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8600G+華擎A620i打造書架上的6.9Lmini影音主機

做減法的DIY君 2024-05-21 17:04:43

引言:

其實這次裝機是幫朋友搭建的一套MINI 影音設備,在裝機前甚至一直糾結于是選擇主流的NUC主機還是自己DIY ITX PC主機這個問題,NUC和ITX主機都是衆所周知的小尺寸電腦解決方案,但它們在內部硬件的設計、功能、體積、功耗以及裝機難度和成本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區別,簡單概括爲主流的NUC基本是屬于整機形式了,後續升級擴展的空間非常小。而自行DIY ITX主機雖然體積是稍大,但是可擴展和升級的空間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所以這次以朋友的實際使用出發安排上這款適合放置在書架上的6.9L 以影音、辦公、輕度遊戲的以核顯 爲主的ITX主機來展開。

展示:

可以從展示中看出,ITX主機依然是以體積來做衡量標准。簡單的來劃定下,主機的體積和機箱是息息相關的。假如兼容局限太多,那麽在主機體積控制上肯定會更小,相反的想要更好的兼容的話那麽體積就會隨之增大。這次這套以AMD 新推出的銳龍R5 8600G平台搭建的體積僅爲6.9L的ITX主機,假如你想放置在書架,必須考慮到主機的尺寸外,還要考慮到主機那些線材的安放空間,個人建議大概需要28~30CM寬的隔板放置是最爲合適的。

配置:

處理器:AMD R5 8600G

主 板:ASRock閃電風暴A620I Lightning WiFi6

內 存:apacer 暗黑NOX DDR5 6000 16*2 32G

固 態:BIWIN 悟空NV7400 2TB SSD

機 箱:Mechanic Master E24能量盒

電 源:SAMA XS 750W 白金全模組SFX電源

散 熱:DEEPCOOL AN600下壓式散熱器(高度67MM)

PS:除了以上這些配件外,還額外補充內置獨立聲卡

處理器:銳龍R5 8600G的基本核心配置是6核12線程,基准頻率爲4.3GHz,單核最高頻率5.0GHz,配備22MB遊戲高速緩存(L2+L3),內置Radeon 760M核顯最高頻率2.8GHz,內部還設有10T算力的AI單元——NPU,處理器TDP功耗爲65W。8000系列處理器對于DDR5內存的優化更勝于7000系列處理器。

其中這款處理器的賣點除了新添加的AI運算能力之外,就是其強大的核顯性能,AMD銳龍5 8600G處理器還內置了成顯卡Radeon 760M的Radeon Graphics集顯。這款集顯雖然在性能上無法與獨立顯卡相媲美,但足以應對日常辦公、娛樂等需求,對于不需要進行專業圖形處理的用戶來說是完全足夠了,另外就是其解碼性能也是非常強悍的。

主板:華擎 閃電風暴A620I Lightning WiFi6 ,這是唯一一款A620主板系列裏的ITX規格MINI主板。在選用的處理器上相對于B650系列的ITX主板來說肯定是有優勢的,對于滿足這套主機的處理器8600G和機箱兼容條件來說這張主板無疑是最完美的解決方案,沒有之一。那麽可否兼容其他AMD 處理器,那當然是可以的,畢竟由于主板所屬的系列限制,在功能上肯定是和B650主板還是有差距的,所以要看自己所選擇的處理器對于主板的功能需求了,不能一概而論的偏向什麽選擇,最終選擇什麽主板還是看自己需求罷了。

相較于其他型號的A620主板,這款華擎A620I Lightning的設計重點是放在用料和功能性上,比如主板的8+2+1相組供電,功率級解決方案爲Dr.MOS,針對同步降壓降壓應用進行了優化,可以更智能化的針對每相組供電提供更高的電流,從而提供改進的熱功耗問題,應對中高端的銳龍系列處理器都是沒有問題的。並且主板還支持EXPO 7200頻率的DDR5內存。在背面I/O接口方面,增加了主流支持WIFI6E的無線接口和2.5G網口,但是給到的USB擴展還是稍顯少了點,在一衆A620主板無論是用料還是做工都屬于頂級的,但是在性能方面肯定和B650還會有些差距,總而言之這款主板是一款瑕不掩瑜的ITX主板。

內存:宇瞻暗黑NOX DDR5 6000 16*2 32G。在內存選擇上應對普通的辦公和影音和輕度遊戲對于內存頻率的要求就沒有那麽高,何況這次選擇的機箱還是全覆蓋式的,所以還是選擇無光內存適配度高。Apacer NOX DDR5 6000內存,采用矮馬甲條+無光設計,16GBx2 的容量規格,XMP頻率6000Mhz,顆粒:SK hynix/CL36-36-36-80/ 電壓:1.35V。

固態:BIWIN 悟空NV7400 2TB SSD。因爲ITX主板在M.2 SSD固態的支持只有2個M.2接口,所以固態容量優先考慮大容量的M.2固態,在市面在售的固態中存儲容量1TB容量還是偏小,4Tb的M.2固態則性價比不高,最適中的還是2TB容量的固態。

這次選擇的這款佰維 NV7400 2TB固態是純國産主導的PCIe4.0 M.2方案,采用單面佰維封裝的TLC 3D NAND顆粒設計(長江第三代三維閃存顆粒)。

主控采用的是聯芸科技出品的MAP1602A-F3C,是目前采用非常多並且技術成熟的國産自研PCIe 4.0 SSD主控,12nm工藝。GEN4*4(無外置緩存)實測順序讀性能高達7400MB/s的PCIe 4.0 SSD主控芯片。順序讀取速度達到7450MB/s,順序寫入速度6500MB/s,隨機讀取寫入IOPS爲900K,2Tb容量的TBW可達2000TB。在性能上日常使用是否覺得都有點奢侈的感覺?

