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中南海辦公室,李鵬總理在縫補自己的衣服,一張罕見留影

六加七汗青 2024-05-23 08:44:08

李鵬在縫補破舊大衣

1983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鵬坐在中南海的辦公室裏,這是他在縫補自己大衣的場景,是秘書給他拍攝的。這張照片拍攝時,李鵬擔任國務院副總理不久,當時他分管能源、交通、重點建設項目等方面的工作。

這張照片後被李鵬收錄到自己的回憶錄《李鵬回憶錄(1928~1983)》中,曾令無數人感動。對于這張照片,李鵬在回憶錄中是這樣描述的,“當時在檢查整理自己衣服時,發現自己的大衣被蟲子咬了個洞,從衣邊抽出一個線,自己補了起來。”

作爲一個大國的副總理,李鵬平時工作繁忙,可還是抽空親自縫補衣服。如果不是真實的照片,很多人根本不敢相信。從李鵬拿針線縫衣服的姿勢來看,他明顯經驗豐富,這說明他經常縫補衣服。

李鵬總理

另外,我們可以看到李鵬的辦公室面積並不大,他身後靠牆很近,辦公桌靠著窗戶擺放。同時,李鵬身上的這件外套他穿了很多年,後來在擔任國務院總理時,他在外出視察時經常穿著。

對于很多人來說,只知道李鵬曾經擔任國務院總理,殊不知他的父母很了不起。事實上,李鵬這種爲人處世風格,深受父母的影響。李鵬,四川成都人,1928年10月出生于上海,父親是革命烈士李碩勳。

李碩勳跟周總理是革命戰友,兩人關系非常密切。早在五四運動期間,李碩勳深受進步思想的影響,開始積極投身革命行動。當南昌起義爆發前,李碩勳已經領導了多次學生運動,還被推舉當選爲中華全國學生總會負責人。

李碩勳和妻子趙君陶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時,李碩勳、聶榮臻等人率領第25師主力部隊參加,改編爲起義軍第25師,李碩勳擔任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南昌起義後,李碩勳先後出任中共江蘇省委秘書長、浙江省委組織部長、浙江省委代理書記等職,而妻子趙君陶則一直跟著他身邊,期間擔任中共中央婦委會秘書。

1931年5月,因革命鬥爭需要,黨中央指示李碩勳前往中央革命根據地擔任紅七軍政治委員,途中又改任命中共兩廣省委軍委書記,駐地在香港,當時李碩勳是帶著再次懷孕的妻子趙君陶和年僅3歲的兒子李鵬一起前往。

當年8月,組織上安排李碩勳前往海南策劃擴大瓊崖縱隊的遊擊戰爭,因叛徒出賣,後在海口被捕入獄。李碩勳在獄中受盡了折磨,他甯死不屈,後于9月5日英勇就義,年僅28歲。在獄中,李碩勳感到凶多吉少,于是秘密寫下一封遺書。

李碩勳的遺書

這封遺書在李碩勳就義10天後,才送到趙君陶手中。我們無法想象,當趙君陶看到丈夫的遺書時是多麽的悲痛。這封遺書全文如下:

“陶:余在瓊已直認不諱,日內恐即將判決,余亦即將與你們長別。在前方,在後方,日死若幹人,余亦其中之一耳。死後勿爲我過悲,惟望善育吾兒。你宜設法送之返家中,你亦努力謀自立爲要。死後屍總會收的,絕不許來,千囑萬囑。勳 九·十四”

趙君陶來不及悲傷,已經有4月身孕的她帶著兒子回到上海。當時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擔任機要科長戚元德和另一位同志在上海迎接趙君陶母子,她後來在延安時對李鵬說:

“當年在上海碼頭上接到君陶,她穿著一身黑色的衣服,挺著一個大肚子,手裏領著一個3歲多的小男孩,那就是你。我看到後感到十分的心酸和悲痛,兩人互相擁抱大哭了一場。”

鄧穎超和李鵬

趙君陶在上海生下女兒後,帶著兩個孩子回到四川。隨著白色恐怖日益嚴重,趙君陶將孩子放在娘家,自己則以教師的身份,在成都多個學校當老師,目的是爲了掩護自己的地下黨身份。即便是再困難,趙君陶也沒有忽視孩子的教育,想辦法將李鵬送到成都最好的小學讀書。

1939初,在周恩來的親自安排下,趙君陶被調到重慶戰時保育會直屬第三院工作,職務是院長。不久,鄧穎超秘密來到成都李鵬的外婆家。當時日軍空襲成都,李鵬在一次空襲中頭部受傷,加上保密需要,于是鄧穎超將他秘密帶到重慶周公館,跟自己吃住在一起。

李鵬在回憶錄中深情寫道:“因爲周恩來已經到延安去了,所以鄧媽媽就把我安置在她的房間裏,和她一起吃,一起住。她還爲我請了醫生,給我做了檢查,換了藥,我的傷口也在逐漸愈合。”

