于果實易腐易腐,運輸需要較高的保鮮成本。而我國勞動力成本逐年增加。昂貴的運輸成本都要加到水果價格上。

而我國水果的損耗率簡直高的離譜,在流通過程中帶來的損耗就高達30%。也就是說,100顆青梅,運輸後就只有70顆了。

3.雖然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果品生産大國,一年能生産上億噸的水果,但是我國的人均消費總量只有一百多千克,供大于求。

昨天去買水果,老板抱怨爛掉的水果比賣出去的多。吃水果的人還是不夠多。

4.近年來,水果供應鏈出現了一些問題。資本一直在運作。他們爲了獲取更多的利潤,擾亂水果市場的供求關系,在中間流通環節收取高額的服務費;

5.但是無奈我國水果産地和消費地區分布不均。

比如水果産地廣西,盛産各種水果,水果特別便宜。但是吃水果的地區集中在經濟好的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浙江等。這些水果需要跨區長時間運輸到當地去。如果是偏遠地區,運輸成本就更大了。

寫在最後

呼籲我們的政府應加強對我國水果種植業的培育和扶持。像糧食收購一樣,每個水果生産基地,都構建完善的水果供應鏈體系。從而果農的水果能統一被收購,而不是被收購商肆意壓價,賣不出去爛在地裏。

雖然賣不出去,但是說到青梅,果農還是很開心,成就感滿滿。

收購價多幾毛錢,果農或許就可以多交一個孩子的學費,多買幾袋化肥,或換一輛能遮風擋雨的三輪車,或許不用出去打工養活家人,能讓青梅之鄉、檸檬之鄉等重振旗鼓。

改善果農的境地,讓我們普通大衆也能吃得上,物美價廉的水果,這條路任重而道遠!

需要‬屏幕前的每一個‬你‬,伸出‬援助之手!謝謝‬!

更多往期精彩文章推薦:

0 阅读:0

做過了好夢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