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發現棕色大熊貓,大熊貓毛色由什麽決定?爲何動物園裏沒有?

魚缸裏的假山 2024-05-13 00:43:10

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裏,一頭棕色的大熊貓出現在了視頻畫面中,這種顔色的大熊貓極爲罕見,被稱爲“國寶中的國寶”,然而在秦嶺地區,這已經是第11次發現棕色大熊貓。那麽大熊貓的毛色是由什麽決定的?爲什麽在動物園裏見不到棕色的大熊貓,秦嶺地區卻相對常見?

大熊貓以標志性的黑白毛色爲人們所熟知,然而自從秦嶺地區出現了棕色的大熊貓,它們毛色的成因就成爲了很多科學家研究的課題。可是棕色大熊貓可遇不可求,沒有實驗樣本,就無法進行精確的實驗研究,也就讓這個問題遲遲沒有答案。

2009年,棕色大熊貓“七仔”的出現讓很多科學家欣喜若狂,也讓這個問題逐漸有了標准答案。2009年11月1日,七仔在陝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發現,當時它大約只有兩個月大。由于其罕見的毛色,七仔被稱爲“巧克力熊”,並在2019年11月20日被熊貓國際組織終身認養。後來,七仔被安頓在陝西西安的秦嶺四寶科學公園,還陸續生下了兩個孩子,但都是正常黑白毛色的。

七仔的獨特毛色爲科學家提供了研究大熊貓遺傳變異的難得機會。

通過對七仔的毛發進行研究,中科院的研究團發現,它的基因裏缺少了部分堿基對,這個突變很可能就是導致大熊貓出現棕色的主要原因。這些對的缺失,直接讓大熊貓的毛囊細胞合成黑色素的能力大大下降,從而導致了大熊貓毛色的改變。

在使用顯微鏡觀察時,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七仔的棕色毛發中的黑素體數量和截面積都顯著小于黑色毛發,而且存在結構散亂的缺陷型黑素體。

也就是說,大熊貓的棕色毛發是因爲基因的缺失和突變造成的,並通過減少黑素體的數量和大小的方式呈現出棕色。大熊貓的數量本就稀少,基因突變的概率又非常低,這就造成了棕色大熊貓的罕。

由于大熊貓本身的數量稀少,加上飼養成本非常高,一般小點的動物園根本沒有資格飼養大熊貓,更別提萬中無一的棕色大熊貓了,所以一般動物園裏肯定是見不到的。

在秦嶺地區,棕色大熊貓相對常見,這已經是第十一次發現了,這與當地大熊貓的品種也有一定關系。大家知道,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的珍稀動物,它們的主要棲息地只有兩處,一個是中國中西部的四川盆地周邊山區,另一個就是陝西南部的秦嶺地區。但這兩個地方生活的大熊貓並非完全一樣,在秦嶺地區生活的大熊貓,在遺傳基因和形態上已經達到亞種分化的水平,相對于四川山區的大熊貓,它們更爲原始,具有更古老的進化曆史,體貌特征上也不太一樣。

秦嶺大熊貓身長通常在1.2至1.8米之間,體重可達180千克。它們的頭部和身體毛色看起來像是黑白相間的,但是胸腹部的毛發通常呈現出棕色色澤。秦嶺大熊貓的頭骨較小,頭部更圓,臉部較寬,外觀上看起來更加可愛。

既然秦嶺大熊貓本身就存在部分棕色的毛發,那麽出現全身棕色毛發的概率,自然要比四川地區大熊貓出現的概率要高一些。

目前,全國各地動物園裏的大熊貓大多是來自四川地區的大熊貓繁育中心,它們都是黑白毛色的,而全世界唯一一只被人工養殖的全身棕色的大熊貓就是“七仔”,現在生活在陝西西安的秦嶺四寶科學公園,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去那裏看看。

棕色大熊貓的出現爲我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去研究大熊貓的遺傳變異和進化曆程。通過研究棕色大熊貓,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大熊貓的生物學特性,爲大熊貓的保護和繁育工作提供科學依據。盡管棕色大熊貓的數量稀少,但它們的存在爲我們提供了研究大熊貓遺傳變異和進化的寶貴機會。

科學家們正努力研究棕色大熊貓的遺傳特性,以期更好地了解它們的生態習性和繁衍方式,爲它們的保護提供科學依據。同時,保護部門也在積極采取措施,保護大熊貓的棲息地,減少人類活動對它們的幹擾,確保它們能夠在安全的環境中自由生長和繁衍。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