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威解開封印再次回歸插混市場還能火嗎?

汽研社 2024-05-21 11:44:34

在中國汽車領域,在混動大行其道之前,走插混路線比較早且形成一定規模的其實就榮威和比亞迪,兩者此前在輿論交鋒時經常比個高下,遺憾的是上汽榮威在過去的幾年時間似乎將自己封印了。而直到去年年末以D7車型爲代表的DMH技術發布,榮威才解開封印,並開啓了它的DMH超級混動的新征程。

5月10日,上汽集團在上海舉行了“中國力量”DMH技術品牌大會,向外界展示了DMH超級混動的技術設計與革新,而DMH超級混動技術品牌的發布,也意味著上汽集團正式重回主流新能源混動賽道的競爭中。

在新能源混動領域,上汽集團是國內最早一批在新能源科技領域展開自主研發的汽車品牌,2013年上汽集團發布了混動系統第一代「上汽EDU混動系統」並搭載于榮威e550,收獲了不錯的市場反響。但由于種種原因,在近幾年新一輪的新能源混動競爭中,上汽集團不管在聲量還是動作上較主流自主品牌都慢了半拍。

但還是那句話,好飯不怕晚,技術永遠不怕來得遲。作爲上汽集團10年混動技術積累的集大成者,榮威看技術方向相當的狠准穩,DMH一發布就直接是搭載在D7轎車車型上1.5L單擋 P13結構,此後是搭載在SUV D5X車型上的1.5T的2擋P13結構。 方向准,叠代快,這體現了上汽集團的技術功底。

DMH超級混動的核心優勢就是“超級融合”,讓混動系統的各重要組成部分的精細化技術突破的同時,各部件之間的高度融合,以及軟硬件的多重協同效應。比如DMH超級混動系統于業界首次提出“能量域”的概念,采用行業首創的動力總成大腦PICU,實現電機控制、發動機控制、混動變速箱控制、空調熱管理和電池熱管理“五合一”功能。

目前,DMH超級混動已經搭載于B級轎車榮威D7和A級SUV D5X上。日前,搭載了DMH超級混動的榮威D7在全程公證、全程封箱的監督下,以滿電滿油的狀態下從蘭州出發駛往上海,實測續航成績爲1962公裏,刷新自主品牌B級車極限續航紀錄,驗證了DMH超級混動的節能實力。而首款搭載DMH超級混動的SUV榮威D5X也于不久前的北京車展上開啓了預售,新車將于5月20日正式上市,搭載1.5T渦輪增壓混動專用發動機,匹配高效雙電機混聯驅動,百公裏加速僅需6.9秒;CLTC純電續航裏程135km,CLTC綜合續航裏程1300km。

從技術角度和參數看,DMH超級混動已經展現出了強大的技術競爭力,而在發布會結束後,我們對上汽集團創新研發總院常務副院長蘆勇、上汽集團創新研究開發總院副院長、副總工程師仇傑、上汽乘用車公司首席市場營銷管樸春旭進行了專訪,聽到了更多關于DMH超級混動技術背後的故事。

以下爲訪談內容實錄:

記者:現在插混和增程特別火,大家都在講熱效率特別高,我們競爭力體現在哪?出海的話,這類技術路線在海外有沒有市場?

仇傑:第一個是熱效率的題,第二個是出海的題。

出海的問題,回答比較簡單,因爲事實證明一切。目前EP2和ES3新的MG3的混動,已在歐洲公告了。目標值目標100g、實測值98.12g。從熱效率本身來講,真實性在二氧化碳的數據裏體現得最明確,因此海外和我們的競爭到底是什麽事態,我認爲已經表征比較清楚了。從梯隊角度來說,目前我們和日本、韓國比較接近,都在100g以下的區域裏。

關于熱效率的問題,我在報告中講到,我們不僅承接了自主開發的事情,還承接了國家科技任務。國家十四五規劃督辦項目中,汽車品牌唯一關于熱效率的項目,是我們上汽在做,這個項目熱效率目標是大于45%。上周在國家認證機構實地監督下,我們完成整車試驗跟認證,熱效率已經做到超過46%,這是有數據、有報告的,大家可以去查,用事實說話比較簡單。

記者:請問蘆勇總,上汽技術研發實力目前達到什麽水平?上汽技術實力與比亞迪相比如何?

