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急是因爲“錯誤的認知”,讓自己從容不迫,氣定神閑

十四無畏 2024-03-19 08:01:19

人爲什麽會著急?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

首先是對自己要求太高,想表現完美。比方說,要和某人進行一場交談,過于看重這場對話(或者過于看重這個人),就得做更多准備。在即將見面交談的這段時間,就表現緊張。可想而知,越是緊張,事情越是做不好。

如果我對“這場面談的期待”是達到100分,勢必高度重視。如果我的期待僅僅是“70分”(並且允許失敗),顯然會放松很多。哪怕沒有講好,也已經達到“70分的目標”了。

而且,現實情況“越是放松,做得越好”。

第二個原因就是老子說的:滿則溢。我們總是想做更多事情(哪怕是看書),于是不斷將自己“填滿”。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下,我們常常感到焦慮,接受不了“還有空余位置,還有空閑時間”。只要還有“空著”,就想“填滿”。這就出現一則怪現狀,空著的時候,努力填滿;滿了的時候,又想“斷舍離”,擠出一點時間。于是就像倉鼠一樣,不斷“把東西,把時間”,搬出來再搬進去。

第三個原因:“認爲休息發呆”是浪費時間,是不對的。

“每天的時間規劃”被我們高度重視,乃至于精確到“分”。越是好學生,越是如此。在“啥也不做”的時候,就容易有“內疚感”,好像對不起自己的人生。因爲“對自己要求”實在太高了,總是顯得匆匆忙忙。這裏有一個“錯誤的價值觀”,就是覺得”休息是不對的,計劃是需要填滿”的。久而久之,搞得自己心身疲憊,人其實和任何事物一樣,是需要休息,是需要充電的,而且這是非常重要的任務。

第四個原因:認爲“慢”不好。

這也是“錯誤的認知”,很多人已經習慣了,快步走路,快速吃飯,快點完成任務;慢下來,就會産生自我懷疑,自我批判,工作是不是顯得不努力?學習是不是不夠上進?做人是不是過于懶散?其實越是“從容不迫的”人,越是慢吞吞的。大部分的行爲,“慢”不會出錯,“慢”才是提升效率的保障。大家聽過“南轅北轍”的故事,行動越快,離目標越遠。氣定神閑地處理事情,讓你顯得更加穩重,而且對身體機能也是有好處的。

“著急”首先是行爲上的習慣,同時也是“錯誤認知”所導致;讓一切都慢一些,我們更能享受生活,也能更爲友善地對待自己。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