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反饋,就是最好的反饋

槃鷹 2023-03-25 17:47:18

社群裏面,越來越多的小夥伴都行動起來,開始讀書、寫作了,氛圍也越來越好,這個很贊呀。

這種積極的能量可以打動人,也給了我很多的動力。

很多小夥伴開通了公衆號,開始寫文章,發文章。

他們也會像我一樣,把自己寫的文章發到群裏,但是我發現一個現象,很多小夥伴會明說期望得到大家的反饋。

其實,這種心情我很能理解。

因爲自己好不容易下了決心,要改變,要讀書寫作,又費了很大的勁開通公衆號,去寫自己的故事、心得體會。

最後,還要冒著被人批評、否定的風險發出來,接受點評。

所以,希望獲得大家的反饋,以便自己能獲得進步,這是完全沒問題的。

但是,我想分享明白老師說過的一句話:

“沒有反饋,就是最好的反饋。”

這是什麽意思呢?

這個意思很明白:沒有反饋,就是我的文章寫得還不夠好,還不夠吸引到別人的注意力。

你不妨想一下你去看別人的文章或者視頻的情景,是不是如果標題不能吸引你,你都不會打開?

是不是如果開頭不能吸引你,你就直接關閉或者劃走?

是不是只要讀到哪裏,你覺得不認同,立即關閉或者劃走?

反之,如果標題能夠吸引到你,是你最近一直想要明白的問題,或者很好奇作者怎麽做到了一件你很想做到的事情。

你就會花點時間點開看一看,看看開頭,如果覺得有意思,就會繼續讀完。

如果這篇文章寫到你的心坎裏,你非常認同,是不是會點贊?

再進一步,如果這裏面的認知對你非常有幫助,你覺得朋友也需要,是不是就會轉發、在看?

如果你有話說,反對或者贊同,就會去評論,對不對?

從另一個層面說,這些都是自然發生的,它是人的心理動機驅動的,不會因爲你去請求別人反饋,別人就會給你反饋。

而且,這樣去做,其實有兩個不好的地方。

首先,請求別人的反饋,不一定是真實的。

我最開始,把文章發到朋友圈,大家都會點贊,看著一連串的贊,我有點沾沾自喜。

但是,當我持續發之後,點贊就越來越少了。

這個背後,就是因爲大家會出于朋友的關系、或者同學的關系,鼓勵一下我。

並不是這篇文章真給他們什麽幫助和啓發。

這樣的反饋,不真實,會蒙蔽自己。

後來,我把文章發到公衆號、頭條、百家等自媒體平台,真實的反饋就來了:

閱讀量低,就是話題不吸引人,或者標題寫得臭,因爲推薦量是有的,閱讀量低,不就是選題和標題的問題嗎?

完讀量低,就是開頭不吸引人,沒有動力讀下去,或者中間出了點什麽問題;

沒有點贊,那就是讀者沒有獲得感,不認同、沒共鳴;

沒有評論,就是話題感不夠,大家沒話說;

沒有收藏,就是對讀者沒有價值;

沒有轉發,就是沒有讓給他社交貨幣,讓他覺得自己很牛的東西;

如果有人來罵我,那就是文章寫得偏激了,觀點有邏輯漏洞或者對讀者有冒犯,有使他們不舒服的地方。

這些就是反饋呀,而且很真實,對吧!

從這些真實的反饋當中,你可以找到足夠多的去改進的地方,只要你有心去找,並且反複小心驗證,會有很多收獲的。

其次,期待別人的反饋,會降低自己的認知提升效率;

爲什麽這麽說?

因爲我把文章發出去,請求別人來點評我的文章,我就産生了期待心。

時不時會想,爲什麽大家沒有給我點評呢。

給了點評又會想,他說得對不對,是不是因爲客氣,或者給我一個面子才來點評的。

如果對方很直的說出他的看法,覺得我寫得很爛,我又會産生情緒反應。

這樣,就會糾結、會有能量損耗。

實際上,我完全可以把這個時間和注意力,放在找更好的選題,去讀一本書、去請教一個高手上面。

這樣帶來的收獲,是會遠遠大于等待別人反饋的。

所以,每次寫出來,我都會發出去,覺得我寫得好的,自然會點贊、會來加我的微信繼續和我探討。

如果哪天加我微信的人少了,文章的閱讀量、轉發量少了,我自然知道那天的選題文章寫得不夠好。

我會去反思一下,可能是什麽問題,下次去改進。

總之,沒有反饋就是最好的反饋。

明白老師說的這句話,當時驚醒我了,希望對你也有幫助,可以仔細品一下。

今天是日更第272/365天,早起閱讀寫作第156天,都看到這裏了,不妨點個贊,關注一下。^_^

每天更新文章,日更是一種態度。

0 阅读:9

槃鷹

簡介:使我痛苦者,必使我強大。讓我們摒棄舊習、一起叠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