蘆勇:如果用一句話來回答,就是“國際先進水平”。

BYD他們有自己的過人之處,也有他們自己的優勢,目前在新能源賽道上,整個中國汽車工業由大變強,深刻感受到新能源賽道可能是中國汽車工業從大變強一個真正的賽道。

原來在清華汽車研究所,我同學是院長,他跟我講過一段話,若幹年前寶馬CEO或者豐田章男到清華來往往會做一個演講,主要是給學生講,但是基本講完就走,爲了樹立他們自己在青年學生中的品牌形象。但是新能源的時代,除了講,還跟中國企業和高校談合作,在這條賽道上他們的身段明顯放下來了。在新能源賽道上,上汽也好、BYD也好都發揮各自優勢,利用這個機會把中國汽車工業真正的做起來。我是生在一個最好的時代,從技術引進、合資學習到自主創新,確實是在新能源賽道上爭取能超越的階段。

新能源賽道足夠大,容得起中國很多企業聯手起來,技術PK特斯拉,市場共同做。現在明確可以看到新能源賽道上,不僅僅中國企業、國外企業像德國等都在跟隨,也在堅定不移往這個方向走。如果上汽和BYD能利用這個機會共同做強,挺好的。

記者:仇總剛剛在會議上提到DMH搭載的混動專用發動機將突破46%的熱效率,榮威“D家族”目前車型熱效率宣傳數據都是大于43%,那計劃什麽時候實現46%的熱效率?對于其他廠商已經宣傳做到了45%甚至突破46%的熱效率,您又怎麽評價?上汽又有什麽應對計劃?

仇傑:首先,在整個開發過程中,我們是務實求進,分階段實現目標,不可能一步登天。

其次,蘆勇總剛剛特別講了,熱效率的增加其實就是經濟性的提升,與環保息息相關,每個階段的進步不是單方面的進步,需要全方面、分階段實施的。熱效率這件事,從之前“十四五”後的規劃,到最後的落地,肯定會和未來的排放標准結合在一起考慮實施。

記者:談到落地的最新産品榮威D5X DMH,目前也看到了已經開啓預售了,11.98萬元的價格,而且很快就要上市了。請記者樸總,能否給我們講述一下,在DMH超級混動系統這麽強大的技術之下,這款産品與競品相比,特別是宋PLUS DM-i,有哪些優勢?技術優勢和産品優勢後續怎麽傳播推廣出去?

樸春旭:關于榮威D5X DMH的定位,我們先是學習借鑒,找在這個細分市場裏最成功的夥伴,宋PLUS DM-i,在尺寸、空間、配置、安全全面對標。

如果和它做到一模一樣對我們來說比較容易、比較簡單。但在整個産品立項、開發和推進過程中,我們還是投入了很大成本,我們比較吃虧的一點就是,成本投入的地方是客戶看不到的地方,但是我們的目的就是把品質做好,做一台用戶需要的高質量、高性能、高安全的車。

我們做了幾個決定:

第一,在動力上,榮威D5X DMH上用的是1.5T混動專用發動機,提供更高的動力屬性,帶來更好的爬坡能力、通過性等等。1.5T的榮威D5X DMH可以實現兩個表現:6.9秒百公裏加速時間和最高車速200km/h。

第二,我們選了同級最大號的電池,21.4度。形成兩個表現結果:一個是純電續航裏程更長,達到135KM,我們的學習對象是110km,車型命名會是135科技版、135旗艦版;第二個好處是配備了6kW的外放電,對于戶外出行、野外露營等場景都能滿足,這也是同級最大功率的外放電,滿足更多電氣方面的需求。

第三,在安全上的投入我們不遺余力。整車高強度鋼使用比例達到79%,其實在行業裏,用60%或者70%的高強度鋼就可以做到大家能感受到的安全等級,但是我們用了79%。此外,超高強度鋼使用比例達到44%,這是大家看不到的成本。