機箱:機械大師E24 能量盒。這款機箱有三色選擇,典雅黑/極地白/大黃蜂黃。其實個人推薦的時候還是首選黃色,因爲確實看多了黑和白,黃色還是很出挑的,或許下次有機會再裝一次大黃蜂黃。這款E24還有個升級版本是11L的E24T,可以看作E24的兼容和空間增強版。

其實DIY核顯主機,朋友首選的並不是這款機箱,而是更爲輕便和體積更小並且支持U1電源的ITX機箱。經過探討後爲了後續能有更好的擴展空間,並且考慮到和他自己准備上手的一套影音套件而做的准備,因爲覺得這個機箱和他的入手的功放非常搭配哈哈哈。而6.9L的體積著實在占位空間上相較于傳統的ITX機箱小很多,放置在書架上也不會很突兀。

機箱采用的抽拉式設計,對于內部結構在後面裝機時再談。機箱細節上,黑色磨砂面的漆面還是很容易留有手痕,所以個人抉擇的話和上面所說的一樣首選黃色。在“機箱前臉”部分是內嵌的ARGB燈條來加強機箱的顔值,另外底部則是采用镂空設計的玻璃面,支撐點則是四顆玻璃固定螺絲,美觀尚可,實用性較弱。

安裝:

從安裝後看到,機箱采用的是“背靠背”的設計,正面是主板和電源安裝位,而要是想加裝顯卡的話則是需要通過顯卡PCI延長繞過背面。但是不難理解機箱僅195*249*144mm(長寬高)的尺寸內采取直插顯卡方案是基本做不到的。上面是主板安裝區域,下半部分是電源安裝區域,但是也給到了空間來收納線材。

從安裝內存高度來說,兼容一般的RGB內存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無光內存一般都采用矮條馬甲設計,而這次選擇的宇瞻暗黑馬甲DDR5內存也是在配色上盡量貼合主機的黑色配色。

在散熱兼容上E24給出的是65MM高度以內的風冷兼容,但是這次使用的是九州風神的AN600 高度爲67MM也是能剛好裝進去,畢竟65MM以內的下壓可選的風冷型號並不多。要是選擇67MM高度的下壓風冷散熱的話,就是在拆裝時會稍微和機箱外殼有沖突,但是適當調整下還是能拆掉的。

在布線上,其實個人更建議采用較細的原裝壓紋線或者是較細的鍍銀/硅膠定制線材較爲合適,還有就是這款機箱也是挺適合走背線的,在適配背線時還有一點是CPU供電位置上的線材要是使用稍粗的線材的話是會和機箱外殼裏內置固定卡扣會有沖突,所以在前面我特別強調幾種較細的線材的原因,這點是必須注意的。

整體安裝的效果還是挺滿意的,ITX機箱因爲空間受限,所以需要提前考慮布局,這樣才能更好的避免重複拆裝的麻煩。

其實這款機箱還可以常規的臥放,或者使用上配件盒裏附帶的(8mm)橡膠腳墊來進行豎放都是很合適的,所以放置在書桌或者櫃子上還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性能:

魯大師綜合得分爲:1313961。

3D MARK幾項基准測試在遊戲性能上基本是在1080P下還是擁有不俗的表現,但是在2K下的表現則有點拉胯了,畢竟就算性能再好也只是集顯。

在輕度遊戲性能上,打開了AMD的驅動軟件界面,可以查看到8600G的集顯型號更新到最新版本的驅動號(24.4.1)設置好遊戲增加模式,再打一盤LOL看下在1080P 165Hz刷顯示器下的表現,畫面設置爲中低特效,LOL的平均幀數爲110FPS,所以在輕度網遊或者老款對于顯卡性能要求不高的情況下這款處理器的集顯也是可以輕松勝任的。

朋友自己較爲喜歡的是這兩款視頻播放軟件,完美解碼和kodi。那麽便于展示,就在網上找了個經典的4K展示資源來做個演示。首先是打開完美解碼的設置界面。把顯卡硬解選項打勾。4K高清資源個人推薦原盤,一般原盤大小都是在幾十G以上,所以爲什麽選擇大容量硬盤就是這個原因,當然了要是有NAS的話,ITX主機的容量載體較小的問題就隨之解決了,要是再搭配上獨立聲卡和家庭HIFI音響套件組合的話那就更加相得益彰了。

總結:

好了,以上就是這次ITX裝機分享的整個過程,從硬件搭配到安裝分享再到最後的性能測試,這套主機並主打的核心就是體積小,能勝任日常辦公、影音播放,輕度休閑遊戲,整體安裝非常滿意,主機占位空間非常小,既可放置在桌面做爲辦公主機,又可以放置在客廳當做4K高清視頻播放,一舉多得。

0 阅读:4

做減法的DIY君

簡介:發布電腦DIY,各種硬件和外設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