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冰|藍色太陽·青花瓷畫展

文化視野 2024-04-21 16:07:41

前言

青花繪畫性的探索

——評楊冰的青花藝術

文/呂品田

(中國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導)

楊冰的青花藝術創作經驗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這種普遍意義在于,它提示了一種將中國傳統審美經驗以及體現傳統材料特點和工藝特征的表現技藝,與當代社會生活和審美理想完美結合的可能性。她的作品既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中國審美氣息及美學精神,又具有鮮明的時代感,令人耳目一新。楊冰的青花藝術作品,格調清新,筆風雅潤,展現著青花特有的韻致和美感。她在保持和發揮青花自有藝術特質以及審美品格等方面做得特別好,不像時下有些藝術創作,爲了刻意的創新而違背藝術規律、削弱藝術自身的品格特質, 以致得不償失。

楊冰的作品保持了傳統青花的純正氣質、 韻味和形式美感,然而她筆下的藝術形象又和傳統青花的風格樣式有著明顯的區別,她引入了具有強烈現代感的構成手法。通過對青花繪畫語言要素的提煉,如對分水落筆之點的強化以及均勻排布的處理等。楊冰找到了支持構成格式的表現形式,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這種表現形式和表達方式很有個性,是我以前沒有見過的。她以獨特的傳統元素提取和表現形式的強化,加上現代化的構成格式處理,突出了青花在人們印象中的清潤審美品格,使得她的青花藝術別具一格,呈現雅致甯靜的脫俗氣質。在當代陶瓷繪畫藝壇上,這樣的創新推進是特別可貴的。

鍾蓮生老師現場觀展

如今,一些陶瓷藝術家正在致力于陶瓷繪畫的獨立發展, 景德鎮陶瓷大學的鍾蓮生教授就是一位積極的倡導者和成果卓著的實踐者。他一直強調陶瓷繪畫在藝術領域的獨立地位,並爲這一目標而不懈努力。當然,陶瓷繪畫的獨立發展不會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憑空實現,它有賴于深厚紮實的實踐基礎和經驗積累,有賴于一大批陶瓷藝術家共同努力,需要大家對陶瓷繪畫語言進行系統的歸納、總結和提煉,以至對陶瓷繪畫自身規律性和藝術特質有清晰的認識和明確的把握。只有這樣,陶瓷藝術家才能夠高度自覺地張揚陶瓷繪畫不可替代的審美價值,從而爲之贏得獨立發展的空間和地位。楊冰的工作無疑爲這種發展前景提供了一則有感染力的注釋。她的青花藝術不僅具有擺脫裝飾依附性的很強的繪 畫性,而且,更重要的是,這種繪畫性同時又深切地關聯著歸屬于“青花”的材料性和工藝性,以至呈現出無法爲其他繪畫樣式所取代的獨特美學品格和氣象。

我想,有衆多像楊冰一樣的陶瓷藝術家共同努力,陶瓷繪畫一定會以獨立的藝術形態和獨特的美學品格鮮明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趙傳玉老師現場觀展

雅韻隨心 冰畫如詩

一一記楊冰教授的青花藝術

文/趙傳玉(景德鎮陶瓷大學教授)

李白“雲想衣裳花想容……”的詩句是多麽的富有想象力啊!詩人把尋常事物賦予了情感和奇妙的想象便令人叫絕。花花草草的世界是多麽的平凡普通和司空見慣啊,畫家們卻能夠把這種平凡變成藝術而永存。徐熙的《玉堂富貴圖》、吳炳的《出水芙蓉圖》、吳昌碩的《牡丹圖》、齊白石的《牽牛花》、莫奈的《睡蓮》、梵高的《向日葵》、皆化平凡爲神奇。觀楊冰教授的青花藝術更使我想到了法國著名的畫家薩賀芬的藝術,薩賀芬雖然是一個身份卑微的仆人,但是她猶如美神維納斯下凡附體一般,她心隨所願,執著地癡迷于花卉的世界並畫了出來。她的畫來源于現實卻高于現實,體現了人類主觀的神奇表現,這是她作品最難能可貴之處,也是現代繪畫藝術的真谛,就如同平凡的文字被詩人化作優美的詩句。

楊冰教授也如同美神附體一般,心隨所願,用她美的內心把人間的花花草草綻放在她的青花藝術之中。中國古代畫論中有唐代畫家朱景玄在《唐朝名畫錄》中提出“神、妙、能、逸”的四品論,其中逸品爲“筆簡形具 得之自然 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極符合楊冰教授的作品氣質。謝赫六法之于楊冰作品也有其心得體會。楊冰教授有家傳,又受過正規的美術教育,對現代藝術有充分的認識和理解,也長期與夫君陸軍先生探討繪畫藝術,最主要的是她具有藝術的天賦和對藝術的獨特感悟,以及勤奮不懈的創作表現,成就了她高雅的藝術,即如雅韻隨心,冰畫如詩也!

楊冰,1957年2月生于江西省贛州市,安徽長豐人。1982年1月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大學雕塑專業,2000年于該校雕塑碩士結業。現任景德鎮陶瓷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江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景德鎮女陶藝家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女陶藝家協會會員。擅長陶瓷青花裝飾藝術。作品獲全國陶瓷大展金銀銅獎多項,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在藝術創作的世界中,她對陶瓷原材料、釉料、創作技法及創作理念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不斷實踐、深刻理解。在形式語言上,充分表達內心情感的同時,又與器型達到完美的結合,這種“物我合一”“心手相忘”的境界使現代陶瓷藝術邁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