我們的側氣簾是競品的1.2倍,撞擊6秒後保壓60%,能夠在最危急的時刻給消費者提供最大的安全防護能力,這是在安全方面的成本投入。

在品質用料上,我們在觸手可及的地方都采用了豪華車才配備的麂皮材質,給予客戶溫馨典雅的乘坐感受。“大美好”不只體現在駕駛性能、超長續航還有燃油經濟性上,還體現在乘坐體驗上。

還有看不到的地方,比如我們提供了同級最舒適的座椅,體現在座墊長度、海綿填充厚度上,相信這些投入都是值得的。

關于智駕和智艙方面,在135科技版上提供了L2級的智駕系統,智艙方面,我們支持一語十意的語音交互功能。我們在客戶可能不能立即感受到的方面,追加了很多成本,我們堅信這些成本會得到市場和用戶積極反饋的。

蘆勇:剛才講到“安全、舒適、節能、環保”,中國用戶對汽車NVH非常關注,我們設計研發這款汽車的時候,對這方面要求就比較高。當你坐在車上,關閉車門,把玻璃搖上來,可以感受到與外界的隔離,外面的人說話的聲音會顯得不那麽清晰,這種隔絕感就是我們對NVH追求的效果。

有的車使用兩三年後,與新車差異比較大。而我們在長期可靠性和一致性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這是我們對品質、NVH以及長期耐久、衰減的要求。

在我們的團隊中,有的工程師我認識,有的不太熟悉,但是我們的工程師都非常嚴謹。在內部,我經常說他們都很老實,做出來的性能肯定都是完全真實的,說是多少就是多少。對消費者來說,所見就是所得,這是我們投入了很多成本的地方。

樸春旭:談到所見即所得,其實根據公告,我們的車輛(D5X DMH)綜合續航裏程是1300公裏,但是在實際駕駛中,跑出了1600多公裏。因此,我認爲應該將續航裏程標爲1500公裏。

記者:目前在技術合作方面,主要關注的是平台和車身等,那麽接下來的技術合作還會擴展到哪些方面?

蘆勇:下車體作爲技術合作的關鍵領域,基本涵蓋了電池、電驅、控制、底盤等核心技術要素,所有我們認爲車輛技術裏面最決定性要素的,全部都在裏面,這叫平台。然而,我們技術方面的合作不限于此,還包括其他方面,比如智能網聯技術等。

德國人認爲中國汽車技術的發展是在趕超他們的基礎上,結合了中國先進的數字化技術。手機、數字支付等都是數字化技術,盡管中國的數字化技術和德國之間存在差異,中國的數字化程度不能叫完全領先,但肯定較高。現在,我們的支付方式全部是數字化的,而德國人還堅持使用現金、信用卡支付,但無論如何,這些數字化技術一定給人們帶來了巨大便利。安全、舒適,至少在舒適這點上帶來了極大便利,因此我們會在這些方面,跟他們做相應輸出或者合作。

記者:技術合作是否包括智駕和智艙呢?

蘆勇:都有。智駕主要依靠計算機技術,歐美在計算機應用上不如中國人,在這方面中國人勤奮好學。盡管學習計算機技術很苦,但是我們每年培養1000萬工程師,人口紅利加上工程師的勤奮,使得中國在軟件開發和叠代方面的速度非常快。

智駕方面,特斯拉的智駕技術確實挺不錯。除此之外,中國的智駕技術也很出色,特別是應用圖像、雷達、數字處理等方面。計算機技術主要負責對圖像、視頻流進行數字化處理。因此智駕、智艙都是我們合作的重點領域。

1 阅读:195
评论列表
  • 2024-05-21 18:07

    定金膨脹還是挺香的,相當于直接在指導價上又抵扣了1萬大洋

  • 2024-05-21 15:47

    最主要是D5X沒有裏程焦慮,上高速也不用擔心

  • 2024-05-21 11:48

    去榮威店裏看D5X,銷售用手機就能提前開空調,夏天這功能很實用

汽研社

簡介:汽車行業第一家矩陣式汽車自媒體集群