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的“潛規則”:孩子別養得“太老實”,初中才能穩居前十

琳琳教育日記 2024-04-17 18:01:22

小學教育是一場重頭戲,承擔著承上啓下的重要轉折點,有些家長無法適應教學模式的轉化,還把小學當幼兒園時期看待,結果錯過了培養教育習慣的最佳時期。

而有些家長,對幼升小如臨大敵,方方面面都“高標准、嚴要求”,卻在不知不覺中踩坑無數,最終“激娃”沒成功,反招致學生厭學心理嚴重,得不償失。

殊不知,小學教育也有他的“潛規則”,孩子養的“太老實”,反而是浪費了最好的教育時間,有過來人表示:只有在小學階段熟知這些“潛規則”,小升初後才能穩居前十。

小學教育:三年級是重要分界點

關于上小學,作爲過來人的家長表示,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家長忽視的一點是:一定要離家近,對于小學生來說,少在上學的路上花時間,就是小學教育成功最好的捷徑。

其次,在學校和班級的選擇上,能進名校就不去普通學校,能進重點班就不去普通班,不要相信什麽“甯當雞頭不當鳳尾”的胡話,真的進過實驗班就知道,差距不是一點半點的大,良好的學習氛圍永遠比當雞頭的滿足感更重要。

小學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只要家長有精力,一定要督促學生練字,往後的卷面分數和第一印象,都是拿高分的基本保障。

有不少家長在小學期間對學生的分數非常敏感,若是班裏一半都是滿分,自己家孩子只拿了88分,恨不得當場就來一次混合雙打。

實際上小學的成績是具備一定欺騙性的,家長不需要看得太重,小學階段最重要的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才是讓學生升入初中後成爲學霸的基本需求。

尤其是1-3年級,學習不需要抓太緊,習慣培養更加重要,有空余時間多帶學生參加體育運動,促進身體發育,增強體魄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信心。

而到了三年級之後,就應適當減少學生興趣班,有些家長樂于跟風報班,各類興趣班塞滿學生的休息日,想讓學生全方面發展沒有錯,但學生精力有限,興趣班太多沒有一個真正擅長的,才會適得其反。

只需要保留其中一兩種學生真正感興趣的即可,四年級重點抓閱讀和英語,六年級重點抓數學,爲小升初做足准備。

小升初做好這幾點,學生成績穩定前十

不要浪費時間做太多語文的課外題,有精力可以做課外閱讀,其他內容可以適當放一放,同時,各學科要注重預習,避免學生出現課上內容吸收不到位的情況,有余力有能力的同學可以選擇擅長學科進行適當的超前學習。

還有其他更詳細的針對各學科的學習方法,筆者以圖片的形式呈現給各位家長,有需要的家長可以自行保存,仔細閱讀後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實行。

做到以上幾點,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成績都不會差,若想學生在進入初中後穩定保持前十,學生的教育就不能太“老實”,這幾點家長可以參考執行。

首先是語文學科,能提前背誦的科目可以提前熟悉,有能力就熟讀背誦,尤其是篇目較長的重點古文,如四大遊記。

初中數學最大的難點是幾何和函數,這兩塊內容不需要提前學,因爲學生理解能力有限,提前學初中內容容易讓學生對數學過早産生厭學心理。

可以在小升初之前重點複習四年級的幾何數學和五六年級的方程,這些和初中內容息息相關,避免學生一個假期過後遺忘太多,銜接較差。

至于很多家長頭疼的英語,其實做再多的試卷、補再多的課,都不如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有效。

堅持聽說讀寫全面培養,多看一些啓蒙性的動畫或者繪本,讓學生對英語感興趣,保持一定的語感,同時,加強學生對英語單詞的背誦能力。

興趣培養起來之後,學生對英語學科的學習積極性會大大增加,往後就算家長不主動操心,學生的英語水平也會處于穩定發展的趨勢,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這門學科只會成爲優勢,絕不會拉分。

寫在最後:

教育發展到如今,已經形成了環環相扣的局面,這就需要家長們走一步看十步,雖然辛苦,但爲了學生的教育,做好提前量依舊是十分有必要的。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3 阅读:1185

琳琳教育日記

簡介:別類分門,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