鄧穎超和李鵬等孩子合影

由于李鵬在成都時正在上中學,鄧穎超跟周恩來商議後,將他送到教育家陶行知在合川草街子的古聖寺開辦育才學校讀書。然而,隨著國民黨再次掀起反共高潮,黨中央出于安全考慮,將一部分人的親屬撤到延安,李鵬也在其中。

這裏插一句,大家都知道周恩來和鄧穎超沒有子女,但他們將很多革命烈士子女視爲己出,給了如親生父母般的關愛。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李鵬後來出任國務院總理後,社會上出現了一種說法,“李鵬是周總理和鄧穎超的‘養子’。”

筆者要負責任地告訴大家,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對此,李鵬也給予了公開回應,他在回憶錄中寫道:

“周總理、鄧媽媽與我的關系,就是老同志與烈士後代的關系。有人傳說我是周總理的養子,這是不正確的,因爲周總理、鄧媽媽關心的烈士子女,不止我一個,他們同樣關心愛護其他戰友的子女。我們都稱他們周伯伯、鄧媽媽。”

周總理和鄧穎超

1941年2月,李鵬等一百多人抵達延安。在出發前夕,李鵬來到重慶紅岩村跟母親趙君陶和鄧穎超分別拍下一張合影。那時延安是很多進步青年心目中的革命聖地,李鵬一到延安便被安排繼續學習。

因爲敵人的封鎖,延安地區條件艱苦。李鵬居住的窯洞破舊,經常8到10個人住在一起,冬天潮濕陰冷,很多人手腳都是凍瘡。李鵬晚年對延安的苦難生活記憶猶新,他說:“窯洞本身就不大,只在門框的旁邊開了一扇窗戶,到了夏天非常悶熱,有的同學就把自己的被褥搬到外面露天睡覺。到了冬天,特別是11月以後到次年3月,非常寒冷,日子更不好過。”

延安的艱苦條件沒有阻止李鵬的人生追求,他一度還被毛主席刮目相看。1942年一天,李鵬跟著陳雲去中央機關食堂吃飯,偶遇毛主席。當陳雲告知李鵬是革命烈士李碩勳的兒子時,毛主席頗爲感慨,鼓勵他好好學習,要繼承父親的遺志。

毛主席

衆所周知,毛主席有一個保持一生的習慣,就是讀書。在跟李鵬交談中,毛主席得知他正在閱讀《三國演義》,頓時引起了極大的興趣,詢問他對書中哪個人物最敬佩時,李鵬給出的答案是曹操。

如果大家關注毛主席對三國諸多人物的評價,就知道他對曹操的評價頗高,早在課堂讀書時就對曹操十分推崇。當年毛主席在《講堂錄》中寫道:“才不勝今人,不足以爲才;學不勝古人,不足以爲學。天下無所謂才,有能雄時者,無對手也。以言對手,則孟德、仲謀、諸葛尚已。”

如今聽到年僅14歲的李鵬也喜歡曹操,毛主席想知道原因,便讓他舉個例子。李鵬提到官渡之戰勝利後,曹操將從袁紹那裏發現的私通信件,當著自己的部下面燒掉,這讓他的部下感動不已,從此對曹操不再有二心。

李鵬(後排左)在蘇聯

毛主席笑了,只見他拍了拍李鵬的肩膀,對一旁的陳雲說:“這個娃娃很了不起,你們要好好培養他,將來他一定是一個人才。”事實上,周總理和鄧穎超也特別關注李鵬,對他的要求嚴格。

李鵬在延安學習生活了5年時間,他從一個少年成爲追求進步的青年,還加入了中國共産黨。1945年,李鵬請求去前線工作,得到了組織上批准。1948年,李鵬等人又前往蘇聯學習,這黨中央安排的,目的是爲新中國建設儲備亟需的人才。

當時李鵬是哈爾濱油脂廠協理、黨支部書記,他一度不想去留學。李鵬將自己的想法告訴母親,未曾想趙君陶直接給予批評,不要因爲當前工作順利就不願提升自己。李鵬去了蘇聯後,最終選擇在莫斯科動力學院水力發電系學習。

李鵬(後排)在蘇聯

1955年李鵬回國後,他選擇到基層工作鍛煉自己,曆任豐滿發電廠副廠長、總工程師,東北電業管理局副總工程師、調度局局長,阜新發電廠廠長。據資料,李鵬在東北工作了11年時間,後于1966年到底調回北京工作,之後職務也越來越高。

在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前,李鵬長期在我國電力工業領域工作,爲我國電力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1983年6月,李鵬出任國務院副總理。1988年4月,李鵬在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被任命爲國務院總理。

李鵬總理回到延安

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擔任多高的職務,李鵬一直保持著延安時期的艱苦樸素的作風。所以,我們看到本文開始的那張照片就不足爲怪了。

28 阅读:11095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